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外界的诸多质疑与诘难,正所谓成绩与问题并存。教育历来以教人为善自居,在许多人看来,教育就是好的,就是善的,同样,教育改革也不例外,改革出现问题,人们总是在喟叹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养老保险领域的社会公平。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规范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对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但是.自改革试点工作开始之日起,有关此项改革的争议便接连不断,争议主要围绕改革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应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同步改革、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盲点、改革是否缩小待遇差距、是否能减轻财政负担等话题展开。总而言之,此次改革面临很大阻力。在这种形势下,实现改革的目标就需要针对争议问题的本身提出一些解决办法,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一个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效运行机制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主要有原生制度和次生制度两种形式。改革开放后,为维护原生制度的合理性,政府不断调整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全国统考、推荐免试等次生制度。尽管如此,原生制度本身及次生制度所引发的问题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论争。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必须厘清原生制度是否必须继续坚持,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能否在开放环境下进行,政府应如何对待次生制度改革等问题。坚持以"考试"为核心的原生制度,尽可能在开放环境下积极稳妥地改革次生制度,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清朝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密不可分,具有一种与现今学校教育制度不同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导致前人更多地关注科举制度,忽略了清朝学校教育制度本身对当时社会起到的作用。客观地说,学校教育制度即使依附于科举制度,其本身的作用也不应该被科举制度所遮蔽。  相似文献   

5.
某先生: 你好!你这篇讨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文章,发给我有一段时间了,由于太忙,也没有仔细研究.不过当初粗粗读了一下,感觉问题比较大,还需要认真修改,才会瑕疵少一些.我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有一些意见,现在提出来供你参考,好吗? 第一个问题,文章的题目“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需要认真推敲.我认为,这个题目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第一,从学理上说,某一种制度是否需要改革,不仅取决于该制度是否有问题,而且取决于这种制度原本是否具有完备性.如果某种制度本来就不完备,而将来要建立的新制度,在一些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上,都需要重新构建,那就不是改革的问题,而是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分制是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从学分制自身特点看,它不是简单的学生成绩的转换,它本身就是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它打破原有僵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采用更为灵活的富有弹性的管理手段与学习制度,它不仅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而且它能引发和牵动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制度的局限与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制度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中介环节,本身也有发展、完善的问题。教育制度发展、完善表现在自身从产生到完善的过程中,表现在通过社会革命、教育改革、教育制度创新而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变迁中。  相似文献   

