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材是作者写进作品的材料,是作者写作的对象。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写报告文学重要的一步。报告文学写的是真人真事,但并非生活中所有的真人真事,都可以写报告文学。必须善于选取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人和事,作为报告文学的题材。选材抓住时代精神报告文学反映时代精神,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富有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特色的人和事,报道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成功的报告文学作者,都注意选择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的矛盾冲突和感人肺腑的人和事作为题材。也只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才能充分表现我们伟大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常熟电台(县市级台),从1988年广播文艺评奖以来,由于指导思想明确,编辑出了一大批优秀广播文艺节目,九年来文艺创优喜获丰收。主旋律与多样化从广义上讲,坚持广播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就是主旋律。主旋律与多样化是互相关联的,不能狭义地来理解主旋律。只要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如正确处理家庭恋爱题材、爱国主义、历史题材、寓言题材、科幻题材、介绍外国优秀作品和经典作品等,在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都可以说是主旋律作品。1992年,常熟电台选送的文学专题:《狼的故  相似文献   

3.
当代工业题材的突破性力作──评长篇小说《车间主任》钱海骅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作家张宏森创作的长篇小说《车间主任》,是一部当代工业题材的突破性作品,是一部塑造基层工人形象的感人力作,也是一部凝聚作者饱满激情和深刻理性的厚重大气之作。认真分析这部作品的思...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以真实的形象生动地反映时代精神而显示出应有的价值。这也是文学创作的最基本规律。换句话说一部大型的优秀作品就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在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它的时代气息就应该表现得真实可信,这对于以画面、音乐等手段的电影和电视剧来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文化领域,每个不同的时代都产生过不同于别的时代的思潮及其代表人物,他们的存在既是时代的见证,又是这个时代精神特征的标志。如果没有了他们,则这个时代的轮廓就会模糊。20世纪无疑是个伟大的,而且别具特征的世纪。仅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它的一大批时代精英,不仅纵向上迥异于前人,横向上亦各各有别,甚至同一个“主义”也可以划出许多界线来,如同为  相似文献   

6.
朱婧 《今传媒》2013,(11):102-103
岩井俊二由于其电影题材选择的持续性和具有高度识别性的个人化风格,被认为是日本当代新锐电影作者之一。本文通过对岩井俊二及其电影作品的探讨,阐述岩井俊二成为电影作者的原因和过程,分析其作者电影的特点,并对作者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主任姜汉忠在《出版商务周报》撰文说:欧美出版商和代理商对中国的图书很感兴趣,既然对方有兴趣,我们就应该给他们适合出版的作品。那么什么作品适合他们的读者呢?具有普世价值的题材最受欢迎。一是这类题材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也都看得懂。  相似文献   

8.
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主任姜汉忠在《出版商务周报》撰文说:欧美出版商和代理商对中国的图书很感兴趣,既然对方有兴趣,我们就应该给他们适合出版的作品。那么什么作品适合他们的读者呢?具有普世价值的题材最受欢迎。一是这类题材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也都看得懂。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部 文学作品,都 是以真实的形 象生动地反映 时代精神而显 示出应有的价 值。这也是文 学创作的最基 本规律。换句 话说一部大型 的优秀作品就 是反映时代的 一面镜子。在 反映重大历史 题材的作品 中,它的时代气息就应该表 现得真实可 信,这对于以画画、音乐等手段的电影和电视剧来说,也是 如此。 正是由于这种缘故,有些在枪林弹雨里、在空中无翼而 飞的武打片,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冷落,不知道是由于电视 电影导演的知识浅薄,还是他们不了解作品反映时代的真实 情况,我们有些“获得好评”的影片,使用的音乐不符合片 中所反…  相似文献   

