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随时都能发现,随处都能捕捉.记者如果没有新闻敏感、没有主动抓新闻的意识,就会四顾茫然,眼中无物,也就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新闻“贫矿区”的记者,我曾为“无米下锅”而苦恼过、焦虑过,也一直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努力.我一直磨砺自己的新闻敏感,观察社会、发现线索、捕捉新闻,也确实抓到了许多独家新闻,尝到了其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我当过好多年船员,水手和机匠都干过,祖国沿海各地也都去过,但是我不是远洋船员,我没有出国的机会,别说是美国英国法国,就是港澳台都没去过,因为我当船员的那个年代不讲究人的素质,而讲人的“成分”,我的好多亲戚都在海外,所以决定了我这个人的组成“成分”极差,让我上船出国,万一我跑了,怎么办?我有作案的条件呀! 1986年的时候,我已经不当船员了,领导把我抽将上来拍拍录像什么的。  相似文献   

3.
退休了,亲朋好友见了面都关切地说:“你爬了几十年的格子,现在该好好歇歇啦!”可说实在话,我的“笔头瘾”还没有过尽呢!我爬格子开始于1957年。那时因在江苏省盐城中学读高中时跌伤腿而辍学在家,由家乡学校一位老校长的  相似文献   

4.
参加新闻函授学习一年了,付出过,努力过,但我的稿件却从来没有变成过铅字,这个“铅字梦”至今未圆。每次军报发下来时,我必争着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军事记者》和《函授月报》发下来时,我都会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但每次给我的都是失望。回望一年的写作路,一  相似文献   

5.
87岁高龄的文学巨匠巴金,新近为李存光选编的《巴金谈人生》一书写了一篇“前言”,全文如下: 1928年在巴黎,我对一位朋友说:“我只想活到40岁.”过了62年,我在回答家乡小学生的信中又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87岁的老人回顾过去,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我老老实实地走过了这一生,时而向前,时而后退,有时走得快,有时走得慢,无论是在生活中,或者在写作上,我都认真地对待自己。我欺骗过自己,也因此受到了惩罚。我不曾玩弄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思考,我探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  相似文献   

6.
我做出版工作,始于1972年,是年四十三岁,已“人到中年”了;是做了十四年艺术教育工作之后(刨掉“文革”期间六年“无业”),“半路出家”搞出版。而这一做,就没有中断过,迄今三十余年了。这既是我人生中新的工作阶段的开始,又是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由此,我把自己定位为出版人。可以说是亲历出版三十年。对我国新闻和出版事业都有过重要贡献的我的老领导陈翰伯,生前谈选拔干部时曾说过,宋木文没搞过出版,但让他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为什么说让我这样的人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呢?我理解,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期待。这种信任和期待应该是得之…  相似文献   

7.
笑一笑     
找钱包一位旅客走进一家旅社问服务员:“我前些日子在这里住过,你有没有看见我丢掉的钱包?”“是什么样子的钱包呢,先生?”“随便什么样子都可以,我是不计  相似文献   

8.
方力钧是我想念最多的一个朋友。其实我只写过一篇关于方力钧的稿子,有时太近了反而不知道写什么,而且我又不会象那些艺评家那样评论他的画,说他“玩世”或者“泼皮”,而且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我以为是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对我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读过他的“艺术手记”,其实那“手记”在别人看来好象跟艺术没大关系,说是全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也看到过别人的文章里援引“手记”,每当这时我都想发笑——因为我觉得他的“手记”象小学生作文,稚嫩得能掐出一把水来,而引用者居然还真把它当一  相似文献   

9.
我从没有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一生中所有的目标,我甚至从没这样想过。直至今日,我心中仍有很多梦想,不断拟订计划去尝试新的目标,对一切都保持高度的兴趣。 有人因为“终于实现目标”而兴奋不已。一般人也会赞美这些成功者:“那个人已经攀上了他人生的高峰。”或者:“他那么成功,再也不缺什么了。” 事实上,“成功者”往往会觉得寂寞,似乎遗失了非常重要的东  相似文献   

