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WoS收录的25位普赖斯奖得主论文数据为依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该获奖群体间的科学合作网络。结果表明:各获奖者合作活跃程度不一,网络中形成若干核心节点;合作网络主要由4个作者聚集群体组成,并确定普赖斯奖得主合作网络中的部分中国学者;合作网络越大、合著越多的获奖者通常有较高的学术论文产出;增强科学合作对提升部分学术影响力指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三奖”评选已经揭晓了,121名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获此殊荣。我们为他们的作品而感动,我们为他们的人品而心折,我们为新闻界有这么多无愧于长江、韬奋精神的优秀记者而自豪!让我们向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希望全国的新闻工作者向他们学习!与以往历届的获奖者一样,本次获奖者身上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他们是55万新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这次评选是对他们的褒奖,更是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首先,我们要学习他们不辱…  相似文献   

3.
杰出的榜样人物对于群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对变革:30年来美国图书馆楷模人物撷英》一书,聚焦美国“年度图书馆员”和“年度辅助图书馆员”获奖者这一楷模人物群体,通过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和取得的成就,帮助图书馆工作者理清思路,减少路径选择的茫然、困惑与盲动,为图书馆从业者提供可资参照的职业标杆,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每一位图书馆员阅读。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的大门即将打开,对出版界来说,应追求的很多,我认为其中有一项20世纪留下的重要财富,就是韬奋精神,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应该继续追求韬奋精神,不断发扬韬奋精神。有一批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就是韬奋出版奖的获得者。评奖已经六届,获奖者其63人。最近,第六届中国韬奋出版奖揭晓,获奖者有11人,他们是徐春莲、周谊、于国华、遇衍滨、郑士德、江曾培、李元君、沙地克·木沙、单基夫、王亚民、何学惠。韬奋出版奖是出版业内荣誉最高的奖项。我们对此次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这些获奖者的共同特点是以邹韬奋为榜样,按韬奋精神做事。他们挚爱出版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追求出版的最高境界,以多出好书,多生产优质精神食粮为己任,在出版战线上做出了出色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在美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精英群体。本文利用《普利策奖得主名人录》一书提供的丰富的传记信息,对于1917-1998年间600多位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的社会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普利策新闻奖是一个由男性所统治的职业荣誉场域;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在出生地和工作机构上的分布很不均衡;25至54岁这三十年是美国新闻从业者获取普利策新闻奖的黄金时期;约五分之一的美国籍获奖者曾就读于常春藤盟校;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在宗教信仰方面有别于美国新闻从业者总体。  相似文献   

6.
媒体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强人,营造强势,才能在竞争中占领高地,对于广播电视媒体而言,节目主持人就是特殊的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品牌资源。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是全国拥有“金话筒”获奖者最多的省级电台,被誉为“金话筒”的摇篮。他们在管理和开发主持人群体潜能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请看———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两年一届的韬奋出版奖出版人荣至所归.2008年已是第十届了.一如往常几届,当本届韬奋出版奖于9月9日揭晓后,20位获奖者再次引起业界关注.大家在分享其快乐、探讨其成功秘诀的同时,也很想知道他们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他们对于图书出版有怎样的理解和期待.他们的不凡经历、切身体会,本来而且也应该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开采"富矿"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刊特邀获此殊荣者与同在这一舞台上的业界同仁做一次倾心相谈.述其思想,授其理念,在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凝成的感悟中,也许能看到你我明天的发展方向.部分获奖者由于联系方式所限,未能够采访到,他们的思想的精华权且留作明天的期待吧.获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相似文献   

8.
吴娉娉 《出版科学》2018,26(4):57-63
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是我国当代优秀出版人的一个典型群体.本文利用韬奋基金会等相关机构的公开资料,对于1987—2014年间168位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的性别、年龄、工龄、教育背景、职务、职称、所属机构级别以及所属机构地理位置等一系列社会学变量进行检视,据此为中国最高出版奖韬奋出版奖获奖者勾勒出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继承和发扬韬奋精神,学习和宣传“韬奋出版奖”获奖者的先进事迹,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决定编辑出版一本《出版工作者的楷模》,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至四届“韬奋出版奖”获奖者共计38人,其中出版社30人,新华书店6人,省、自治区出版局、出版协会2人。本书除有获奖者的简介外,每人有一篇人物特写,生动地介绍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工作业绩和主要成就,其中大部分由获奖者所在单位组织专人精心撰  相似文献   