8.
一、制度冲突引发的教育改革阻力当教育改革者试图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来激励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时,原有制度又往往让人们做出试图维持现状的策略选择。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教育改革的制度冲突。制度的冲突主要表现在:1.正式制度之间的冲突而产生的阻力。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着诸多两难,由此导致制度之间相互冲突。2.改革推行的教育制度与社会其他制度之间的冲突产生的阻力。由于改革者把对教育问题的解决仅局限在教育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9.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因为它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这一问题就横亘在面前,改革就会徘徊起来、犹豫起来,甚而停下了前行的步伐,还会发出一声叹息。其实,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本身就是改革的“深水区”,其本身就是“深水区”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不完善引发的种种矛盾对公平与效率的影响,提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推进公平与效率实现的前提和对策:在确立农民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的平等,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追求林业土地生产效率;加强系统性地深化推进林业产权改革,加快对产权的界定、流转,保障产权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于构建全面参与的、更加全面的、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深远。但是由于养老保险改革刚刚启动,尚未看到成果,因此涉及,的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有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是否对等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某市属事业单位为例,探讨如何有效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尤其是10年过渡期中投入与产出是否对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教育改革活动,更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合道德性是课程改革制度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诉求。课程改革中的诸多问题,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伦理的偏失。忽视地区差异,行政挤压课程民主,实践呼声被遮蔽,是课程改革制度伦理偏失的主要表现。重塑其伦理价值,建构具有生命性、对话性和平等性品质的课程制度,才会实现课程改革的长效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特殊时代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产物,创制之初就与法律逻辑没有多大关系,造成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权制度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当前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是重新调整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重的制度变迁过程,法律改革的核心在于在集体所有权的框架下理清农民集体的法律内涵、通过对征地制度和农村建设使用权制度进行调整以实现集体所有权在经济利益、平衡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成员土地使用权的关系及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16,(6):53-61
课程改革文化研究的前提假设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文化重建",也就是新文化的确立和旧文化的消亡,这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造成课改困境的根本原因,但对于究竟是何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学界是有分歧的。对新课改持批判立场的学者认为是新课程理念脱离我国教育文化传统导致了二者间的冲突;赞同新课改的学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本身不存在问题,是保守僵化的学校文化阻碍了新课改的顺利推展。他们都倡导课程工作者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并积极进行课程文化创新。然而,课程文化冲突究竟应该如何解决,课程改革文化研究却不能够给我们提供明确的答案。课程文化重建不仅面临着理论的失语,更面临着实践的迷茫。课程文化重建仅靠文化自觉是难以实现的,从文化自觉到文化重建需要中介。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良好的制度。课程改革研究应更多地关注课程改革制度建设,以合理的制度涵养新型学校文化,并保障课改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堂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时,也指出了教育存在的六大问题。教研制度作为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学校教研活动仅仅满足于组织教师学习、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一是形式化色彩浓重。有些教研活动是按照某种既定工作计划“预定”好的,不能完美地与实际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形式与内容脱节。二是问题意识不强。有些教研活动虽然也能有声有势地开展起来,但所研讨的课题与真实情景中进行的教学活动联系不太紧密,“两张皮”现象严重。三是功利目的过强。在现行教师管理体制下,为了职称的评聘、  相似文献   

16.
一、从问题谈起我国的教育正在改革。高师教育也不例外,也要改革。改革就是解决矛盾或问题,开拓前进。高师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其一、高师的生源不及其他院校。这是客观的、社会的,非高师本身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毕业生志愿报考高师者为数不多,他们以为读高师不及读其他院校有前途;所以,成绩好的学生报考高师者寥寥,成绩差者,也往往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报考高师。就是考入  相似文献   

17.
怎么平衡社会不同群体、不同学校对改革的诉求呢?为了协调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大致想法是,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测量办法,应该小改,不能大动,应该承认考试的价值和作用。考试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由知识取向向能力取向逐步过渡,要更多地考查学生的能力。真正的改革应该是招生制度改革,简单地说,就是招生录取制度大改、考试小改。  相似文献   

18.
在涂尔干的社会理论中,他对集体欢腾的价值及其创造力的推崇,使得他把宗教看成社会至高形态,并认为一个社会走向集体欢腾的时刻就是它至善的时刻。但是这种"道德狂热"使涂尔干的社会理论潜藏着一种危险。法国大革命乃至二十世纪的历史证明,道德过热的社会环境往往造成至善与恶、神圣与病态之间相互翻转,使社会本身的常态变得不可能。集体环境塑造的不是均质的道德个体,而往往可能是失去心智的"乌合之众"。由此,社会走向集体欢腾的时刻,既可能是其最高形态的表现,也可能是其走向毁灭的终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教育股份制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股份制有许多制度创新的方面,但是目前它面临和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是三大问题:一是政府是否介入的问题?二是教育股份制中的“双法人”是否能够解决资本的寻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三是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与教育股份制是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是学校教育的股份制化就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全部内容?本文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江西省大余县、鹰潭市月湖区、萍乡市安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按国家教育部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验。其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引入中招成为这次改革的亮点和争议的焦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在高中招生录取中有两种功能:一是作门槛,达到B等以上才能上重点中学、达到C等以上才能上一般中学。二是作区分,学业考试成绩等级相同的情况下。综合素质相对优秀的学生优先录取。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已经带来教育的无限生机,但是作为实践者和研究者,我们也毫不讳言地说,如果处理不当,改革实验研究不深入。这种改革也可能潜伏着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