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 《青年记者》2009,(21):16-16
11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我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三个节日。有意思的是,记者节对我而言每一次都过出了新意。2007年过第一个记者节的时候,我是一个娱乐记者,那一天,我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梳理了所有以记者为主角的电影;  相似文献   

2.
千年更迭,世纪相交,喜庆的龙年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日—11月8日记者节。这是全中国新闻界的盛事。我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感到由衷的喜悦。说起记者节,使我想起了1984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50多位记者、编辑、播音员欢聚一堂,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接受党中央的检阅,开创了新闻工作的新局面。我认为这次大会与今天的记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因为1984年以前的35年中,新闻界就没有评选过先进工作者,也没有评选过优秀新闻作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邱瑞贤 《青年记者》2009,(21):13-13
在第十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我的记者生涯也跋涉到第八年。而立之年一跨而过,以新闻为业的大龄伪文艺女青年每每在坚持不懈奔赴一线战场、灰头土脸归来后的夜深人静时分,便纠结于一个现实问题:记者,我要做到多少岁?岁月如白驹过隙,人生步步为营。理想,依然在仰头高处,现实,却始终在低眉之间。  相似文献   

4.
张郁 《今传媒》2006,(12):21
2001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二个记者节那天,我登记结婚了。凡事总有理由。记者节选在11月8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的日子。我选择11月8日登记结婚,因为我的职业是记者。此后,每年的11月8日对我而言成了“双料节日”——记者节+结婚周年纪念日。今年的11月8日是第7个记者节,也是我第5个结婚周年纪念日。等到了第n个记者节,也就是我第n-2个结婚周年纪念日。想记不住都难。有不少人为了给日后讨个吉利,结婚的日子是请风水先生算出来的。而我不是。2001年我31岁,有了想做新郎的强烈欲望。和…  相似文献   

5.
祝璐 《新闻与写作》2005,(11):14-15
随着2005年的11月8日——中国第六个记者节的到来,我也即将面临就业,所以说这个记者节对我而言意义重大。记者.这到底是怎样一个行业,虽然学习新闻专业到今年就满6年了,而且从本科时期就开始在各个媒体实践,对记者这个职业也早已不算陌生。可是真要对此说些什么,却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容易,写了改,改了写.不知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6.
在第十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我的记者生涯也跋涉到第八年。而立之年一跨而过,以新闻为业的大龄伪文艺女青年每每在坚持不懈奔赴一线战场、灰头土脸归来后的夜深人静时分,便纠结于一个现实问题:记者,我要做到多少岁?岁月如白驹过隙,人生步步为营。理想,依然在仰头高处;现实,却始终在低眉之间。  相似文献   

7.
庄电一 《青年记者》2017,(31):22-23
2000年,在欢庆首个记者节的时候,我在当年11月16日的《新闻出版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当个记者多荣耀》,抒发了当记者的自豪之情.当时,我还是个只有15年新闻工龄的中年记者.一转眼,就迎来了第十八个记者节,我的新闻工龄也有32年了.在国家和个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回首走过的路,回忆经历的事,我依然没有为当年的选择后悔,我仍旧要说:当个记者多荣耀!  相似文献   

8.
记者节已经过去了,记者节期间的一些有关记者的报道令我印象深刻。红网刊发魏青的评论《记者节为啥遭冷遇》,开首一句是:"11月8日是第六个记者节……",《中国青年报》11月9日刊登的《新疆两记者采访遭殴打》消息,开头一句是:"今年是第五个记者节……",而新华网的"热点直击"的新闻是"中国第七个记者节……"到底是第几个记者节,真是越说越糊涂了。今年是第几个记者节,我想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是第七个,也完全不必费多大的劲就可以查到。但是以上列举  相似文献   

9.
又是一年记者节。2008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第九个记者节,今年有太多的事件值得记者去报道、去记录,通过参与这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不少记者有了很多新的感悟,特别是就记者这个职业本身的感悟。本期《特别策划》收纳了几篇广播记者撰写的文章。几位作者结合抗冰雪、抗震救灾以及奥运会的采访报道,对记者的职业追求、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进行阐述,权当对记者节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2008年,中国大事频发,记者的身影跃动在每一个现场。大众报业集团的年轻记者们,与全国的新闻同人一起,奔波在路上,思索在路上,收获在路上。第九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祝所有新闻同人节日快乐!今年是我6年记者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四次入川,两次生死考验,写满4个采访本,发表稿件70多篇。  相似文献   

