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信 《出版史料》2008,(2):58-63
叶灵凤的书衣往事20世纪20年代末期出现的署名“LF”即叶灵凤的书籍装帧是值得重视的。其所以值得重视,是由于,一来他是把书面和扉页及文内插图作为整体设计,不同于仅作书衣而不及其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真正的书籍装帧家;二是他在书衣和插图创作上,大胆引进西洋绘画和设计风格,虽然没有彻底中国化,有种种不成熟,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插图在出版物中的作用是文字所不可替代的,经典的插图往往与文学名著的不朽共存。插图属于书籍设计范畴,同时又是绘画艺术,目前,油画、中国画、版画等绝大多数绘画艺术形式摆脱了单纯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具有较高的欣赏、收藏及投资价值。而插图、连环画等绘画形式无法脱离使用价值而单独存在,插图在文化出版传媒行业中(文学读物插图、少儿读物插图、电子读物插图、绘本、卡通漫画,等)蓬勃发展,是文化出版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张利娟 《大观周刊》2011,(33):96-97
插图和壁画是人类绘画最重要的两大画种。中国插图以木版插图为主,发展到明代进入了黄金时代,数量巨大,影响极大。明刊本插图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任何其他画种都无法与之相比。明代插图不仅是中国插画史上的高峰,也代表了明代绘画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闻业务》在去年第十二期和今年第三期上登了洪克同志的《略谈报纸上的插图照片》和《报纸照片运用形式的多样性》二文。对这两篇文章的某些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现将我的肤浅见解发表在这里。第一,洪克同志在这两篇文章中,对什么是报纸插图照片有了较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凡是报纸上的绘画和照片,从广义上来说,都称之为插图。  相似文献   

5.
金弘 《大观周刊》2013,(12):38-39
中西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差异明显:中国绘画是宏观透视,运用三远法,以大观小,用抽象的墨线来描绘和表现客观物象;西方绘画是微观透视,模仿自然,运用科学透视法和解剖知识来描绘和再现客观物象。中西传统绘画的特征不同,是由于绘画空间意识的差异所至。而空间意识的差异,则因哲学的观念有别而成。  相似文献   

6.
新闻图片传播功能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化版面摄影术问世之前,新闻传播只有文字一种传播形式。插图是图片进入报纸版面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插图的,它和稍后出现的《东西洋每日统计法》上的插图或用于补白,或描绘新式器物,有时也有一定的新闻性,主要作用是丰富版面内容美化版面形式。1842年5月,比欧乌用银版摄影术在德国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1870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新闻照片。随后,英国的《伦敦新闻画报》、德国的《莱比锡画报》、美国的《画报客厅之友》相继刊播新闻照片。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新闻照片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欧美插图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在美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本次所选为细密一类。欧洲细密插图,旨在达到再现客观精密程度的精细与精密,以14世纪出现的铜版画为盛,照相术出现之后,开始衰落。  相似文献   

8.
科技书刊黑白插图的计算机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昆 《编辑学报》1994,6(4):242-245
科技书刊黑白插图的计算机处理张昆科技书刊常借助大量插图来形象地表达科学思想、技术知识、科研成果。插图可使某些内容的描述简洁、清晰,具有文字描述难以替代的作用,而且插图还具有美化、活跃版面的功能。历来,插图的编排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从制图、剪辑、缩放、植...  相似文献   

9.
在以口语为主要传播符号时期,人们已经借助实物和绘画等视觉手段传播广告信息,随着文字的发明和印刷技术的运用,出现了一定数量和水平的插图和招贴广告,而在照相机出现的时代,各种静态的广告图片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一本文艺图书,读者的视线无不为那绚丽多姿的富于艺术魅力的优美插图所吸引。文艺书插图不仅具有提示、点明主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是绘画造型艺术;是同文章相契合而浑成的有机统一体。文艺书如此,科技书的插图又如何呢?通常总认为:从读者对象来说,科技书直接为自然科学服务,对象即是科技工作者或爱好科技知识者,似乎他们只注意科学内容而与艺术无缘。从读书的过程而言,认为看文艺书的“欣赏”;看科技书为“理解”,读者的思维形式有别。从插图本身性质来看,文艺插图既说明文章又属绘画造型艺术范畴;而科技插图那严格科学性与图解性又使绘画者被囿住,“动弹不得”。基于以上几个大的方面不同,于是久而久之便产生科技插图无美的观念。是否确实如此?我以为:否!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提出“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生活与美学》),法国雕塑家罗丹也说:“美是到处都有的”(《罗丹  相似文献   

