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蓉华 《科技广场》2009,(6):177-179
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出发,分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寻求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明确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思路与目标,提出"十一五"时期高层次刨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为推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浙江加快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目标,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是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推进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本文以浙江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全面考察近年来浙江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金融危机以后浙江自主创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背景,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出发,从八个方面提出加强浙江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机制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思思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140-141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不同常人的创新思维、广博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以及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全社会也要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他们的创新科技活动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业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在阐述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存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人才数量和结构布局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联系我国科技发展实际,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科技人才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界定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湖南省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可供操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科技投入,着力实现高校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快速提高高校科技人员收入,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科技创新现状的科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并深刻蕴含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主动把握全球化创新国际化规律和机遇、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自觉战略选择。在全面审视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创新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策略,以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了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科技投入,着力实现高校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快速提高高校科技人员收入,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短缺是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建设的突出问题.调查分析表明,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中制约科技人才成长的弊端是导致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一支宏大的、有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和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就必须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优先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和科研环境,建立世界先进的、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科技人才开发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内容。中部地区处于东西部之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地带,对于平衡东西部差距至关重要。而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形成和建设,可以通过发展、培养以及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来为本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和生机。因此,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及其队伍的建设是中部崛起的中坚力量和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在知识经济和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现状的分析,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和吸引机制创新的思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提出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为依托,同时也应该重视发挥华人华侨科技人才的优势作用。吸引华人华侨科技人才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科研环境以及充分的生活保障。通过对天津市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区的实地调研与访谈,本研究提出建立以"双赢"为核心思想的"科技侨务战略",逐步建立并完善华人华侨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创业机制、人才科研机制以及人才生活保障机制,从而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积极延揽国外科技人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引进国外科技人才和智力,为推动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回顾我国延揽国外科技人才的发展历程与成效,剖析吸引国外科技人才所面临的新挑战与问题,阐述我国积极延揽国外科技人才的基本思路,并系统地提出了加强国外科技人才和智力引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才在江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业强省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江西省科技人才发展在总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人才政策和科研投入为人才助力和创新加速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人才招引难、留人难,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人才创新载体、人才生态环境、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江西省现有科技人才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从科技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就如何加快推进产业与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协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科技人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丽华 《科技广场》2007,(6):132-134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本文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出发,在分析我国科技人才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型人才战略的经验,探索我国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莫扬  荆玉静  刘佳 《科学学研究》2011,29(3):359-365
 加强科技人才科普能力建设是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发展科普事业的重要任务。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认识到,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科普能力建设得不到有效的制度支撑,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需要。以中科院为例,科普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科普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人均实际投入科普工作量下降,科普创新及科普专业能力不高。建议改进科技人员考评、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度,加强科技人才开展科普的动员、投入、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壮大科技人才科普队伍规模,提高科技人才科普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重要的智力支持力量,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为宝贵的财富。分析了江西省科技人才发展的困境成因,提出了相应优化对策,对促进江西省科技人才发展,助推建设创新型江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4)
科技一直以来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提升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型科技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更是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及经济实力竞争的一大因素。创新型科技人才已经成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列入了重点规划。本文主要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培养创新科技人才的紧迫性两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措施。以期对国内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砚山县通过完善科技政策措施、提供科技服务保障,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加强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等措施,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民众的科技素质,促进了建设创新型砚山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卜浩健 《科协论坛》2008,(10):42-42
8月26日,广州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142家企业加盟。 广州科技创新联盟是以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切入点,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联盟致力于引导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广州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