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Nonaka 等提出的知识演化和创新的经典 SECI 模型虽然揭示了知识演化的过程,但难以解释诸多知识的同时演化现象和知识创新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微电子行业的知识演化过程和知识特性说明了传统 SECI 模型的局限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知识演化和创新的改进 SECI 模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对应的三维坐标系,阐述了知识演化和创新中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三者的关系以及个人、团队、组织、组织间知识演化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机理,指出了改进 SECI 模型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并对模型进行了知识动力学分析,解释了知识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复杂现象,并根据改进模型提出了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SECI过程与知识发酵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仿生学的知识发酵模型,剖析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的核心环节——SECI过程,揭示了构成SECI过程的各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SECI过程的内部运行情况。组织可以利用这些要素,加强自身的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活动,进而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知识转移、SECI模型和真人图书馆知识转移基础理论,真人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符合SECI模型,用SECI模型的4种模式分析了真人图书馆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发现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详细分析了组织知识创造的SECI螺旋上升过程及其与知识创造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组织知识创造战略为导向,以开放式知识管理数据库系统为基础,由个体知识创造能力开发循环和组织支撑环境组成的组织知识创造能力开发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知识创造能力的开发,成为增强组织竞争力与提高组织绩效的战略基点.在系统回顾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过去研究的思维限制,在对组织知识创造SECI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克服了SECI模型的不足,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角度结合SECI模型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组织知识创造动态复杂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模型整合和创新,组织及其成员积极改变自身的认知,创造并共享组织内外知识,指导组织行为,进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构建了组织知识创造的CAS-SECI全新模型,这一创新对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SECI知识转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转化与组织创新过程中的3个维度:知识管理、组织环境与组织创新,构建了知识创新实现的模型。实证分析表明,组织因素对知识管理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管理对组织创新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知识联盟中的知识创造机制:BaS-C-SECI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典的知识创造过程模型(SECI)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巴系统"的概念,并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和冲突的特质框架理论出发,建立了知识联盟的知识创造模型--BaS-C-SECI模型,初步揭示了现有理论"黑箱"的内部"奥秘",较好地解决了联盟知识创造的理论模型和实际活动不符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基于"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量子运动特征的隐喻提出"组织学习—知识创造"的能级跃迁过程模型,以知识积累、知识跃迁与知识衰减为阶段对能级跃迁机理进行分析。根据能级跃迁机理,针对SECI模型的不足对其进行量子化改进。同时,将渐进式学习与顿悟式学习相融合,建立跨层面组织学习的动态模型,用以解决沟通失衡、3C误区及组织学习陷阱等实际问题,验证了模型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9.
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转化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提出知识的四种基本类型、知识转化的起点、终点和周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SECI框架下以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为目的的层级间知识转化和基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组织间知识转化,并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SECI模型在网络化组织中的拓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组织知识创造的多层次性分析入手,在参考野中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组织内个体知识向网络化组织内部企业知识创造演进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SECI模型进行了拓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顿悟学习的心理学成果和"量子学习"模型的概念,提出应结合华人企业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顿悟文化对SEC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基于顿悟学习的量子知识创造(Q-SECI)模型,并定义了知识创造力和知识集成力分析该模型知识创造螺旋跃迁机制。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实证案例的探讨,尝试提出一种基于"实践社群"的应用方案来检验Q-SECI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在Nonaka等提出的SECI模型基础上,借鉴顿悟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量子学习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顿悟的量子知识创造模型(Q-SECI模型),进而提出知识创造力和知识集成力概念来分析Q-SECI模型知识创造螺旋跃迁机制,并结合企业组织学习的管理实践加以验证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组织知识创造能力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小梅  白利娟  袁薇 《软科学》2006,20(6):19-21,26
论述了知识创造的不同类型和方法,在研究知识创造的SEC I模型以及流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组织知识创造能力的因素,建立了组织知识创造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国营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组织知识创造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创造螺旋机理:认识论--本体论的观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德群  杨朝军 《情报科学》2004,22(11):1327-1330
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知识创造过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知识创造过程有关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知识创造过程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最终建立了基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知识创造螺旋模型(E-O-Sprial-ESCI)。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将SECI模型引入人力资本转化机制研究中。从人力资本转化和企业知识资本形成的角度看待SECI模型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在对SECI模型进行完善基础上构建人力资本转化机制模型,试图为人力资本转化途径、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知识资本形成、更新、运行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SECI的软件需求获取过程中知识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获取过程本质上是对用户以及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过程,用户方(客户)和开发方的知识不对称是矛盾产生的本质。运用SECI模型和不对称知识流,分析了需求过程中的知识转化,根据知识沟通的特性和软件需求获取中知识传递的特点,提出了需求获取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