10.
《新闻知识》2002,(11):1
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揭晓了,117位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获此殊荣。他们是75万新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与以往各届的获奖者一样,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江总书记所说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我们为他们的作品而感动,我们为他们的人品所折服,我们为新闻界有这样一批无愧于长江、韬奋精神的优秀记者、编辑而自豪!这次评选是对这些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褒奖,我们对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次评选也是对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鞭策与鼓励,他们给我们树立了奋进的标杆,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奖得主授奖时滞和获奖年龄的周期变化特征能够揭示世界顶尖科学家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获奖年龄差异,以及获奖成果取得后的检验周期长短。文章以1901-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以及1969-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分析样本,通过划分6个时间周期阶段,计量分析每个周期阶段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和授奖时滞分布及其周期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形态,46-70岁诺贝尔奖得主比例较高,偏年轻和偏老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比例较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偏年轻化,25-45岁获奖者占25%;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偏老年化,25-45岁获奖者仅占2%。诺贝尔奖获奖难度越来越高,获奖年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3个学科诺贝尔奖得主各周期阶段平均年龄从第Ⅰ阶段的55.4岁快速增长到第Ⅵ阶段的66.2岁;诺贝尔奖获奖年龄和授奖时滞较高且随时代发展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年龄和授奖时滞随时代发展上升速度最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平均授奖时滞最长,达到31.06年;博士阶段是培育诺贝尔奖得主的黄金时期,几乎所有诺贝尔奖得主最早获...  相似文献   

12.
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和第七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后,凡有新闻作品或个人获奖的单位喜气洋洋,利用多种形式向获奖者表示祝贺,请他们介绍经验;未获奖者下决心争取“这次我贺君,下次君贺我”。一些从未获过国家级新闻奖的新闻单位召开会议,总结教训找差距,鼓励记者、编辑充满信  相似文献   

13.
两年一届的韬奋出版奖出版人荣至所归。2008年已是第十届了。一如往常几届,当本届韬奋出版奖于9月9日揭晓后,20位获奖者再次引起业界关注。大家在分享其快乐、探讨其成功秘诀的同时,也很想知道他们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他们对于图书出版有怎样的理解和期待。他们的不凡经历、切身体会,本来而且也应该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开采“富矿”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刊特邀获此殊荣者与同在这一舞台上的业界同仁做一次倾心相谈。述其思想,授其理念,在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凝成的感悟中,也许能看到你我明天的发展方向。部分获奖者由于联系方式所限,未能够采访到,他们的思想的精华权且留作明天的期待吧。获奖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相似文献   

14.
本刊最近评出1992年度特约通讯员获奖者49名,现将名单公布,以表彰他们为本刊的宣传、发行工作所作出的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5.
分析女性获奖者成功因素,有助于探索其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助于促进女性高层次科 技工作者的培养。文章以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杰出青年基金和百人计划三大人才奖励计划的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 分析年龄、学习工作经历、获得其他奖励与女性获奖者成功的关系,提出了建立允许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促进有 女性科技工作者参加的学术团队的建设,特别是跨学科、跨领域和跨机构的合作,设立女性科技工作者专项奖励机制, 设立多种女性科技工作者奖励计划,消除性别偏见,统一退休年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中最优秀的部分,他们有文化;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被这个城市难以接纳的群体。这样,他们体验到平常人所体验不到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7.
7月17日,中国档案学会在京召开会议,向曾三、裴桐、吴宝康授予“档案学研究荣誉奖”,以表彰他们为创立和发展新中国档案学研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档案学会会员15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王明哲副理事长主持;刘振杰副理事长宣读了表彰决定;冯子直理事长分别向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09,(1)
21位获奖者,个性不同、方略迥异,却拥有相同的"基因"——开放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和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为他们赢得了中国传媒界的感动与尊敬,也征服了严苛的年会评委。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09,(1):38-41
21位获奖者,个性不同、方略迥异,却拥有相同的“基因”——开放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和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为他们赢得了中国传媒界的感动与尊敬,也征服了严苛的年会评委。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了长江韬奋奖历届(1991-2016)获奖者的基本情况、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等数据,分析了他们成才的重要因素:始终保持新闻理想和新闻热情、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与人文关怀、强烈的革故鼎新意识和过硬的文字功底。获奖者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是:"三基"育人理念不能松、核心课程是成才的坚实基础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