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德育目标的层次、域分问题是德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复杂问题,它内在的要求二者实现辩证联结。所谓德育目标的“层次”.主要是指德育目标在德育过程中,按照受教育者的特点及相应的目标要求而形成的不同水平或者不同阶段的标准。所谓德育目标的“域分”.主要指德育目标按其内容的不同方面所形成的领域标准。同一层次的德育目标,往往是由不同域分的目标构成的,同一域分的德育目标,又是由不同的层次连接而成。只有实现这两者的辩证联结,才能真正形成德育目标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2.
最近若干年间,人们在回顾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德育实践时,几乎公认以往的德育目标偏高或过高,称之为“高、大、全”。于是,纷纷探讨德育目标层次问题,实际上建议适当降低德育目标,或分层次、有步骤地针对不同对象逐步实现德育目标,总的说来切中时弊。问题在于以往德育目标究竟多“高”、多“大”、多“全”?在40年左右的时间里,德育目标是否始终都“高、大、全”?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德育目标是否仍像以往那样  相似文献   

3.
从高校德育的层次性谈实效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校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是高校德育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德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思想素质、行为习惯的差异性,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实施分层次德育管理,制定明晰的分层次德育目标,按照学生生理年龄构建未成年阶段和成年阶段分层次的德育教育内容,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德育中层次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人们在道德教育中习惯于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整体性灌输,却很少关注人,尤其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这种“人本缺失”的德育观,过于青睐德育在目标、内容、评估和对象要求等方面的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教育之根,但具体教育实施中还存在许多思想误区。德育从反思中跳出误区,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识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第一,建立起有层次、多规格的德育目标主体结构,使它兼有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既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又有共产主义的方向性。这个目标主体结构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追求的层次,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德育体系。这是德育的高层次境界和目标,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二是弘扬的层次,这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德育目标,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实现;三是倡导的层次,这是在现阶段允许存在并倡导的基础道德教育目标。它要求学生遵守社会的基…  相似文献   

8.
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认识水平确立德育工作具体目标,寻找德育工作目标和德育工作对象的结合点,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德育对象有类别之分,德育目标有层次之别。学生由于各自思想基础、心理特点、环境条件不同,其具体思想表现、进步幅度也存在较大差别。根据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大致可分为优秀生、基本合格生和后进生三个类别。现阶段学校德育目标是教育总目标的一部分,它是在共产主义德育理论指导下以社会主义德育为主体的育人目标,具体地说它有三个层次:一是共产主义德育目标,是理想的、先进的目标;二是社会主义德育目标,是现实的、全民的德育目标;三是人类社会德育目标,是基本的、互利的德育目标。 依据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确立相应的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因人而宜,才能真正使德育工作有序、有效。 对优秀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实施共产主义德育目标。学生中能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向努力进步的,有关资料表明约占20~30%。这部分学生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有较强的明辨是非能力,有理想、守纪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德育工作这个系统中,为提高德育系统功能,增强德育效果,应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要求系统目标要统一,各部分素质要好,结构要合理。二是综合性原则,要求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三是层次性原则,要求按照德育目标,从实际出发,针对青年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四是动态性原则,德育工作应该密切关注德育工作系统所处大环境的变化,密切关注德育对象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理论体系加以改革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关键。只有德育目标具有层次性 ,才能使德育工作具有实效性。所以 ,必须针对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识发展水平 ,确定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从而真正达到增强德育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小学德育目标是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要求。德育目标层次化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将目标分列层次,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要  相似文献   

12.
德育整体改革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为依据,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分析德育的基本状况和问题,确定德育的目标、内容体系的层次关系和要求,发挥德育的整体效能,以求达到优化德育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明确的目标,是维素每个集体、每个成员明确方向、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是搞好德育常规管理的基点。我校以《中学德育大纲》为依据,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确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德育目标并冠以星级之称,使一些有特长的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得以应有的发挥。我们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以及校内外行为规范的要求融于一体,分设三个荣誉  相似文献   

14.
毋庸置疑,德育只有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和教育本身的规律,才能获得成功。中小学教育阶段虽然同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但却有着相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为根本的是,作为需要德育完全贯穿的这一阶段,亦存在着不同的德育过程,有不同的德育规律在不同的分阶段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划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特征,在遵从德育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层次清晰、逻辑科学的育人目标体系来。  相似文献   

15.
曾道隆在《湖南教育》2000年第2期中撰文提出 ,学校德育要克服长期存在的“要求过高 ,内容太空 ,方法太死 ,实践太少 ,测评太虚”等弊端 ,要进一步提高实效 ,应逐步实现“四个转变”。第一 ,德育目标由划一性向层次性转变。“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 ,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思想道德水平的学生 ,提出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 ,基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实现这一目标 ,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进行养成教育 ,初中阶段应主要进行道德意…  相似文献   

16.
一、德育中层次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人们在道德教育中习惯于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整体性灌输,却很少关注人,尤其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这种"人本缺失"的德育观,过于青睐德育在目标、内容、评估和对象要求等方面的整齐划一,却忽略了接受主体在认知方面的可能性和如何根据人的  相似文献   

17.
一、网络条件下高校传统德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首先,德育目标定位不科学.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不准,理想化色彩强烈,德育目标存在整齐划一的倾向,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道德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意志.同时,德育工作对学生政治思想方面的要求偏多、偏重,而在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方面工作较少、较空.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由于各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培养人才的层次和培养模式的不同,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工作侧重点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如何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丽丽 《教师》2012,(35):7-7
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德育”是特教工作者按照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聋生心灵的教育活动。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有两个层次上的考虑:一是德育目标的明晰性与准确性,二是德育工作的特殊效果,即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以取得最佳德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德育工作要做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中小学德育的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有理想、讲道德、守法纪的高素质公民.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既要坚持德育内容的统一性、整体性,又要按学段和年级把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分出不同层次.小学、初中阶段,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