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法”朱铁年文学批评总是从一定角度切入批评对象,围绕一定中心并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作出评判。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并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模式。有的从审美的角度展开,注重的是文学的社会作用──即审美效应;有的从实用的角度切入,注重的是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之友》2010,(7):28-29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优秀的作品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学典范了。每天耳濡目染,无形中受到它们良好的熏陶和教养,我们逐渐变得富有涵养和学识,文质彬彬了。在惊叹中国古典文学(狭义上)斐然的成就时,我们还应铭记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这轮“红日”,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象”论,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特点,较之于后来的“形象”之论,更能体现出文学的本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为后续专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时应融古汇今,把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彰显古韵活力.通过泛读、诵读等形式让学生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并以情感的渗透性、联想展开法与求异创新法等方法使学生对作品进行充分的体验和认识,从而实现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5.
出土文献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推动作用:1.有助于丰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容;2.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深入认识古代文学艺术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3.有助于解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聚讼已久的公案性问题;4.有助于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校读古代文化典籍;5.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革新的。  相似文献   

6.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因为选本隐含且能传递选者的文学批评观。从选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管窥到当时社会语境的面影,看出作品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悟出选者的目的、喜好和文学观点。此外,对选本进行再批评,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独领风骚,古诗选本不胜枚举,而且各个选本又有所不同。从选本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掘古代批评家借助“选本”这一批评形式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观.进而探究“选本”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然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
修辞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批评作为文学批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在当代的复兴,对文学批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从西方现代修辞批评角度看,对修辞本性的哲学反思,将修辞看成是一种话语实践,看成是对真理的认识和表现,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文学和文学性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从修辞批评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关系看,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更靠近修辞批评这一特色,以更好地发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辨证的直观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文化“基因”.它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范式”:直觉感悟、体味品评和以象喻方式类比的特征.具象与抽象统一、概括与体验统一的理论范畴,原始要终与执本驭末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审美描述与类比推理相结合的论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前面两期文章中,我们先后讨论了当代文艺美学对于“物”的审美关系,对“历史”的审美姿态。今天,我们的讨论话题是,20世纪中国文学对“人”自身的审美新发现。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但是,稍微比较一下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人”的审美把握,就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别。中国古代文学(主要  相似文献   

11.
“温柔敦厚”诗教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一个指导思想。本文着重探讨“温柔软厚”说对古典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东”与“西”的描写,既烙印着古代文人对天地宇宙认识的概念意义,也凝铸着中国古代文化建构中的文化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言意关系的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从庄子“言不尽意”的沮丧到孟子“言近指远”的信心;从《左传》“不言,谁知其志?”的困惑到《吕氏春秋》“圣人相谕不待言”的觉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围绕着言意关系所展开的从认识论、方法论到审美终极论的讨论是深入的,所提供的语言文化策略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14.
言意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从先秦开始,各个时代都有着对言意关系的探讨和争论。本文从言意关系问题的发生开始,大致梳理了古代学者对言意关系问题认识的发展和演进,从"言不尽意"、"言尽意"和"得意忘言"三种认识方向对言意关系问题的发展进行了概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中文系学生古典文学知识的灌输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对古代文学教学模式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卫电师专使用的统一笑.材《中国古代文学》,每幸前有“学习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每篇作品后有“提示”;加上有《中国古代文学辅导》和《中国古代各体文学作品选讲》与之配套使用,对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和作品进行解答和讲析。同以往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相比,这是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试就其中“提示”的作用,谈谈个人的看法。先看“学习提示”的作用。章前的“学习提示”,相当于单元提示,是每一章的纲。它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指导教师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是…  相似文献   

17.
在前面两期文章中,我们先后讨论了当代文艺美学对于“物”的审美关系,对“历史”的审美姿态。今天,我们的讨论话题是,20世纪中国文学对“人”自身的审美新发现。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但是,稍微比较一下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人”的审美把握,就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别。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指戏剧、小说类的叙事文学)多着重于对人的外在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舞分殊,则为“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对于“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刘勰取譬乐舞以论文,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固有的藩篱,实现了不同知识域的经验互通与话语共享,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19.
黄霖 现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会副长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冯梦龙在许多领域都留下了不朽的贡献。郑振铎先生称他是一位“怪杰”;确实,仅就他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建树来看,就足以使我们认识他的杰出不群之处了。(一)中国文学史的明代后期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转变时期。当时的文坛上,掀起了一股以崇情抑理,实即以个性发展为核心要求的思潮,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都产生了深刻的广泛的影响。这股思潮以社会中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为基础,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