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国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已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整的教育制度,研修课程水平也是在高层次上进行的,这是其职后培训制度的两个明显特征。多年来韩国小学教师在这一制度下综合素质和技能不断得到提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显现出不少令韩国学者忧虑的弊端。因此他们要求更新、开发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因地制宜的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制度。我们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借鉴、吸收其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张灵  宫君美 《教育探索》2011,(9):153-155
韩国教师教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完成了转型,实行了教师培养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一体化,即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提供多样化的师资培训项目、严格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和教师录用制度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学习和借鉴韩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经验,对于提升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国现行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分为初等学校教师培养制度和中等学校教师培养制度。其培养机关分为培养小学教师的四年制国立教育大学、综合大学的师范学院和国立广播电视函授大学的初等教育科;培养中学教师的四年制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的教育科系和“教职课程”;还有培养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的综合师范教育机关──国立教员大学以及“教育研究生院”。这些培养制度与机关都是由《教育法》明文规定的。一、韩国初等学校教师培养制度发展与改革韩国在1949年12月公布的《教育法》中规定,要首先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所以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以及…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只注重职前的教育,职后教育的重视度远远不够.要使小学教师能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一方面要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小学教师,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小学教师职业的适应性,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教育模式既是师范生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又是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桥梁.本文试从“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意义、模式、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这一小学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探索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小学教师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是高师与地方的合作关系弱化,高师专业教育与小学教育改革脱节,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钩。加强高校与地方的合作,构建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有利于小学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发展,有利于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实现。要从加强合作的角度对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实行"高校—小学为本"办学模式,坚持培养培训机构与模式的开放性、科学性,以推进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基础的教师教育实践,对我国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建立和出台我国教师专业标准框架,为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奠定基础;研制中小学教师培养机构的资质标准和培养课程标准;建立教师培养的认证评估制度;对小学教师实行综合化培养;改革和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国家教师培训的指导性规范。  相似文献   

7.
韩国小学教师选拔制度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师的选拔制度,由于各国情况不同,选拔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韩国对小学教师的选拔,既实施教师资格制,又实施教师选拔考试制.本文拟就韩国小学教师资格的获得方法、小学师资培养与需求现状、小学教师选拔考试现状等,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赵艺 《陕西教育》2007,(12):6-6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专业素质不高、教研能力不强等若干原因使得他们需要继续教育,而且继续教育也符合了全世界的终身教育理念。但在对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比如教师负担过重、教育投资少、继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和继续教育体系不规范等等。只有通过建立高效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和培养骨干教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职前培养、职初任用、职后培训三方面对福建省农村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现状分析,发现存在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机构条块分割严重并且实力差异悬殊,师资队伍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和互聘机制,职前培养阶段缺乏教育实践的锻炼和职后培训阶段缺乏教育理论的运用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的机构整合、师资人员互动和培养过程衔接。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委于1991年12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全文如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建立了培养和培训师资的基地和网络,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过调整、补充和培训,我国小学教师达到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目的发生偏差,评价方式形式化,重视效果评价等问题.这给教师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评价质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2+2"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提倡"教师互评",注重"教师自评"和"师生共勉"等,这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不失为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了解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尤为重要。中小学教师在学历、职称和教学科研上进入较高层次后,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培训更要以中小学教师为本,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培训变得学后能用,学后会用。从而加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在特殊教育发展中,随班就读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存在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素质不高、资源系统不够完善等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特教事业宣传力度、继续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大力加强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教研机构等。  相似文献   

14.
卓越农村中学教师培养对于提升农村中学教师教育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卓越农村中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建构有其内在逻辑,要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秉承以人为本、实践取向、文化融合的理念,突出反映农村中学教育的特殊需求;在培养课程设置上,要以卓越农村中学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依托,合理建构其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综观世界教育发展史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可能带来教育的革命。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对学校传统教材以及教学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以及现存的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为此 ,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教学、人才、课程的理念 ,而信息素养则是应对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师资培训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中学教师培训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建构“以人为本”适合西部民族地区中学教育需要的科学、开放、互动、有效、创新的师资培训模式,该研究采用自编制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西部民族地区中学教师培训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抽样测试与随机抽取部分教师访谈,并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的中学师资培训在政策、内容、形式与方法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为提高西部民族地区的中学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多方面改进与提升西部民族地区的中学师资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近十年内,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从无到有,得到了氏足的发展。这得益于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英语教师结构的优化以及家氏的重视。目前小学英语教育引来学生和家长的置疑和指责。分析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从属地位,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小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促进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是以期望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主观心理约定,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建构符合学校组织特点和教师角色特点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加强沟通、保持学校与教师之间期望的动态平衡,信守对教师的承诺并在学校不得不违背契约时及时进行政策解释,努力提高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营造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