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学诚的《校雠通义》围绕校雠心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核心思想,创新地提出“互著”、“别裁”的分类方法,并详细论述了“校雠条理”中的校雠理论工作方法.其中蕴含的思想不仅能反映目录学的相关知识,更促进了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发展.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揭示“道”与“器”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道”即学术研究;“器”即文献资料,章学诚认为校雠学的目标就是考辩后为学术研究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考究需要利用校雠学的方法追根溯源,归根结底是为了学术思想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
试论章学诚的校雠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在我国校雠学发展史上拥有突出的地位。他指出校雠学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提出校雠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并创立了互别裁、嫌名录、编制索引等校雠工作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学术史方法对郑樵和章学诚的知识组织论比较分析可知,郑樵创立的"校雠学"是中国古代知识组织学说确立的标志,并得到章学诚的回归与发展;古代知识组织论以传承知识为旨归,通过"考镜源流",实现"辨章学术";分类是知识组织的核心方法,标准是知识的客观性。古代知识组织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既是图书馆学在中国本土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土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校雠学理论著作编辑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翔宇 《编辑之友》2015,(8):102-108
民国时期校雠学理论著作的编辑出版,是中国古代校雠学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这一时期西方学科理论的影响密不可分.此外,民国学人对传统学术文化的恪守,也是校雠学著作出版的重要原因.民国校雠学理论著作广征博引、考证严密且重视校雠学史的编纂,同时还有回归刘向校雠学本意的倾向.这些校雠学著作的编辑出版对现代编辑学、文献学、图书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清朝最伟大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会稽有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学识在刘知几、郑樵上."[1]然而章学诚生不逢时,正当考据学盛行的乾嘉时代,其所主张"史意"之说遂隐而不显,故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又说:章学诚之学不为时人认同,是"清代史学之耻也."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在《浙东学术》中构建了一个浙东阳明学的历史谱系。它与《章氏遗书》中的其他言论一道,证实了章学诚的阳明学倾向。这种倾向,渊源自章学诚家族道墟章氏与阳明学巨子的交往。明末刘宗周与章氏的血缘关系及其本人在阳明学中的重要地位,促成了道墟章氏向阳明学的转变。到了清代,通过邵廷采与章大来等人的交游,嶯山学派由“心性之学”转向“经史之学”的新风气传入道墟章氏,并直接影响了章学诚以史学代理学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乾嘉年间的历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他一生潜心于史学的研究、地方志的编修与方志学的研究.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毫州志>、<方志立三书议>、<州县请立志科议>等.这些著述中蕴含了丰富的档案学思想,可以说章学诚的档案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和方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局限以及学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章学诚对档案学的诸多论述还仅仅是一种主张,没有真正付诸实践,但是他对档案学的系统论述及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成分,无不对我们今天的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校雠学同目录学的关系问题,在学术界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主要的不同看法有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古典目录学应属于校雠学的范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清代学者章学诚,他说:“校雠之学,自刘氏父子,渊源流别,最为推见古人大体。……近人不得其说,而于古书有篇卷参差,叙例同异当考辨者,乃谓古人别有目录之学,真属诧闻!”(《章氏遗书外篇·信摭》)舆章学诚同时的全祖望也认为目录之学不过是有些人作为赚饭吃的一种手段,不能称之为一门科学。(见全祖望《丛书  相似文献   

9.
钱振新同志在“章学诚的‘考辨’思想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中指出:“章学诚的目录学思想代表了乾嘉学术的一个重要学派,他是由于对文化学术史起了总结性的作用而成为传统目录学的一位著名代表,是由传统目录学向近代目录学进展的先驱人物。他的目录学理论集中形成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体系。”这一观点不仅对章学诚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高度概括,而且对章氏的目录学思想体系之精华予以科学  相似文献   

10.
从简帛发现看古书的体例和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讲的“体例”是指我们对古书写作方式和阅读方式的理解,“分类”是指按这种理解建立的类型概念以及它们在历史过程中的演变。简帛古书内容本身的构成方式,以及其不同类型的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这对阅读简帛古书来说是必备知识。  古书的体例和分类,郑樵、章学诚叫“校雠”。校雠学,表面上是簿目核对,实际上是历史比较1。它和古书的作者、年代、真伪都有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研究。中国的学术传统,自宋迄清有“辨伪学”,近代以来有疑古思潮,西方也有“文献批评学”(text criticism)。它们都是从怀疑的角度审查史料,…  相似文献   