11.
刘春恒 《兰台世界》2015,(1):159-160
18世纪中叶,出现了一批画风迥异的纪实性外销画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受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具有中西融合绘画风格的外销画,对近代岭南画派工笔花鸟画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描图工作近30年,曾主持过一些重点图书和大型手册插图的描图工作。最近有幸独立完成了《中国冶金百科全书》(炼焦化工卷)插图的描绘工作,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感受,想在这里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和探讨。一.描图员与编辑密切配合是搞好插图工作的基础在组织撰写百科条目的前期,编辑们分别到各卷去向撰稿人宣讲百科体例和有关要求。这时,我也多次随同前往,着重以描图角度讲百科全书中插图的特点和对作者所提供插图的有  相似文献   

13.
贾宁 《声屏世界》2007,(3):18-19
人们对科学的日益关注,使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而体育、娱乐两类新闻加在一起才3%①这种趋势也使科学新闻与社会新闻这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两大新闻类别发生联系,越来越多的有关科学的报道以社会新闻的形式表达出来。用社会新闻传递科学信息,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势报道科学,寓教于乐,这本是件好事,可是随着社会新闻对科学报道数量的加大,报道中出现误差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甚至一些伪科学的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的绘画和浮雕中,人们常发现奔跑的鹿有八条腿、飞翔的燕子有六只翅膀、跳舞的人有四条腿和四只胳膊,古人以此来描绘人或动物在活动过程中的连续动态.  相似文献   

15.
杨捷 《现代出版》2002,(3):51-52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有假设、有模型、有数据、有推理并且可通过实验对理论进行检验或修正的科学。正因为如此,经济学教材特别是一些纯理论性教材就不可避免地会配有很多插图作为理论阐释的一部分,从而更有效地对理论展开讨论。下面就插图编排谈几点建议。一、插图不要太小气,大小要适当插图是经济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形象化语言,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非常重要,比如像中级微观经济学这类的教材,插图往往是精华所在,凝聚了理论创立者的心血。插图不但要起到对理论的解释阐明功能,在版面上还要给读者赏心悦目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颜莹 《大观周刊》2013,(2):29-29
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思潮。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印象主义是具有革新意义的。它开辟了绘画内容和形式的新天地,为展示客观世界和人主观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为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艺术审美的新领域,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插图,在我国历史悠久。所谓"凡有书,必有图",早在唐代,我国的《金刚经》的卷首就出现了木版插图。但这种图不同于纯粹的绘画,它扮演的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对图书文字内容做清晰的视觉说明,用来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和书籍版式的生动性,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是一种"有意味的图画"。加拿大著名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曾说:"如果我读的是不曾学过的文字,比如希腊文、俄文、克里语、梵文,自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插图     
在编辑部里常听到有同志说:“给来个插图吧,活泼一下版面。”持这种说法的同志,他们还是重视插图的,可惜对插图的理解不够全面。诚然,插图有活泼与美化版面的作用,但这只是插图功能的一个方面。正如鲁迅所说:“书籍的插画,原意是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插图作为绘画的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19.
龙德明  彭赞宾 《兰台世界》2014,(12):169-170
明朝时期,宫廷大画家林良在总结前人绘画经验的同时,对原有鸟的绘画风格进行大胆突破,将水墨描绘融入自己的丹青,突破宫廷工笔画传统艺术束缚,形成新的水墨写意绘画表现形式,对当时乃至后世画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朝时期,宫廷大画家林良在总结前人绘画经验的同时,对原有鸟的绘画风格进行大胆突破,将水墨描绘融入自己的丹青,突破宫廷工笔画传统艺术束缚,形成新的水墨写意绘画表现形式,对当时乃至后世画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