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界定弱势群体概念,分析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社会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构筑加强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基本框架: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运用宪法司法手段,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采用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保护弱势群体;在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扩大弱势群体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2.
段莹 《考试周刊》2009,(25):239-240
文章提出了弱势群体具体范围,分析了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从完善《宪法》规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增强弱势群体在法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司法救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基本权利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把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和救济设定为国家基本义务,在宪法上予以确立,需要理论的证成,需要寻求弱势群体宪法保护的正当性。这种正当性即:基于人权保护的需要;基于平等的追求;基于正义的实现;基于秩序与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既是人权保护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笔者提出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援助和自我保护五位一体的制度构建,以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权以保障人的尊严与价值为本质,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平等权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国家负有"最核心义务",以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但社会权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形成,社会力量不断壮大,加大社会法立法、加强社会权的非国家行为者义务有助于解决社会权权利事实不清与国家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社会权司法救济必须解决宪法重实体轻程序、从宪法高度构建公民诉讼权、扩大诉讼法受案范围、改革司法制度、保证司法公正等问题。在我国,社会权最根本的救济途径就是建立可操作的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但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社会权司法保护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承受力、社会地位以及权利保障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对其予以特殊保护是实现社会实质公平和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有相应的保护条款,尽管尚有不尽完善之处,但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实现已有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7.
权利贫困是法学解释中弱势群体的首要特征,而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法治为基石、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因此,作为“人权短板”的弱势群体其权利问题的研究解决属于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平等权是其他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基础,宪法是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最坚固壁垒,从宪法实施角度寻求基本权利救济,也是弱势群体平等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问题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柏 《教育探索》2005,(12):27-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学生因年龄和相关的生理因素、自主能力以及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而天然地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学校中,他们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必须从观念上、制度上、法律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好法律赋予给学生的各种权利.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也体现着社会主义的特色,在公民权利保护上具有现实性、权利义务对等性、广泛性等特点。虽然宪法确立了对各项权利的广泛保护,但现实中的一些重要权利并未纳入宪法保护范围,传统的罢工权、迁徙自由和新型的环境权、发展权等需要宪法给予保护。宪法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完善已有权利的保障,确立新型权利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权利常常被忽视或侵害。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全社会的责任。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已制定了较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部分人的法制观念淡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上,其保护力度还应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典型的“法制化”国家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立法体系较为完善且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以德国为典型的“补助化”国家实施减免税收的政策并对弱势群体展开全方面的社会救济,以瑞典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在全国统一推行各项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计划.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之特色,我国在关于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缺失且急需补足,应尽快地适用新的法律环境和运用新法武器,通过加强立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及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重点破解各类特殊群林的就业安置难题,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权利本位是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逻辑起点。权利本位是以普遍赋权的方式通过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宪法化、地方法制化和具体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立法模式。作为一种法哲学观念,权利本位观表达了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应当以权利为本位或者出发点的一种价值陈述,实现了传统社会义务本位模式和权力本位模式向现代社会权利本位模式的转换,包含着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现代化的功能取向。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城镇化建设大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群体,基于职业与身份的原因,他们在数量、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呈现许多自身的特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严重滞后,许多涉及民生问题亟待纳人法制调整领域,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已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并着力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如何建立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所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举报是公民行使宪法赋予的检查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为公民开辟了"进言"的窗口,但是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发生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恶性事件,极大地伤害了公众举报的积极性。一个举报人遭到迫害,就等于向无数人表明"举报没有好下场",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建立健全举报人保护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反腐败斗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又是特别需要社会关怀和法律保障的弱势群体。现阶段,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保护是人权理论发展和世界立法的总趋势。对未成年人的立法是否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进步与否的基本标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文章从对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的含义着手,分析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为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一代的茁壮成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是指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应从宪法层面明确概念,因此,通过在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的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中科学确立宪法环境保护制度概念,对于宪法的丰富完善、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当前的社会问题之一。制度供给的滞后或超前、制度消费的情况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失地农民现象在目前的"问题化"。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应从源头做起,在宪法中明确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同时提高、拓宽征收补偿的标准及范围,探索以保障换土地的新型失地农民补偿方式,并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实现农民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8.
作为相对于强大的"金融航母"的弱势群体,金融消费者所具有的弱质性是其受到特殊保护的基本前提,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侵犯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的情形从现实上倒逼了金融消费者信息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照应国内现实,我国必须从法律制度设计、专门保护机构构建、诉讼渠道通畅、社会组织辅助等路径来实现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界定及其保护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首次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以来,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和保护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设性地提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并对弱势群体保护之法理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利更好地维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