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74-76页“古人计数”。 【教材分析】 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从这一节“古人计数”开始的。首先要把数的范围从10以内拓展到20以内。数的范围扩充了,却不需要增加表示数的符号。用有限的符号表示无穷的数,是古人奇妙的发明和了不起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我听过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课题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课中的一些片段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引发我对数学课上如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思考。 片段一:古人如何计数 教师出示课本情境图,播放"古人计数"课件:远古人捕猎回来,用放小石子的方法表示猎物数目:1颗小石子表示1个猎物……  相似文献   

3.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下面结合我在我县一年级数学教材教法观摩课上的几个教学片段,谈淡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认数的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相似文献   

5.
教学探索。从问题出发 《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认数的一次飞跃,是建立十进制概念的开始。本课通过读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发展数感。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是从以下问题的思考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74~76页"古人计数". [教材分析] 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从这一节"古人计数"开始的.首先要把数的范围从10以内拓展到20以内.数的范围扩充了,却不需要增加表示数的符号.用有限的符号表示无穷的数,是古人奇妙的发明和了不起的智慧. "古人计数"(第1课时)的情境问题串包含三个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阶段数的认识体系中,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先研究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这三个版本的教材,从主题情境图、活动设计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再根据具体的学情,把三个版本的教材巧妙地整合重组,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用“古人计数”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再造”十进制,把“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表示数”整合在一课时,让学生体验一步步抽象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完整过程,师生一起挖掘与包装数学隐性的美,体会“人类设计”这一规则背后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8.
新教材第一册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六年制教材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六年制教材只有求和与求剩余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新教材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内容的调拨。1.将原教材第二册中的“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提前安排在本册,原教材第一册中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后移至第二册。2.增加了三个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在编排上,教材继承了那些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4页-第85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初步了解十是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相似文献   

10.
“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教材创设了两只小动物比较红果个数多少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学习20以内的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但是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有些困难。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相似文献   

11.
修订后的北师大版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采用“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不仅利于教师的教,更加利于学生的学。那么,相对于实验教材(以下简称“原教材”)来讲,新教材除了呈现方式与以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课标(2011)》修订后的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实验教材(以下简称“原教材”)有什么区别?主要的变化有哪些?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有哪些?教学中该如何理解与把握?下面笔者针对新世纪《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相似文献   

13.
【课前思考】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方程"这一单元中"天平游戏(一)"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认识了"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引入的。新教材与老教材最大的不同是解方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艳超 《江苏教育》2008,(18):36-38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敦版国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伸,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基础。通过教学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和“+”,初步体会十几和20的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9加几”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内容,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我在执教时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整合了教材,使教材呈现出更好的结构性和层次感,也引发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现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即0~10各数的认识及10以内数的“分”与“合”,对“合起来”的意思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一经验与“加法”模型联系起来。
  现在修订后的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在主题图的旁边增加了这样一句表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进而得到3+2=5这样一个具体模型。很显然,新教材在有意识地渗透“模型思想”。接着,教材通过变换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模仿、尝试建立模型,强化、丰富对“加法”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教学背景 “认识11-20各数”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十进制,位值制就是十进制计数法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每个数的大小是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理解位值制原理,是数概念建立的重要标志,也是“认识11-20”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具体而言,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其主要内容包括1—20各数的认识;一位数加法和与它相对应的减法;市尺、市寸的认识。新教材比旧教材适当提高了程度,它删去了旧教材中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而增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编排上,把1—10各数认识和10以内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和20以  相似文献   

19.
新编高中思想政治试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全套五册 ,除主体内容外还编入了大量材料和资料卡 ,还有小栏目和漫画 ,极具知识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很有创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中载入许多漫画 ,它们融图形与文字于一体 ,集知识与趣味于一身 ,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新教材中共有31幅漫画 ,主要分布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共四册课本中 ,具体用途有三类 :一类用于注释概念(共1幅) ;一类用于设置作业(共3幅) ;一类用于正文和材料中(共27幅)。这些漫画一方面活跃了版面 ,充实了教学内容 ,可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不少教师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朱宇波 《广西教育》2013,(37):58-59
2012年秋季,我省的小学英语教材经历了一次更新换代,将三年级起始“译林新版牛津英语”教材替代了使用多年的“译林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以往的实践证明,教材的更替意味着教法的进步和变革。此次教材更新旨在融入更贴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对于英语起始年级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字母的学习是英语学习初期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教材更替的背景下更有效地进行字母教学呢?现笔者结合新教材的使用体会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反馈,谈几点想法。一、新旧教材字母教学内容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