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全党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一张综合性报纸如没有经济报道,简直无法想象。怎么去做经济报道?《楚天都市报》是一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诞生、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和成长的新型城市报,它必须面向市场,必须面向市民读者。同时它又是一张省委机关报主管主办的子报。它仍然是党  相似文献   

2.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3.
辽宁《小学生报》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创刊。在少儿报刊园地中它是一棵稚嫩的幼苗。现在虽然拥有二百余万读者,但是它仍然是一只羽毛未丰的“丑小鸭”。对于它的培育,我们还不能说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心血。但是,三年来,我们遵循新闻规律和教育规律试办这张小报,热心为小读者服务,有了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档案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5月4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总书记的讲话 ,明确地指出了知识经济的到来 ,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它在世界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 ,什么是知识经济呢?它和我们档案工作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档案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一、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用以指当代一种新型且富有活力的经济形式。从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 ,“…  相似文献   

5.
当信息技术再前进一点,当手机屏幕再大一点,当笔记本电脑再轻薄一点,当它们融为一体,成为一张“纸”,仅仅是一张“纸”,这一张“纸”就可以是有图文的“报纸”,可以是有视频的“电视”,可以是有音频的“收音机”,可以是信息海量、没有疆界的、互动性强的“电脑”,可以是随心所欲通话的“手机”,可以是储存大量文件的“公文包”。它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它就是一张“纸”:E纸——“跨媒体”时代的媒体,在原始成本完成的基础上,可以“零成本”无限复制和无限生产的媒体。信息时代,E纸必将风行天下,每个人只需携带着这一张纸,就可以掌握“世界”。核心提示二:网络无时空限制的特点,已经使“跨媒体”面临并实现了国际化传播。国际化传播的形态,使媒体之间的竞争以及国与国之间话语权的争夺,由传统媒体时代的“局部战争”升级为“跨媒体”时代的“世界大战”。这不仅仅是一个业务的问题,而将成为一种政治性问题,是文化的争夺,政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介中经济宣传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不论是日报还是晚报,经济报道的分量都大大加强。也许可以这样说,一张报纸的可读性,在相当程度上要看经济报道搞得是否出色。羊城晚报作为中共广东省委直接领导的一张党报,它的任务与机关报的日报不同,与作为日报补充的晚报也不尽相同。怎样把羊城晚报办得既不同于日报,又有别于其它兄弟晚报,使它具有“两栖功能”,是几年来探索的课题。在报纸宣传中占重要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市报中一批专栏专版受到读者关注。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日报》的“大漠小议”、湖南《常德日报》的“3·15接待室”、“江苏《江南晚报》的“太湖人家”等.在当地可谓有口皆碑.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一个名牌专栏(专版)可以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它往往是这张报纸的重要“卖点”。名牌专栏(专版)不仅是一个版面的亮点,也是一张报纸的支点。要让“亮点”亮起来.“支点”立起来.就要增强品牌意识.精』已培育品牌。首先,要给一个专栏(专版)定位,要考虑它的个性,它的读者群和作者群,以及专栏追求的品位与档次。其次.突…  相似文献   

8.
按照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主两翼”媒体发展战略,“一主”就是报纸;“两翼”。一翼是期刊方阵,另一翼是电子媒体。《大武汉》作为期刊,是集团媒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武汉》已经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要争取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一张能够让武汉人感到骄傲的名片,同时能够为集团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双星·双效,独领书市风骚半年前,说起“中信出版社”,国人大都摇摇头:“这是哪儿办的?”外国人更是茫茫然。倒是它的“上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总公司(简称“中信”)是一张王牌,声名远播五湖四海。在国内外的经济、企业、金融界,见到“CITIC”这几个字母及其标志,谁人不晓它是“中信”呢?!而且,中信(集团)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仅仅是半年间,准确地说是从2001年10月起,中信那个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孩子”——中信出版社作为中信直属的中央级出版单位,仿佛一夜之  相似文献   