10.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拉开了新的序幕.1981年中国作家协会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了专门针对长篇小说创作的茅盾文学奖.面向具有国家性质的文学评奖,文学编辑的"艺术真实观"在作品的刊发和出版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前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题材上都体现了文学编辑对于生活真实和历史真实的要求,在主题上反映了他们坚守的人民立场和当代省思.文学编辑的眼光、魄力和韧性促成了作品的出版问世,他们的精心打磨帮助作品获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01年度江苏报纸好新闻评委,评选结束后,我再次研读获奖通讯,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洋溢着的新鲜的时代气息。而“新鲜的时代气息”,主要体现在其题材突出对时代前沿的关注,对时代精神的弘扬。分析这些优秀通讯题材的时代特征,对我们精选题材、打造精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把古典名著改编为电视剧,是弘扬我国优秀文化遇产,丰富电视节目的一项重要措施。近些年采,一批改编作品相继出现,引起了观众和专家的广泛欢迎和注目,是可喜的现象。然而,要把古典名著恰如其分地改编为电观剧,却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它之所以难以把握,是因为古典作品的改编与当代作吊的改编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当代作品的作者许多是在世的,他们可以参与改编与再创作;古典作品的作者则都是已故的,他们无法彼征求意见,也不可能参与改编。因此,对当代作品,只要原作者主张或同意,无论怎样改骗,旁人都无权干预。(当然,人们对改…  相似文献   

13.
第三类:社会问题,可简称“问题题材”。小说中,有“问题小说”一类;报告文学也有这么一类,是反映社会问题的。如记述独生子女种种状况的《中国的“小皇帝”》(涵逸著);如反映当代婚姻、家庭问题的《阴阳大裂变》(苏晓康著)。这些作品,都提出和展示了人们还未感到或已经感到、正要说出而还未说出的社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在理念、题材和审美等方面呈现出与国际接轨的态势。无论是国际化题材作品还是民族历史题材作品,都力图在全球和本土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创作出了一些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作品,在忠实纪录时代与社会的同时,不断在题材、艺术上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5.
在诸多的反映农民生活,张扬伦理精神的电视剧中,作者依据于地域文化的优势,凸现现代农村伦理观念的更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鲜活艺术形象,使乡村题材的伦理剧不仅具有激昂的时代精神,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乡村伦理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1月11日,张炜、毕淑敏两位文坛大家共聚一堂,在北京为读者朋友讲述他们的文学故事,以及他们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的独特见解。"文学的白衣天使"毕淑敏与"纯文学思考者"张炜,或许他们的创作题材不一样,文风也有各自的特点,但他们在各自的文学领域都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其作品也在市场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并拥有大量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7.
李宏 《中国广播》2012,(10):80-85
德国广播特写制作人岩斯·亚里许创作的《生活方式——越南人为什么不穿阿迪达斯鞋?》,获得了2006年欧洲最佳广播特写奖。这个作品之所以获奖,首先是因为题材本身非常有力量,其次是作者表达很有个性,很独特。岩斯调动了自己有关这个题材的全部积累、感性认知和理性的分析,使这个题目成为他"自己的题目",使之具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 创作着眼点往往决定作品的精神气质。目前有不少写作者似乎有意在回避社会重大现实问题,一些人对时代发展和国家进步的足音充耳不闻,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对人的精神成长、素质提高缺乏兴趣。他们要么不愿触及具有一定精神价值的题材,绕开有关国计民生的话题,要么不愿从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着眼写作,而  相似文献   

19.
新视觉     
这个作品最近在美国的理查德·格雷美术馆展出。作品的题目叫做“铁房子里的小人物,”作者是玛格达莉娜。作品表现了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当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报告文学以其不大不小的“轰动效应”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越发重要起来。尤其是一些报告文学作者,很能审时度势,自觉作时代的“弄潮儿”,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自己抓取题材,选择角度,提炼主题等一系列创作活动,置于时代大潮之中。或叙写一人一事,或揭示社会问题,都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关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的争论已经扩大到读者之中。有的将其视为新闻作品,作品中的每个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