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在其中有机渗入课程思政要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安全科学原理课程的特点,挖掘课程思政要素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的结合点,开展安全科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旨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思政素养提高相统一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27)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是目前国家教育大力倡导的内容,本文介绍了将思政教育融入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探索与应用。主要步骤是:先探索分析该课程的内容特点,研究与专业课相关的思政要素,然后再探索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研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无缝引入思政要素,最后将前两个步骤相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的每一次授课中,科学、合理、有趣的融入思政教育。从而在专业课的教授过程中,渗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专注、精益的工匠精神;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建筑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赵炎  王永乔  邱金亮 《科教文汇》2023,(17):143-147
结合当前“双碳”背景,对建筑环境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将节能减排理念与建筑环境营造手段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活动和建筑室内外环境对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影响。该研究从建筑环境学的课程特点出发,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以“双碳”为教学出发点,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方式,推行多元化思政教学模式,并开展全方位思政教学评价。旨在将节能减排核心理念自然地融入建筑环境学课程,并引导学生加强对“双碳”背景下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动武器弹药学是培养学生各类弹药系统和管射武器的分析、设计以及相关先进理论应用知识的专业性课程,也是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课程.在自动武器弹药学课程的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思政理论与实践探索,将自动武器弹药学课程的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端正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理念.笔者在参与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9JSJG295)的过程中以《自动武器弹药学》一书作为理论参考深入分析自动武器弹药学教学内容,进一步研究与探索自动武器弹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该文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抽样定理”为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案例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深入分析课程特点,重塑课程教学内容,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建设为载体,设计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科学报国的决心。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对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梦玥 《科教文汇》2023,(13):118-121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中医内科学开展课程思政,是培养秉大医之心、行大医之道的德艺双馨医学人才的关键。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科学规划育人目标,依据设计原则,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并结合本单位教学实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形成了细化育人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多维渗透思政元素、开发课程思政案例集、融入职业态度评价等实施路径,针对思政元素采用“两翼三入”的新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旨在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找准思政融入点,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7.
光通信技术课程是一门系统介绍光纤通信理论和技术的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从该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的改进办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管理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学生学习管理学,可以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思想,具备管理思维。该文对管理学课程思政进行研究,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实现“育人”的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该文梳理了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素材来源、形式和融入点,对于当前管理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中央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教师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作者针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本文以动量定理为例,介绍如何将大学物理课程与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相结合,从而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管理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学生学习管理学,可以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思想,具备管理思维。该文对管理学课程思政进行研究,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管理学课程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实现“育人”的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该文梳理了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素材来源、形式和融入点,对于当前管理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俞立平 《科研管理》2015,36(3):57-63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重点分析了科研经费投入结构对国家创新的贡献。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对科研产出的具有显著的贡献,政府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的贡献最大,企业科技投入次之,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科技创新的贡献最低,银行科技贷款对科研创新的贡献不显著,其占科技投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深层次暴露了科技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大明 《科学学研究》2009,27(2):161-165
 简要论述科学评论的广泛性和意义,分析科学评论不景气的原因,提出促进科学评论的基本对策,包括加强“科学评论学”研究,积极开展科学评论活动,遵守科学评论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文章对“科学语境”、“科学修辞”、“科学隐喻”相关论文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给出了中国关于这三个主题的研究概况:这三个主题研究的时间较晚,而后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主要是个别学者从事这三个主题的研究,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而山西大学已经形成了团队研究的态势,是我国在这三个主题研究上的重镇,在郭贵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研究团队成员在上述这三个主题上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研质量管理及其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孔刚  王萍  张弘 《软科学》2001,15(4):41-44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科研活动越显重要,本文对科学研究必须把提高质量和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企业科技文化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科技文化的结构进行辨析,企业科技文化由企业科技价值观、企业科技精神、企业科技伦理、企业科技形象四个方面所构成。在认识科技文化结构各要素的基础上,探讨现代企业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防范与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缺位是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是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体制原因;组织权威影响力无限扩大是导致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提出了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科学软实力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阐明了当前我国科学软实力发展的意义,并探讨科技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科学软实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建立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必要性和意义,并针对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源是从事科技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与信息资源,是提高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科技资源共享可以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建立了科技资源需求、内容、方法体系框架,包括:(1)科技资源共享需求体系,主要是高端化、个性化、绿色化和人性化需求。(2)科技资源内容体系,主要是知识、数据、产品、人才、软件、硬件等科技资源。(3)科技资源共享方法体系,对科技资源描述、集成、评价和分享方法的具体内容、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科技资源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科技资源进行描述、集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技资源分享。本文的研究意义是:(1)对科技资源的内容、共享需求和共享方法的全面研究,有助于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和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2)将科技资源描述、集成、评价和分享作为一个高度关联的系统进行研究和实践,有助于解决科技资源共享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政策及法律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政策的出台与科技立法的完善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法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而科技政策又是科技立法的基础,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受法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立法的发展情况,针对如何规范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与保护等科技创新活动,阐述了科技立法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对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律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