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实现从"讲师"向"导师"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素质教育的教学观要求,提出教师要从“讲师”和“导师”角色转换的观点,并在分析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角色转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Adrian Underhill曾区分过三种类型的教师:“讲师”、“教师”、“导师”。“讲师”只懂专业知识而不了解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熟悉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技巧,但是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导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外,还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情感进行教学。“导师”除了具备“讲师”和“教师”的素质外,  相似文献   

3.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语文课堂是真正的“讲堂”,教师是真正的“讲师”。一上课,老师便拼命向学生“灌”知识,或娓娓而谈,或绘声绘色,或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直讲得口干舌燥,一堂课下来,觉得痛快淋漓、问心无愧。可课堂效果如何?学生习惯丁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众,被动地接纳着老师硬“填”给他们的东西,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久而久之,思想停滞、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以致课堂上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波澜……难免出现讲台上老师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这种被动局面,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来探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的使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八闽名师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2):I0003-I0004
洪丽玲 福州市宁化小学校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首届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首届名师培养人选。曾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台江区十佳青年教师”“台江区首届优秀人才”等光荣称号。1996年获“福州市佐藤明雄奖”,系福州市高级教师岗位培训班讲师,福州市骨干教师导师。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报上看到两则消息:一则是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育才小学六年级一些老师动员毕业班学生入团。但有一个条件,想入团必须向学校交200元的“入团费”。另一则是新疆某卫生学校一高级讲师,向学生卖考试分数收钱高达7000多元。读罢这两则消息,联想到我们周围一些学校的个别教师为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有时也向学生和家长“伸手”,真让人痛惜师道之何存首先,教师“伸手”有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育学生的活教材,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假如教…  相似文献   

6.
教师“下水”是个老话题,但造成教师匮于“下水”的原因却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有评价机制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事业追求方面的原因,教师只有多读、多思、多下水,才能成为游泳高手,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谈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涛 《继续教育》2006,20(10):12-13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双师型”教师是兼有教师资格和其它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学任务,也能担任专业技术指导的“讲师 工程师等”教学人员。“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  相似文献   

8.
张永杰 《新疆教育》2012,(14):163-163
叶圣陶先生讲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要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好如何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教师怎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之乐学、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广大教师要由“讲师”变成“导师”,使“课堂”变为“学堂”,是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并且是一项艺术性极强的实践活动。素质教育呼唤“授之以渔”,即教师应当实现由“讲师”到“导师”的角色变换。我导你学 ,你不懂我点拨 ,我示范你练习 ,有时教师和学生需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研究 ,改教本为学本 ,变讲堂为练堂。河南新乡一中的姚竹青先生曾提出 :“莫做文章‘讲师’,要当读写‘教练’”的语文改革主张。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也逐渐产生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并且在教学中初步尝到了甜头 ,有了一些收益 ,这就是利用不同的、活泼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小说教学于座谈…  相似文献   

10.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工程师”、“讲师——技师”、“讲师——技工”等双师素质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应具备:①教学能力——熟练运用教学技巧,合理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②知识水平和结构——具备必需的相关专业和文化知识水平;③实践技能水平——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胜任岗位工作;④工作素质——工作所需的品质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够跟踪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体表现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获得教师系列的技术职称,同时还应具备相应专业的技术技能,获得相应专业的第二系列技术资格—…  相似文献   

11.
“眼高手低”,词典上的解释是:自己要求的标准高,而实际工作的能力低。不过,单从字面上看,“眼高手低”也可以理解为“眼界高,做事实”。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倒是应该做一名“眼高手低”的教师。先说“眼高”。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目光会放远一些,勇气和耐力会多一些,他不会因为一时的荣辱得失而耿耿于怀,也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心灰意冷,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朱永新教授说:“作为一个教师,他应该有一个追求,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和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生活的方式是相差非常之大的。”首先,教师不仅要积累经验,还要拥有学识。“…  相似文献   

12.
李鉴 《教学与管理》2012,(18):119-120
Adrian Underhill曾将教师分为三类:"讲师","教师"和"导师"。"讲师"只懂专业知识,"教师"精通专业知识,熟悉教学技巧和方法。"导师"优于前两者,不仅熟知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还十分关注学生内在的各种心理状况,教学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师生间有足够的情感交流。从上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3.
“两课”教学中如何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大学教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和善于育人的“人师”,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两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就要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以此来影响学生;要坚持“两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超越性、先导性;要努力学习,积极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的价值是在不断地创造活动中实现的。“应试教育”重压下的教师恰恰失去了创造的客观条件,就像长期被关进铁笼里的东北虎一样。只能退化,不能进步。为此,语文教师必须辞去“课文讲师”的旧职,肩负起“读写教练”的新任。  相似文献   

15.
谢承仁先生1924年生,湖北松滋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初任教于北京第一中学,1954年调入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曾协助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常识》丛书,有《戚继光》、《李自成新传》、《中华传统思想化渊源》等,整理古籍《庚辛奉天书简集》,所主编多卷本《杨守敬集》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二等奖(1993)。2004年,谢先生将个人所藏一千多件清代档案资料捐赠给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是年深秋,邹兆辰教授就谢先生新近出版的《中华传统思想化渊源》一书对其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6.
教师本该是最爱学习的群体。然而,教师的“职业倦怠症”、应试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是教教材者”的观念以及管理上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均阻碍了教师学习和发展。教师自己如何转变学习观念和方式,不再将学习仅仅看成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更注重追求学习的内在价值,使之成为自身创新和发展的不竭源泉,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学校如何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激励教师不断创造和超越,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包含政治能力、融合创新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数字化应用和改造能力以及国际化产教资源整合推广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专业素能结构性失衡、校企合作应用性能力不足、在国际话语体系的权威性不够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基于人才培养视角,打造四能并进的学业导师;基于产教融合视角,打造校企双向融通的产业导师;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打造赋能“三大变革”的创新导师,开展“三师三能”型高职教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苏州大学蚕学本科专业"3+1"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1”教学模式是将4年本科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前3年完成,4年级学生进入研究室、协助导师进行教学、科研、开发及生产实践活动,并完成毕业论文,由于有比较好的工作基础,并实行了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度、导师负责制度、以及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引进了部分鼓励和激励政策,苏州大学蚕学专业实行“3 1”教学模式后,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活跃校区学术活动气氛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需求”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追求”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的探讨,并就如何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追求”取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透过"教师流动"筹划"教育动态均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追求教育均衡是当前教育政策的重大课题。教育均衡包括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两种形态。如果只是追求静态的教育均衡,那就要重新配置教育资源,可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必然导致“几家欢喜几家忧”的局面。如果追求教育动态均衡,问题就不在于如何重新配置教育资源,而是如何优化与使用教育资源,以教师流动为例予以说明。根据当前教师流动现状,可以将其分为市场流动与行政流动两种形式。市场流动是指教师与学校间以市场交易为原则实现的人事流动;行政流动是指教师与学校间按照教育行政决策与教育制度安排实现的人事流动。从教师流动结果来看,教师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