11.
徐澜 《新闻实践》2012,(12):22-22
今天真的很不一样 做了21年记者,过了13个记者节 从一支笔一个采访本 到手机客户端摇微信 从平媒到屏媒 完成报人到全媒体人的转型 我骄傲我是一名在现场的记者 我骄傲我是时代的追风人  相似文献   

12.
简光洲 《青年记者》2012,(31):44+42
又是一年记者节,这是我从业以来的第10个记者节,相比2000年才确定的这个节日,10年也算是不短的经历了。无论现在的记者节开始时间的长短,记者应该是一个不算新的职业了,所以关于这个职业的特性早就有了不少的共识,如:记者是看门狗,是船头的瞭望者等。虽然中国和西方记者的工作环境有较大的不同,但记者的这些职责似乎都被双方认可。其实,对于中国的记者来说,公众对其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  相似文献   

13.
记者节感怀     
田霞 《军事记者》2008,(11):51-51
11月8日,第9个中国记者节。这是属于我们记者的节日!我热爱记者这一职业,我庆幸生逢在这样一个时代,选择了这样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14.
刘宏志 《记者摇篮》2005,(11):28-29
每年的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2003年的11月8日.大连《新商报》为了把这一天过得更有意义,组织了“一日记者”体验活动。作为《新商报》的忠实读者,我有幸以特邀记者的身份参加了那次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期待记者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11月8日,我国的又一个记者节来临了,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记者节,那时是9月1日。1943年的记者节,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华日报》则发表了社论《记者节谈记者作风》。那时的记者节还有些国共合作的意味,党报通过纪念记者节,阐发了党报思想,提出了记者职业道德问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海峡两岸都有记者节。借内地记者节的来临,我与我带的两位学生,一位是来自台湾的研究生马正凯,一位是不久前在台湾访学两个月回来的博士生周俊,一起谈谈记者节。  相似文献   

16.
11月7日,第9个记者节来临前夕,凤凰卫视(美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美洲台台长吴晓镛、凤凰卫视主持人陈晓楠、凤凰卫视记者胡玲走进校园,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师生座谈,就“大事之中记者的表现与媒体的职责“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为三人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7.
在第十个记者节前夕,我荣获了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就像一个小孩子在山林里奔跑,猛然撞到了一颗硕大的果子.很是惊喜.回望漫山林木.我知道.这颗果子来源于他们.  相似文献   

18.
回想已过的“记者节”。第一个“记者节”,我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但2001年过第二个“记者节”就少有感觉了,甚至对节不节显得有些麻木。当然,这并非“记者节”有让人非议之处,而是由此产生了一些联想。“记者节”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厚爱,我们应为此而高兴自豪才是。然而面对第三个“记者节”,在感情落差中思考记者的社会形象,不免让人冒出丝丝苦涩和酸楚。前段时间一事让笔者颇有触动。2002年9月7日晚,德阳市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巡警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现场目睹者对肇事巡警颇为不满,要求对责任人有所处分。…  相似文献   

19.
一,“独特”性电视与纸质媒体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电视新闻导语与纸质媒体新闻导语相比也有它的独特性。如在记者节当天,丽水各家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与记者节有关的新闻,《处州晚报》的记者写了下面的导语:记者这个职业对于市民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神秘的,今天是我国第三个记者节,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记者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20.
<正>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在2023年记者节前揭晓,长江日报系列报道《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小伙,大学毕业论文致谢写了6000余字》获典型报道三等奖。我觉得这是记者节给我的最好礼物,在我工作的第9个年头,采写的作品能获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对我的鞭策与鼓励。工作以来,我做过3年编辑,6年记者。和很多记者的成长经历不同,我是一位非传统的“战线”记者,因手上没有条线,很多线索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或者公开信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