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艺术绝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工具和手段,它首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占据了我们的日常视觉经验,自上而下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观念,它同时也意味着一个逐渐开放了的社会文化共同领域的建立。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将引领公共艺术观念变革而成为装点城市公共空间、增强大众参与性、促进多元文化发展和助推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帅 《今传媒》2020,(4):101-102
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公众对城市、环境生活需求的增高,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日益完善,逐渐体现了人们在寻求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概念,从内在逻辑与环境构建方面,提出了如何让城市景观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3.
朱建邦  希茜  闫格 《北京档案》2017,(11):11-14
档案文化资源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介入,可以强化该区域文化价值的深度开发,强化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再现,强化公众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参与活动.档案文化资源通过大数据的模式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可以对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领域的传承和再现起到指导、辅助、服务等作用,形成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公共艺术与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颖 《新闻爱好者》2008,(10):118-119
美国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劳申伯格认为“没有道理不把世界看成是一幅巨型绘画”。把世界当作艺术来看待的时候,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是公共艺术的世界。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在当代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理性之上产生的一种公共文化实践和文化理想。本文从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上,  相似文献   

5.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各个方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影像艺术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前的艺术形式中,影像艺术已逐渐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影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在制作和传播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论述了影像艺术的概念、类型、特征以及传播策略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融合媒体的艺术生产过程中,传者与受众的界限被打破。这种身份的转变带来了"传受一体化",并且延展了"公共艺术"的概念。艺术传播的公共特性主要体现在融合的传播平台、交互的反馈方式和多元的传播类型上。在反馈方式上,用户深度参与媒介内容的生产活动,并通过日益成熟的虚拟现实手段呈现客观世界。在传播模式的类型上,传统艺术实现了内向传播到大众传播的再生产,艺术的个体经验可望拓展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与思考。融合媒体艺术正在丰富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促成了艺术的大众化和审美的生活化,能够构建积极的公共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张凌千  蒋烨 《今传媒》2021,29(4):117-120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促使城市文化内容逐渐多元化。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文化发展得到了机遇,同时也受到了功利性的影响,出现了某些异化现象。如何引导城市文化健康发展,成为了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当今时代艺术活动已成为大众广泛参与的城市文化活动,艺术创作可以通过精神生产引导城市文化建设,艺术境界直接决定了文化的高低之分。本文以长沙城市文化为例,分析艺术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支点、引擎、航标,推动城市文化进步,成为城市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8.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9.
激进主义在互联网艺术中的出现,是西方国家固有社会矛盾在新媒体应用条件下发展的结果。其主力为烙有黑客印记的艺术家与艺术群体。他们从争夺公共空间的意愿出发,在传播领域反监视,在经济领域反垄断,在政治领域反精英,运用以假乱真、寓庄于谐、推谬返正等手法进行社会批判。对于相关作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赛伯世界所包含的复杂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闪波 《大观周刊》2012,(23):47-48
当代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与繁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进步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和市民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及形象化的标志.使得人们逐步对公共艺术和公共社会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清晰的看法和主张。公共环境艺术是强化设计与城市的环境相融合,体现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周妍 《当代传播》2012,(3):115-116,121
城市传播要用典型的城市现象揭示城市发展本质,提炼城市特有文化内涵,以城市文化凝聚人,吸引人,推动城市和人的生态和谐、健康发展。城市传播要立足于文化差异传播。融媒时代,将城市传播意向性内容植入传媒公共领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融合传播是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供给上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服务时间供需错位、服务产品供给落后、服务空间供给平庸三个方面,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也需供给侧改革。围绕深圳青番茄文化传播公司的“In Library”计划和北京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的具体实践,分析新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基本属性、现实意义、建设主体和发展特点,为公共图书馆建设、优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供借鉴;并从供给侧改革加减乘除四则混算法则的视角,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出建议。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13.
那琪 《今传媒》2020,29(3):130-132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与电商行业的冲击,传统商业零售的模式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商业模式的转型也迫在眉睫,商业空间的设计更加需要转型升级。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逐渐成为趋势,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慢慢成为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在商业环境中,公共艺术不仅可以塑造整个商业空间环境的风格,并且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黄艾 《新闻知识》2012,(7):54-56
伴随着城市的变迁与传播技术的变革,城市媒体呈现出数字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媒体具有传播迅速、信息海量和用户互动等特点,因而在构建城市文化、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视角,梳理了城市新媒体的多元形态,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新媒体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更优秀的文化作品创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公共艺术为人们提供多种业余生活方式,也同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围绕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目的是能够使人们增加多种交流和沟通方式,同时也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瑶 《大观周刊》2011,(30):66-66
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更是当代艺术大潮发展至今与公共艺术最为紧密联系的艺术形态,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存在环境中思考,衡量城市雕塑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变化,发展演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卢瑶 《大观周刊》2011,(38):41-41
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更是当代艺术大潮发展至今与公共艺术最为紧密联系的艺术形态。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存在环境中思考,衡量城市雕塑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变化。发展演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传媒艺术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族群.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最基本特征是逐渐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传播和接受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在创作上走向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无损与自由复制创作;二是在传播上走向非实物化的模拟/虚拟内容传播;三是在接受上走向人的审美感知方式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9.
张永丰 《大观周刊》2013,(8):307-307
环境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融入了多个学科。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融入当地文化、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是对城市环境艺术的概念.现代城市环境艺术发展趋势的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艺术传播进程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形式,并且逐渐成为整个艺术领域的重要内容。当然,在新媒体发展驱动下,这不仅成为一种艺术传播的推动力,更在于该技术将传统文化、艺术等资源,以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来呈现。新媒体艺术,也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本文拟从新媒体驱动下的艺术跨界融合表现分析入手,结合新媒体驱动下的艺术类型特征认知,探究新媒体驱动下的艺术跨界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