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女性主义对自然的理解与其自然观紧密相关.生态女性主义对社会建构的"自然"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上对自然的理解包含了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和人对自然的统治具有内在合理性的认同.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与人是有机的整体,自然与女性有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的目标是要解构所有压迫性的概念框架,并重构更加可行的社会和政治形式,实现女性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娜 《科教文汇》2008,(19):232-232
中国的女性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本文简单梳理了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的关系,20世纪的女性文学写作状况。  相似文献   

3.
《美国牧歌》可以被视为对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反思之作。罗斯对选美、家庭、身份认同等女性主义议题进行了探讨,但他并没有简单地宣扬女性运动,颠覆男性话语,而是借助各种视角的冲突和对立来凸显女性及女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美国牧歌》可以被视为对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反思之作。罗斯对选美、家庭、身份认同等女性主义议题进行了探讨,但他并没有简单地宣扬女性运动,颠覆男性话语,而是借助各种视角的冲突和对立来凸显女性及女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的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处于集体无意识、紧贴男性的状态,社会要求女性贤淑端正、自尊自爱。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方女性主义概念"Femi ni sm"被引入中国,女性主义追求女性独立、平等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观念发生碰撞,中国女性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与受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后的中国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提出在女性主义本土化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全盘吸纳、照抄照搬,又不能一味延续传统、故步自封,而是要取长补短,吸收西方女性主义中先进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好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魏琴 《科教文汇》2009,(35):249-250
《简·爱》这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勇于反抗、敢于追求解放和为平等不屈斗争的女性形象,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即女性追求独立和平等的意识。同时,这篇文章也对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女性文学是指由女性执笔所写或具有女性性质的文学,通过揭示女性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对社会女性的成长及女性意识的觉醒起到警示作用.英美文学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女性文学的发展源头,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具有一定象征意义,为当前社会男女平等发展奠定基础.由齐心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6月出版的《多维视角下英美女性...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术恒 《科教文汇》2008,(29):54-54
女性主义是西方一种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其派别繁多,研究涉及领域也较广。在教育领域,女性主义者把研究内容界定为教育中所有与女性有关的问题.其核心是性别间的不平等及对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女性主义的历史沿革以及研究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再从目的观、师生观、研究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女性主义教育观,探讨女性主义教育观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出发,对苔丝的命运悲剧进行分析解读,通过女性与自然的和谐,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剧和资产阶级社会的残酷无情三方面揭示苔丝跟自然亲密无间,却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矛盾,使读者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苔丝的命运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海伦·加纳堪称当代澳大利亚女性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用词考究,文笔优美。作为女性主义者,加纳一直站在女性主义的最前沿,随着女性主义运动浪潮的推进,不断调整自己的女性主义观点及写作。本文通过分析其女性主义意识在作品《孩子们的巴赫》和《第一块石头》中的体现,进一步探讨海伦·加纳的女性主义观点的蜕变。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作为20世纪一个汹涌澎湃的社会文化思潮,由西方发源,逐渐波及全球,它对人们的世界观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具震撼性的。女性主义以其明确的问题意识、尖锐的批判锋芒和坚韧的实践精神,不仅一步步改变着女性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在人类文化知识的勘误和理论空间的拓展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革新力量和鲜明的个性。女性主义科学研究的兴起是20世纪不可忽视的学术文化现象,它对科技哲学的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身体的文化意义的论争较为热烈,而对于女性主义批评者们来说,女性身体在当今消费文化盛行、大众传媒影响力深远的时代所呈现的特征及其意义是很值得研究的.对女}生身体在大众传媒中的呈现特征与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可以揭示出男权文化通过媒介对女性的隐性控制,并对女性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社会文化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自由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13.
徐威 《科教文汇》2008,(30):234-234
本文通过分析萨克雷名作《名利场》中的女主角丽贝卡·夏普这一鲜明的女性角色,得出她是不畏传统阶级社会和男权社会的压迫、勇于挑战家庭和婚恋模式的一位女性主义先锋。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其出色的女作家.然而,对于简·奥斯丁是否是女性主义作家的问题,评论界一直存有争议.文章将通过分析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分别从简·奥斯丁对婚姻的思考和对女主人公人物的塑造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的运用方面来证明: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简·奥斯丁是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对于女性解放运动,女性意识觉醒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第一人称叙述语气写成的<阿格尼斯·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有很强的自传性.安妮·勃朗特从叙述视角、女性话语和叙述结构方面颠覆了女性在文本中被动言说的传统,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她还通过对阿格尼斯在现实生活、爱情方面的遭遇,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小说在揭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阿格尼斯·格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纵观美国的历史进程,针对女性的偏见与歧视始终存在。尽管美国女性的生存状态一直处于持续改善的过程之中,但是,性别歧视思潮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公从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通过解读美国女性总体生存状态的变迁历程并分析其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发现,自殖民地时期至今,盛行一时的传统话语体系和其他种种复杂的社会影响因子曾持续产生过或消极或积极的作用;而综合以观之,美国女性的生存环境大体上呈良性转变态势。这一社会群体和美国其他女性主义者对女性权益的追求与捍卫于此良性转变而言可谓功不可没;然而,鉴于依旧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美国女权捍卫者仍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7.
浅谈西方女性主义教育思潮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女性主义教育思潮根植于女性主义运动,是女性主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和体现。她们试图用女性独特视角研究教育问题,其核心是关注两性平等和性别公平的教育。西方女性主义的教育观点及其教育批评对我们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借助翻译参与社会文化活动进入翻译界,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观,改变了女性从属、柔弱的次等形象,彰显译者主体性,推进了女性主义运动,丰富了翻译研究的话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试对《小女人》作一评析:小说以女性的敏感细腻,大胆表现了同性之爱.颠覆并消解了男权社会中传统男性崇高、完美的形象,以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出一个个自私、懦弱的男性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并试图探询一种新的性别格局--女同性恋,建立一个自足的爱与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王玉玲 《科教文汇》2010,(32):66-67
中国的所谓文明史是男性书写的历史,是男人奴役女人、扼杀女性合理需求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少有敢于追求个人价值和幸福的女性,多的是活在男人背影里悄无声息的女人.王熙凤是文学作品中少有的具有初步女性主义思想的女性.本文试从分析作者的人物定位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入手,探讨王熙凤的女性意识及形成原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