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热度高、传播快、覆盖广、易激活等舆情传播特点对出版机构舆情处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大数据技术则为完善舆情预警系统和舆情处置机制带来了机遇。通过多平台舆情动态监测、多层面舆情数据库构建、多维度数据价值提炼、可视化舆情预警平台搭建,可及时发现潜在的舆情风险,并形成处置预案;通过多平台分级处理、多渠道信息公开、横纵向数据整合、多维度应对效果评估,可优化舆情处置效果,维护出版业在舆论场的话语权和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2.
3.
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中国基础教育的重任,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命运。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新型的“教育研究者”,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的现代人才。  相似文献   
4.
《化工设备基础》是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必修课,近几年理论课时逐步被压缩,再加之学生缺乏工程概念,使得《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显示出了一些问题。在分析教学现状和不足之后,提出了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尤其对于中职美术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成为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可或缺的手段。正因为多媒体的魅力在于对声音、文字、图像和影像的交互使用,以其直观形象、悦耳动听、色彩绚丽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绘画创作的激情,实现了中职美术教学诸多方面的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已深植人心,其在深层次上所引发的变革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逐步从为传统教室所禁锢的狭隘的学习时空中冲破出来,拥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权益———自由学习,学习自由;从以书本作为唯一学习资源的陈旧观念中突围出来,“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见《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广纳博收,生命的绿洲中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从课堂练、课后练的题海中,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带来了无尽活力。在师生关系上,突破了“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概念,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新术语。教学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教学关系的呈现,强调交往与互动。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可以这样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实践证明,必须建立属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体现具有独立模式和鲜明特征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特殊性。为此,必须厘清以下问题: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理论框架、任职标准以及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目前,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正逢其时,应以技术哲学作为高职教育哲学基础来设计该制度的理论框架,应从教育背景、高职理念、企业经历、专业知识、个人技能、个性品质等方面考虑任职标准,同时,确立并践行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即基于“技兼于道”的技术哲学思想的“职业精神”,为催生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兼备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生活与作文是相似律动、和谐共生的。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在学生眼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遐想和灵性的天地。生活为作文提供了绚丽缤纷的鲜活素材——生活中的一切都可成为学生的笔下之物;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与超越,随时随地地记载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随地地采撷下飘荡在心头的片片花絮,随时随地地刻录下对生活、对人生的丝丝感悟——学生作文中的一切都可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生活与作文裹挟融合不仅给学生写作指明了通径,而且更强烈地传递着用作文表现生活、美化生活、体味生活的真切意愿。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