10.
报纸上的小言论不是很长,几百字,最多也就是一篇千字文,且议论的大多也不是什么重大的问题。但对一张报纸而言,这类的小言论不是可有可无。准确地说,它是报纸的“目光”,是报纸的“性格”。也就是说,一张受读者喜欢的报纸,其“目光”应该是敏锐、深刻的;“性格”应该是鲜明、张扬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编辑理念是“理”与“体”,职业道德是“事”与“用”,那么,将前瞻性的编辑理念真正付诸实践的无疑惟有脚踏实地的职业道德,否则,它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也是“新闻纸”。这个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理由很简单:它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定期的、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但是,这是一张特殊的新闻纸,它除了和社会上发行的其它新闻纸有许多共性外,还有明显的个性。首先,它姓“企”,读者对象是企业内部职工,而不是整个社会读者。其次,经济上不是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办报也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它是一张“文人论政”的报纸 在旧中国,《大公报》一贯标榜自己“不党、不私、不盲、不卖”,是一张“文人论政”、“以文章报国”的民间报纸。因为它敢于痛骂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日报》曾多次刊登文章责骂《大公报》和王芸生“其主义为民族失败主义,其方略为国家分裂主义”,“助长动乱,危害国家。”他们公然连续发表“一查王芸生”、“二查王芸生”、“三查王芸生”的社论,指责《大公报》为共产党“张目”,是新华社的“应声虫”。 有人说《大公报》曾给国民党帮过忙,那是指《大公报》也登过一些反共言论。早在1941年5月,王  相似文献   

14.
《经济问题探讨》今年第一期发表张鸿文的文章提出,切莫把《反杜林论》中的“社会主义”误解为社会主义社会。文章说,有人说恩格斯在《反社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中,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按:指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第十章第四节中一段论述),并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标准模式”。尽管人们就此著书立说,但是,只要我们把《反杜林论》重新认真地读,细心地想,并把恩格斯的论述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所确定的科学论断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讲的社会主义及特征,实际上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5.
话中有画     
“明明囊中羞涩,却还要画出1兆元的‘大饼’,一张不够再来一张!” 台湾当局提出两项投入分别超过1兆元的“拼经济”措施,岛内舆论将财政恶化情况下的这个举措讥讽为“画饼充饥”。  相似文献   

16.
一张晚报,经济新闻的主阵地、主战场在家庭,要重视千家万户的需要这个环境。从经济意义上讲,家庭是个“消费主体”,是一个“消费系”。晚报的经济宣传应从多侧面、全方位引导人们认识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以指导家庭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与思考”,是浙江《经济生活报》一版上的一个新闻栏目。这个栏目中的新闻,是记者根据观察到的某些经济生活现象,提出一些让读者思考的问题。实际上,《经济生活报》在这个栏目之外,还有许多新闻和言论,也程度不同地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可以说,“观察与思考”是整个这张经济小报的一个特色。《经济生活报》创刊于一九八○年元旦。当时,全党工作重点刚刚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报都在围绕拨乱反正开展宣传报道,全国除有一张《市场》报以外,还没有一张报纸专门反映经济问题。《经济生活报》别开生面,以广大消费者为  相似文献   

18.
张颂甲 《传媒》2002,(5):40-41
现在人们可能只知道我国香港有一张《大公报》,而不知道当年《大公报》是从天津起家,“文革”前的北京《大公报》曾是中央一级全国性的经济报纸。现在人们大都知道我国有一张权威性的经济报纸《经济日报》,而不知道这张报纸和当年的《大公报》有着某些历史渊源。那么,《大公报》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报  相似文献   

19.
“甘当无名英雄”,“兢兢业业为他人做‘嫁衣裳’”。与张万象同志共过事的人都这样讲。 记得,有一次在与新华社国内部编辑座谈时,张万象同志讲,“当编辑就要有牺牲精神,否则当不了好编辑”。到今年,张万象同志在新闻这块沃土上,已经耕耘了30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做编辑工作,要说“牺牲”,张万象同志“牺牲”够多的了。经他组织编辑的稿子究竟有多少,好稿有多少,现在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令他感到安慰的是,自己不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交了一大批记者朋友。  相似文献   

20.
襄樊日报的前身是襄阳报、襄樊报,它是在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后诞生的。怎样办好一张城乡兼顾,满足多层次读者需要的、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小报呢?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一张报纸能否办出地方特色,一是看它是否从当地实际出发,完成时代赋予它的特殊任务;二是看它能否适应读者的多方面需要。实行市管县后,襄樊日报根据本市城乡都处在历史性大变革中的实际情况:工业要实现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和生产科研型的“两个转变”;农业要实现由自给半自给经济转向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