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信已经成为继网站、微博之后的又一新媒体传播平台。报纸媒体借力微信可以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将微信平台作为服务转型的突破口,培育黏性用户群落。本文以河北省纸媒微信平台的编辑实践探索为例,管窥我国报纸媒体借力微信平台实现突破的新媒体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迅猛发展,对于传统纸媒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纸媒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发出声音、沟通用户,进行移动传播转型。然而,兼具粉丝量、阅读量且盈利模式清晰的优质账号却相对缺乏。因此,传统纸媒若想借力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新媒体转型,构建成熟、优质的微信公众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李科伟  徐亮 《声屏世界》2010,(10):63-63
当前各个电视台都在积极探索新媒体的建设模式和发展之路。笔者认为比较好的策略还是采用“延伸、扩展”模式,利用自身独有的品牌和内容资源优势,依托传统电视的业务。建设有特色的新媒体平台,以发展用户、服务用户为目标,最终实现传统电视与新媒体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数字技术,不仅将信息传输渠道拓宽,也将用户的社交范围扩大到了互联网所触及的任何一个角落。互联网数字技术虽然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却不能无限地扩充人类所拥有的时间、精力和大脑信息整合能力。对于新媒体信息产品运营者来说,如何利用用户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大脑整合能力,扩大信息产品的价值是媒体平台竞争的关键。只有抓住用户才能赢得市场竞争,新媒体平台运营的整个生态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如何提高用户"转换成本",才是展现其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符绍强  陈淼 《传媒》2021,(5):62-64
以"丁香医生"为例对健康类新媒体平台的营销模式进行个案研究,可发现其营销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核心、以优质内容为内驱动力的整合营销传播,通过健全机制保障内容质量,以生产新内容增加用户关注,以反认知传播实现借势营销,利用新媒体矩阵构建传播体系.健康类新媒体平台还应注重传播与互动的关系以及专业与市场逻辑、身体与心理健康、内容专业与娱乐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广播主动突破原有传播通路,拥抱新媒体用户的重要路径。但如何准确把握微信平台与用户特质,制定合理运行策略,建立微信与广播的良性互动,仍需边实践边作规律性探究。本文基于对七个广播微信账号的一万多个用户的分析,试图摸清广播微信公众账号用户的特点、使用习惯和内容偏好,并从用户定位、内容构成、互动形式、账号推广、商业拓展等五方面提出运营广播微信公众账号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单一的信息发布到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是新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通过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的大数据分析平台,选取部分主流传统媒体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为样本,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切入,梳理传统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服务现状、特点和问题,并对服务号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在用户互动、服务提供与内容生产上的独特优势,将成为方言活态传播的全新形态与范式。本文将以"汾阳方言"公众号为研究对象,探析微信平台在方言文化传承中的理论框架,并为社会团体依托新媒体手段参与语言资源保护事业提供可资参考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9.
纸媒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转型发展中,能否打造出一个新闻聚集与媒体服务共生的平台型媒体是成败的关键。平台型媒体的建设要重视内容更要重视技术,需注重平台服务功能的拓展,完善用户体验,向受众提供释疑性阅读、个性化阅读、娱乐化阅读及多样化阅读。  相似文献   

10.
伴随移动互联时代开启,争夺公共平台入口权将对传统纸媒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以金陵晚报系列新媒体产品矩阵的探索为例,探讨区域都市类纸媒如何高效运营公共平台入口权,提出报纸要与移动接口全面融合,由研发建设新媒体转向整合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思路,围绕中间业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立体化、即时性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1.
央视新闻新媒体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三个平台用户数在2013岁末突破5000万。数字涨得挺快,但并不值得乐观,这意味着央视新闻这个不到两岁的新媒体幼儿,只吸引了全国智能手机用户总数的十分之一。我们心里会更紧张,90%有条件使用央视新闻产品的用户,还没有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2.
黎斌 《传媒》2015,(8):45-47
我国互联网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统媒体几乎同时就开始建网站,20多年过去了,与互联网企业的新媒体平台之间却差距却越来越大,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种不同的新媒体价值观:播出渠道平台论和用户关系平台论.两种不同路线、两种新媒体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新媒体平台本质是用户关系平台而非播出渠道平台.  相似文献   

13.
Web2.0时代,新兴媒体的出现消解了传统媒体的边界,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实现内容生产产品化,其用户资源成为了最大资本,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变革,文学形态受到新媒体后现代性与大数据化影响,呈现出去中心化、碎片化和浅显化的态势,其市场竞争也日益依赖于平台和用户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广播公众微信平台用户向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这一平台的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依托于传统媒体且服务和反哺传统媒体。二是广播微信平台天然附带了传统媒体的特点——公信力或说是权威性,而这,正是包括微信在内的新媒体的短板。因此,依托于传统媒体的微信平台与传统媒体的纽带联系既是特点,又是优势。  相似文献   

15.
伴随现代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新型媒体逐渐兴起,现如今已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中。在新媒体平台下,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持续融合发展,致使媒体平台、媒体内容、媒体方式与媒体形式均产生巨大变化,给新闻采访工作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平台在新闻采访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媒体平台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何迪  王军峰 《出版广角》2016,(20):53-55
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实现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是当前学术期刊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学术期刊的困境,并从平台建设、用户价值、社群化运作和用户服务理念出发,提出学术期刊的发展应当以"互联网+"的思路开展,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挖掘用户价值为核心,以社群化运作为关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服务为目标,寻找新的盈利点,实现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寒冬未至——通讯社多平台拓展海外业务近年来,世界性通讯社高层意识到,要积极影响世界舆论就必须具有全面进入新媒体领域的能力,直接覆盖并服务广大受众,因此不约而同加大了进军新媒体领域的步伐.路透社:三大通讯社中,路透社在进入新媒体领域方面动作最大,成效最为明显.它在很短时间内就介入了几乎所有新媒体领域,包括博客、播客、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即时信息,甚至网络游戏等等.路透新媒体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路透的产品要力争出现在所有可能的新媒体平台上;路透新媒体业务的受众群将从媒体用户向个体消费者倾斜.  相似文献   

18.
岳学渊 《新闻战线》2023,(13):27-30
四川观察持续构建品牌型新媒体,将移动客户端建设作为传统广电媒体平台化转型的战略要道。通过品牌赋能,突出内容、用户、服务、品牌等4大特色,拓展“广电+政务服务商务”全链路服务,提高平台价值和用户活跃度,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说汽车是传统广播的第一个救世主,那么智能手机很可能就是下一位。如果说前几年传统广播的新媒体还停留在互联网站平台建设的阶段,那么自从苹果和安卓改变了智能手机的世界后,基于手机的新媒体业务平台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手机应用客户端。本文以目前泉州广播电视台正逐步搭建的基于智能手持设备的手机广播平台,从用户需求角度,尝试性对新一代的电台新媒体智能手机平台的构筑提出一些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型综合类日报,《新京报》的评论版一直是其吸引读者的特色版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京报》评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借力用户黏性更强的微信公众平台,《新京报》相继开设了包括"新京报评论"、"沸腾"、"新京报社论"三个评论类公众号。本文试从对"雾霾"这一热点话题的评论文章来比较《新京报》评论部三个微信公众号的评论特点,从而探讨《新京报》评论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