10.
1982年,我受聘为《红旗》杂志“第一读者”,至今已20年了。虽然我的工作、职务都有过变动,而当“第一读者”却一直坚持下来没有变。我觉得,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能作中央党刊的“第一读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神圣庄严的责任。《求是》编辑部为我提供了机遇,让我能长期学习党刊、宣传党刊、推广党刊,对我思想觉悟的提高、工作的促进、学术科研的推动,都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我想我从来没有过这种心理高峰体验,直到几个星期前,我甚至都不知道我的在线点播系统中还有“乡村音乐电视”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底,绯闻不断的李湘又有了麻烦:媒体报她为广州某整形机构代言而被怀疑曾做过丰胸手。报道绘声绘色:“有读者看到李湘和男友出席一动的照片,照片上李湘的胸部看起来特别丰满,怎看怎么别扭,因此怀疑做过‘手脚’。”不少媒体争刊载,最后李湘不得不出面澄清:“我可以非常确定地说,从我妈妈肚子里生出来那天开始,直到现在,我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是我妈妈的原创,都是没有经过任何修改的。”一个知名的女艺人竟然要用“原创”两字来为自己“辩护”,也真够难为情的。没办法,李湘倘若此时再不表态的话,按照“惯例”,就是默认了,如此下去,还不知以…  相似文献   

13.
疙瘩     
你和领导有过没有过“疙瘩”?我有,并且是和现在的一团之长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疙瘩”。那是在当兵第二年,我调进团政治处报道组两个月的时候。那天,全团直属队集中在大礼堂开会,由于我们几个负责礼堂卫生的兵偷懒,礼堂内的一片狼藉没有及时清除,团领导对此大为光火。现在的林团长当时是副团长,他对我们几个兵一个个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熊”得我们几个抬不起头来。轮到“熊”我时他又加了一句“你把剪报本拿来,让大家看看你上了几篇稿。”当时我感到整个礼堂内的人都在用嘲笑的眼光注视着我,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  相似文献   

14.
我搞新闻报道工作已经好几年了,仍然为过不了“采访关”而常常头痛,读了一九八五年第五期《新闻知识》上发表的《小议采访》一文后,使我寻找到了过“采访关”的答案。以往,由于我没有采访经验,采访时不分工人、农民、军人、工程师……一律采取“提问”的采访方法,把被采访者叫到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从新疆回到南京政治学院时,同学们大都这样跟我开玩笑:你活着回来了?我也笑着回答:“是的,我活着回来了。走的时候就说过,不死,就活着同来。”也许,在内地人的印象中,新疆偏远荒凉,没有到过那里的人,不免会产生一种畏惧感。而我呢?虽说临行前在物质上和精种上都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心里仍然没有底。如今,历时近1个月的自费旅行采访结束了,我很想从心底里说一句:干新闻这一行,要多一点敢担风险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在我所有的履历表中,“祖籍”一栏都填的是“河南洛阳”。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去过那儿。这次去宁夏开会,便有了顺路回老家寻根的机缘。 作为九朝都会,洛阳最有名气的文化遗存,恐怕要属龙门石窟  相似文献   

17.
您使用什么杀毒软件?瑞星?熊猫?金山毒霸?江民?还是卡巴斯基?费尔?诺顿?Mcafee?上边这些我都用过,有些还在用,不过现在我改用Avast了。我给它的译名就叫“阿佤斯特”,昵称之“阿佤”。所以如此,缘于其能耐不凡,据网上朋友测试,它比卡巴斯基的杀毒能力还强,我没有作过比对测试,但我在用其他杀毒软件处理过的机子上装它再查,总有新的斩获。它的实时监控同时采用8种模式,拦截也是勤勉而令人舒服的。我喜欢同时采用两道防火墙,而“阿佤”总能独领风骚。于是我开始青睐它了。使用几个月来,我的机子安全稳定,消灭不少害虫,系统安然无恙。所以,我…  相似文献   

18.
王乾荣 《传媒》2001,(4):17-18
爱情是自私的,这话什么时候都是真理——不管对于情敌,还是对于爱人。 对情敌而言,当然必须自私,因为只听说过一个人为爱人而与人决斗的,还没有见过欣欣然愿意与他人共享一个爱人的。我看中的那个“可人儿”,就应该属于我,我愿拿生  相似文献   

19.
舒芜  少辰 《出版参考》2006,(8):10-10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我订《新闻知识》有三年了,也许是尝到了甜头,在我所订阅的报刊杂志中,从来还没有象对《新闻知识》这样留恋过,从86年开始,我一直没有放弃它;尽管长期在外担负援建施工任务,但每次刊物从部队转送来,我都逐页细看,反复品尝,尤其是“新闻业务研究”“通讯员经验谈”等几个栏目,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