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平行线间有一点(点不在平行线上)。例1如图1所示AB∥CD,分别探讨下面六个图形中,∠APC与∠PAB和∠PCD的关系,请你从六个所得的关系式中分别说明理由。(1)如图1所示,求证∠PAB+∠APC+∠PCD=360°。  相似文献   

2.
<正>追求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能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一、原题如图1,AB∥CD,分别写出图中∠APC与∠PAB、∠PCD的关系,并写出你的推理过程.(1)P点在射线AB、CD组成的图形的外部(如图1(1)).方法1如图2,过点P作AB的平行线PE.  相似文献   

3.
已知:如图1,AB∥CD.分别探讨下面图1(1)-(4)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四个关系中任意选取一个加以证明.分析:这是一道几何探索题,它对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于初一刚学习几何的同  相似文献   

4.
[题目](2008年湖北孝感)如图1,a//b,点M、B分别存a、b上,点P为两平行线间的一点,那么∠1+∠2+∠3=( ).  相似文献   

5.
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不懈追求,体现了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流畅性和开放性.原题如图1,AB∥CD,分别写出图中∠4PC与∠PAB,∠PCD的关系,并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例题如图1,AB∥CD. 求证:∠2=∠1+∠3. 证明从∠2的顶点E作AB的平行线EF,如图2.  相似文献   

7.
一、原题再现题目(苏科版《数学》八(下)练习)如图1,在△PAB中,点C、D在边AB上,PC=PD=CD,∠APB=120°,△APC与△PBD相似吗?为什么?略解本题由PC=PD得出∠ACP=∠PDB,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推论得出∠A+∠B=60°,∠A+∠APC=60°,得出∠B=∠APC,从而判定△APC∽△PBD.点评本题容易得出∠ACP=∠PDB,  相似文献   

8.
如图1,P是圆外一点,由P作圆的两条割线PAB、PCD,称∠BPD为圆外角.圆外角度数定理圆外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两段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对于这个定理的证明,除了课本所介绍的外,还有其他的证法.看一看,以下证法你能想到吗?已知:△ABC.求证:∠A+∠B+∠C=180°.证法1如图1所示,过点A作AE//BC,则∠1=∠C.∠B+∠BA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而∠BAE=∠BAC+∠1,所以∠B+∠BAC+∠C=180°(等量代换).证法2如图2,过点A作ED//BC,则∠I=∠B,∠2=∠C.而∠1+∠BAC+∠2=180°(平角定义),所以∠B+∠C+∠BAC=18…  相似文献   

10.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40分):1.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4、9、2x+1,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2.若三角形三内角的比是2。3:1,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3.如图1,若∠ABC=60°,∠ACB=40°,BEAC,CDAB,垂足分别是E、D,BE、CD相交手F,则∠ABE=_____,∠BFC_____.4.如图2,∠1+∠2+∠3+∠4+∠5+∠6=_.5.如图3,∠C=90,角平分线AD、BE相交手O,则ZAOE=___.6.在ABC中,若∠C=90°,∠A-∠B=30°,则∠A=____,∠B=___.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澳分);1.在ABC中,a=4k,b=3k,c=4,k为…  相似文献   

11.
一、辨析型 例1 如图1所示,在所标注的角中,同位角是( )。 A.∠1和∠2; B.∠1和∠3; C.∠1和∠4; D.∠2和∠3.  相似文献   

12.
引例1(2009年梅州)如图1所示,E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上的动点,EP上DE交BC于点F.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E=z,BF=Y.求出Y与z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 ∠AED+∠BEF=∠AED+∠ADE=90^。,所以∠BEF=∠ADE.又∠A=∠B=90^。,所以△ADF∽△BEF,  相似文献   

13.
一、张角公式 如图1,由点P发出的三射线PA、PB、PC,且∠APC=α,∠CPB=β,∠APB=α+β〈180°,那么 A、B、C三点在一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sin(α+β)/PC=sinα/PB+sinβ/PA.  相似文献   

14.
例1 如图1所示,在两个直角梯形ABPE和BCFP中,∠A=∠AEP=∠C=∠CFP=90°,BP=PE=PF=1,∠ABP+∠CBP=90°。设ABPE和BCFP的面积分别等于S1、S2.求证:1〈S1+S2〈2.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平行线有如下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此,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1.证明两个角相等;2.求角的度数;3.把一个角大小不变地迁移到我们所需要的图形中.这就是平行线的基本功能与作用.例1已知:如图1,E是DF上的点,B是AC上的点,∠1=∠2,∠C=∠D.求证:∠A=∠F.分析由图形知,∠A与∠F是内错角.因此,要证∠A=∠F,只须证DF∥AC.这只要根据已知证出∠D=∠ABD即可.证明∠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2=∠3.BD∥…  相似文献   

16.
问: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AD+BC,E是CD的中点,试问:(1)AE与BE垂直吗?(2)AE、BE分别平分∠BAD及∠ABC吗?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7.
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得到的图形我们称之为“8字形”(如下图所示).显见,“8字形”有如下性质:∠A+∠D=∠C+∠B.(同学们可以自己证明)  相似文献   

18.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45页联系拓广有这样一道习题: 如图1,求证:(1)∠BDC〉∠A;(2)∠BDC=∠B+∠C+∠A. 如果点口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下册第26页第6题的(2)题:如图1,AB∥CD∥EF,那么∠BAC+∠ACE+∠CEF=( )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侯明辉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数新探”栏目内,给出新结论: 命题1如图,PAB、PCD为·O的任意割线,AD与BC交于点Q,PQ分别交·O于点E、F,则1/PE+1/PF=2/P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