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德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先总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词汇——底线,现在已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成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上的“道德底线”一词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限度。那么,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师德”,它的底线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师德的底线     
原先总是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底线”一词,现在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的“道德底线”一语,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限度。时下,不知是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或是由于教师队伍中的“魔鬼教师”、“禽兽教师”这类憧憧鬼影时不时地出现以至骇人听闻,于是,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师德”一下子成了人们扬清激浊时“出语率”颇高的一个词语,“师德的底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师德的底线     
原先总是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底线”一词,现在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的“道德底线”一语,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限度。时下,不知是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或是由于教师队伍中的“魔鬼教师”、“禽兽教师”这类憧憧鬼影时不时地出现以至骇人听闻,于是,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师德”一下子成了人们扬清激浊时“出语率”颇高的一个词语,“师德的底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当今社会,制约、规范人们言行的准则无非两种:道德和…  相似文献   

4.
师德的底线     
原先总是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词汇——“底线”,现在则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成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上的“道德底线”一语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限度。时下,不知是由于人们对教育的越来越看重,还是由于学校在某些地区已迅速飙升为抢  相似文献   

5.
师德的底线     
原先总是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底线“一词,现在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的“道德底线“一语,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限度.时下,不知是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或是由于教师队伍中的“魔鬼教师“、“禽兽教师“这类憧憧鬼影时不时地出现以至骇人听闻,于是,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师德“一下子成了人们扬清激浊时“出语率“颇高的一个词语,“师德的底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师德的底线     
原先总是在体育比赛中听到的这个词汇———“底线”,现在则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成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上的“道德底线”一语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限度。时下,不知是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还是由于学校在某些地区已迅速飙升为抢眼的“暴利行业”,还是由于教师队伍中的渣滓———“魔鬼教师”、“禽兽教师”这类憧憧鬼影时不时地出现以至骇人听闻,“师德”,一下子成了人们扬清激浊时“出语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师德的底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公众关…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生》2012,(Z2):46-48
【题目阐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不知从何时起,"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做人底线……从这些词语的大量运用中,我们不难悟出:"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再逾越一步的限度。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底线的界定“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在教育文化中,它不断地被引申为“最低的标准、条件和限度”。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其他以底线相关的的定义。“底线伦理就是指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规范伦理,如社会习俗、惯例、守则、法规等等,它具有最广泛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是社会良序、人际合作最基本的伦理需要。”“品德底线规定为保证受教育者品德健康发展的最低品德水准,道德情境中自觉恪守的无法再降的最低原则要求,也是危困情境中抵抗诱惑克制欲望无路再退的最后价值信念与道德防线。”从这些定…  相似文献   

9.
师德的底线     
原先总是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词汇——“底线”,现在则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成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上的  相似文献   

10.
孙亚萍 《班主任》2003,(11):8-9
“底线”一词原为体育名词,但近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就将之应用于道德领域。他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  相似文献   

11.
<正>何为底线?底线即最低界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为道德底线;法律法规规定不可逾越的为法律底线;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约定遵循的叫行业底线……坚守底线,源自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文天祥兵败被俘选择了坚守  相似文献   

12.
伦理、道德与价值观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关于道德的问题的研究。社会整体的道德滑坡要求最低限度的道德作为人类社会在精神上的最后防护.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共同价值观都体现了最低的标准、最基本的原则、底线以及广泛认同的涵义。伦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底线伦理也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低的道德规范要求.是维护人类文明河流延续的堤防。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与核心部分,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  相似文献   

13.
三思“德育的底线”——读《底线伦理》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线”一词原为体育名词,但近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就将之用于道德领域。他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遇、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底线伦理”?通俗地说就是人之为人的道德“下限”,是人们普遍认可并遵循的最起码的伦理规范。如果违背了“底线伦理”,就不是一般的失德、缺德,而是丧失起码的做人品格。近年来,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行为底线”问题频频浮现于公众视野,谴责“道德滑坡”之声此起彼伏,人们对于道德底线失守之忧似有加重。再看现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底线伦理”一词仍未正式提及,“底线伦理”教育仍显得有些“清淡”。依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渗透“底线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做人底线”意识,帮助学生价值认同并始终恪守道德底线,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发展之基,思想品德教师的职责之本,更是社会的文明之源!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底线伦理”教育呢?以下三个“统一”是可供参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做人诚实,讲求信用,本是基本的道德伦理。然而,近年来,这一人所共知的道德底线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花样百出的“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牛肉膏”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刺激人们的神经。面对着这一切,温家宝总理愤慨地指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每个人都“必须要坚守心里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6.
李彦春 《科技文萃》2001,(3):181-184
“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 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 的常轨。”这是《底线伦理》一书作者、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书中所言。“市场经济初始 ,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我意识到,机遇、自由降临同时,底线伦理亦直面挑战。不杀 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 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 ,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 底线伦理遭遇挑战 何怀宏说,“仁”字形为“二人”,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鲁滨逊独居荒岛 所做之事不涉道德不道德,来了“星期五”就关涉道德了。现今社会,一天当中总会让人碰 到底线伦理崩溃事情,俗话说,不道德。经商的人会遭遇信用危机,一般人会有信任危机, 比如——  相似文献   

17.
当代道德生活中底线伦理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其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处理好底线伦理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其与道德结构、文化生态以及政治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摆脱了长期封闭、单一的传统解读,一度呈现出开放、多元化的生动局面。但随着多元解读的深入开展,出现了不少矫枉过正、视阅读底线于不顾的现象。欲使“多元解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必须从知识底线、道德底线、情感底线、方法底线这四大底线入手,在尊重知识,讲究方法,注重世界现、人生现、价值现等养成的基础上实现“多元解读”的“多元有界”性。  相似文献   

19.
自幼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和学习习惯是受益终身的,怎样才能具备良好的素质呢,也就是说咱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才能具备良好的文明道德和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今天与大家共同研讨的中心问题:"守住道德底线,践行体验教育"。 "道德底线"这个提法,过去研究得比较少。"道德"这个词很好懂无需再解释。"道德底线"'实际就是  相似文献   

20.
在大变革、大开放的今天,利诱增多,利害复杂,人们的价值观念不仅多元化,而且多变化。在价值包容、扩容的同时,维系自身文明的伦理底线正经受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考验。在道德浊流暗潮的涌动下,伦理底线缺口频现,似呈“虚”线,人们对于道德底线失守之忧似在加重。从社会之窗审视思想品德课程,底线伦理教育似乎成为无法绕开的教学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