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新闻事件是"新近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客观"与"公正",是新闻界公认的报道原则,同时也是使新闻传播更具说服力和可信性的有效的报道方式.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公正,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不懈追求,也是广大受众的强烈愿望.探讨客观报道和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力求使新闻报道做到客观、公正,并能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是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从业者的一项基本的业务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本质特性,新闻的内在含意,决定新闻必须具备新鲜性。新,是新闻价值存在的前提,也是新闻生命力之所在。失去新,便不成其为新闻,更谈不到上品、精品了。从这个意义讲,求新、创新是新闻工作的灵魂,也是新闻精品的写作之母。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对于我们的新闻采写,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郑小华 《东南传播》2014,(12):81-83
"大数据"一词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热议的话题,与之相伴而生的数据新闻正逐渐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2014年两会期间,央视首次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新闻报道,《两会大数据》以及《据说两会》两档数据新闻节目获得了较高的收视与良好的口碑,成为电视时政报道数据化探索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试从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方式以及新闻价值判定三个维度分析此类型节目的创新模式,总结出电视数据新闻在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回归受众本位以及提升传媒公共性这三个方面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会议新闻"不吸引受众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写好会议新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相互交融,彼此竞争并发展着。在媒介融合的今天,"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伴随"大数据"时代而来的是数据新闻的蓬勃发展。在西方,数据新闻已经广泛应用。未来的中国媒体也必将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加入大数据新闻的滚滚洪流中。本文将就数据新闻带来的"新闻可视化"现象,深入探讨可视化新闻的具体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周媛 《新闻知识》2003,(8):61-62
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新闻策划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作为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报纸从业人员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展示,新闻策划已被誉为是新闻出新的"魔棒".如何进行新闻策划,从而避免新闻策划走入误区,我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反复报道是指对同类新闻事实多次重复的报道,一般认为,这是新闻媒介主体出于某种宣传动机采用的一种灌输性的报道方式。(1)一方面,这种报道形式由于其重复性强、覆盖面大,被承担着宣传职能的国内媒体广泛使用,同时也因为其传播形式单调、机械、重复,与新闻追求的"新鲜"存在矛盾而受到专业新闻理论的排斥。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已成为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有资料显示,在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上,深度报道已占到了50%以上的新闻版面。而美国的一些媒体,深度报道甚至占到了70%以上的版面。我国的深度报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各大  相似文献   

10.
坚持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它有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媒体的公信力,维持舆论生态平衡。以"你幸福吗"、"我的小康"调查为例,此类调查做到了三方面的平衡:宏大叙事与质朴叙事的平衡;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的平衡;不同阶层与不同地区的平衡。同时提出在精确新闻的视角下如何做好此类调查报道。  相似文献   

11.
《当代生活报》在体育差异化报道上做了很多尝试,抓住纸媒的载体特点,从比赛场外的体育"娱乐"新闻或者是体育"社会"新闻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体育热点事件和人物,凸显报纸的载体优势,让"场外"新闻成为《当代生活报》体育报道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罗莉 《声屏世界》2009,(9):32-32
会议其实是新闻"富矿",只要有一双"新闻"眼、一对"新闻"耳,细心观察,耐心聆听,用心琢磨,千方百计在实化、深化、拓展、丰富会议提供的新闻事实、素材、线索上下工夫,就能开拓会议报道的创新空间,"泡会议"也能挖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3.
刘勇 《新闻记者》2015,(1):44-49
本文通过对"女干部骂保安"相关报道的分析,提出媒体的报道逻辑应警惕"因果关联"的陷阱,新闻叙述应超越"标签化"思维。对于现时代的新闻人而言,只有全面理解了新闻工作的"建构性"与"创造性",才能在结构新闻、叙述新闻时,保持一份冷静与节制;只有充分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和事物的复杂性,才能在判断新闻的意义与建构关联时,保持一份理性与专业。  相似文献   

14.
付松聚 《今传媒》2014,(12):145-146
刘少奇作为国家领导人,虽然对新闻没有专门性的论述,但零零碎碎的历史文本中渗透着基本的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媒体仍然有启示意义。刘少奇的新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发展脉络,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构建。本文以刘少奇六篇经典讲话为样本,详细分析了他的"架桥牵线"、"不要戴有色眼镜、"当老百姓好"等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军事题材的"软新闻"报道方面,故事化新闻被证明是近年来较为成功的对外报道形式,也为改进发展军事外宣事业提供了借鉴。本文试以国庆六十周年阅兵报道中的故事化新闻作品为例,研究分析这一报道形式在军事人物报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的理念使新闻本土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为"家常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和声画丰富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关注",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道奇观。但是目前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地方电视台,最为突出的是民生新闻报道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新闻力度的功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王磊 《视听》2012,(5):27-28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时政新闻主要的功能是唱响主旋律,引导舆论,自然宣传的"味道"较重。从媒体影响力的角度看,收视率是衡量一个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现在,各地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相比,收视率普遍偏低,这令肩负着"重任"的时政新闻处在了尴尬的境地。然而,笔者认为时政新闻是一个待开掘的"富矿",它所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旦得以开发,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下面,笔者结合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闻必须真实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任何一种新闻媒介都必须遵守真实性原则。广播是党的喉舌。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宣传工具之一。它的对象广泛。传播迅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就更应该重视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作为广播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的录音报道,也必须与其它宣传形式一样遵守新闻的真实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媒介融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融合传播的"爆款新闻"并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就是打造"爆款新闻"的重要方法。践行"四力",不仅是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更是互联网时代融合传播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滕抒 《新闻三昧》2005,(3):26-27
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因而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既特殊又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增大。因此,新闻记在进行案件报道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