11.
典藏学是研究我国古代书籍保管与利用规律的一门学问,与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共同构成中国的"治书之学"——古典校雠学。明代著名藏书家胡应麟在书籍的功能、典藏与读书治学、历史典籍的聚散、书籍访求、价值鉴定以及流通、保管等典藏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但对我们今天的典藏工作而且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典藏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基于章学诚的图书编撰学理论研究的分析,其中各种史书体裁、体例的流变和得失、书目编撰、编撰实践都有详尽的论述,较完整地反映了章学诚对图书编撰学的认识,对今天的图书编撰学研究与实践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大转型与传统学术大转型的近代时期,尽管校雠学学者群体蔚为大观、研究成果持续涌现且思想精髓承前启后,但其发展亦面临重道轻器弊端积重难返、西学东渐潮流摧枯拉朽和近代图书馆学强势冲击等诸多困境。随着传统校雠学的逐渐分化与急剧变革,图书馆学日渐扩张而承其主体,目录学日益敛缩而偏安一隅,其他文献类子学科亦各取所需而扬其思想。校雠学的近代境遇实际上是中国图书馆学的近代化过程,也是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文献类学科群的显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杜注的遭遇看乾嘉汉学的学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汉学宗汉儒旧训,在清代春秋左传学领域对杜注无休止的攻伐不仅仅是由于汉注和杜注的对立,也是学术规范的对立所致.<左传>杜注尚"简",引文不注出处,与清代乾嘉汉学所树立的学术规范相悖.从杜注的遭遇可以反映出清代学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借助思维模式的转换,梳理古代图书馆学的近代化发展,是深入学术本质明其理、察其变、承其续的根本方法。主客合一思维模式向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转换,正式拉开了古代校雠学向现代图书馆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学术指向因本体观念的转换从教化万民向凸显学术功用转变,学术特质因认识特性的转换从人文之术向管理之学发展,学术内容因运思方式的转换从价值向的经验总结调整为知识向的学理内容,学术体系因语言方式的转换从杂糅合一向逻辑分明优化。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价值与知识、人文与科学、顿悟与分析、意象与概念等学术本质的思考,以异中求同的方式探寻古今学术一脉相承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了旨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校雠学,其实质就是以治书治学为学术核心、以释道明道为价值取向、以教化育人为社会功用的古代图书馆学.学术传承与西学东渐的综合作用震荡着校雠学的学科根基,开启了中西兼收、稽古振今的近代图书馆学发展路向,最终确定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全新范式,即以"求知"为根本的学科遵循,以"机构"为核心的学科体系,以"致用"为旨归的价值取向,以"育人"为目标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一文通过尊德性与道问学这一对范畴,来为在宋明理学的复杂的思想史背景中演变出的浙东学派进行思想史的定位,其实质则在于提出一种纯粹的广义史学的学术理念.但由于作者崇朱的立场,使其在建构浙东学派的学术谱系时,完全抛开南宋浙东学术的主体永嘉学派、永康学派等学派,使自宋至明清之际浙东学术发展的历史真相不得清晰.本文从分析章氏《浙东学术》谱系入手,梳理自宋至明清之际浙东学术发展的基本进程,并论述其与伊洛理学及陆、王心学的渊源关系,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国近世学术独立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戴震是清代乾嘉学术的领军人物。近年来,随着徽学研究的兴盛,也为戴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但在有些戴学研究的论著论文,尤其是一些宣传和普及类图书中,有关戴氏生平和学行的不实之处屡见书端。今就平时读书所见,撰为小文,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9.
人类就要告别二十世纪了。回眸历史,无疑可见学术领域的灿烂群星。其中,张舜微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令世人瞩目。一、总结乾嘉学术堪称朴学殿军清代考据学,学风质朴,以汉代的训诂考证方法为宗,故被称为朴学、汉学。这一学派源于清初,盛于乾嘉,衰于道光,殆及二十世纪又放异彩。当代的国学大师,如俞樾、孙诒让、章太炎、罗振玉、王国维、刘师培、陈寅恪、陈垣、顾颉刚、钱穆、钱基博、余嘉锡、黄侃、张舜徽几乎无不受乾嘉学派的治学传统影响,在考据学中卓有建树。尽管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新思想、新方法,有新拓展,但在学术的总路数上仍是沿袭了乾嘉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目录学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学术传统。目录之学,乃学中第一紧要之事。从考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话语本体的起源入手,对章学诚这一目录学思想进行哲学解读,展开关乎孕育"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思想之时代背景的哲学思考,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思想的源流与秉承及其乃中国传统目录学形而上之道两个角度对之进行更为深层、关乎其内涵的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