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刊物是宣传的工具、舆论的喉舌,同时肩负着传承文明和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任。报刊宣传的语言规范化程度不仅关涉语言信息传递准确与否,而且影响人们的语言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
贺蕾 《新闻窗》2012,(3):88-90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报刊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和符号,同时也是塑造报刊品质形成读者忠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文字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读者判断一份报纸品质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报刊语言文字应用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下面这些句子就来自现行报刊。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23日新出政发[2010]11号报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作为大众性的重要传播媒介,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践者和宣传者,多年来,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宣传促进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信息传播平台。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此背景下,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路径探析”为题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推动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水平提升,确保广大师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汉语言文字知识及技能,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广播影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要肩负着很大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要用精彩的节目给人民群众以娱乐、教育、启迪、陶冶,还要以准确优美的普通话和规范美观的简化字为全社会做出示范,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承担起维护祖国语言纯洁健康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6.
高有祥 《现代传播》2005,(5):121-123
报纸、刊物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广播电视使用的有声语言,由于传播速度快、覆盖率高,对社会语言应用发挥着表率、样板和规范的作用。近二十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经济、文化和政治日趋国际化,新事物、新观念猛烈地冲击着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传统文化,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带来强烈冲击,因此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对报刊和广播电视不加规范地使用的外来词和新潮语看不明白,也听不懂,他们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呼吁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增强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本文所指的外来词,不仅包括“在词义借自源语言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档案编研工作是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造福当今,功利后世的继往开来之大业。因此,编研工作责无旁贷地肩负着使语言文字规范与标准化的历史重任。一份编研材料如果语言文字不规范也影响编研材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勇挑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担─—评《汉语规范化教程》周延云汉语规范化,这是国家语言政策的根本要求,B是汉语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现代信息化社会以迫切需要。为了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汉语的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率先出版了由...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人民日报为纪念该报《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发表40周年,又发表了题为《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社论,呼吁全国人民提高应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要继续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经过广泛讨论后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简化字。‘特别要求’出版物使用的语言文字都要符合规范”。这是非常及时而正确的。近年来,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又出现了新的混乱,主要表现在:社会用字混乱,随意简化字,滥用繁体字上。这现象也反映到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丰富多彩的,它记录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改革,促进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也推动了汉语的丰富与繁荣,这是令人欣喜的。但同时,在使用语言文字方面,尤其是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语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不适当的方言、江湖语言流行,已消亡或不用的古语词、繁体字回潮,借用外来语不慎重,译名不统一,语法、用字、读音错误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使用汉语不规范、不统一、不健康的现象,既破坏了汉语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不利影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最近记者采访了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许嘉璐、胡明扬等,他们呼吁:新闻工作者要科学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积极推行语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传媒不规范语言现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格辉 《当代传播》2006,(4):103-104
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既是社会变革的反映,又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就不可能有经济、科技和社会的现代化。但一段时期以来,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中时有出现,并有流行泛滥之势,影响了祖国语言的健康和纯洁。本文分析了滥用英语、方言、繁体字,不规范使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问题,阐述采取措施净化视听语言.维护汉语纯洁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加强新闻语言的规范化,对于提高记者、编辑思想的精确度和报道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些专家应《新闻业务》编辑部的邀请,座谈了当前新闻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如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中的语文建设张晓丹语言文字规范化在新闻出版事业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新闻出版事业要求规范他的语言文字作为媒介的基础,而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必然促进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本文试图回顾新闻出版工作中语文建设的历程,提...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2001年1月1日,即新世纪的第一天,我们国家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这在我们国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对我们语言工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能够立法,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反映。立法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标志着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的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提高报刊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王铁琨第一,建议各有关报刊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对提高报刊编校质量重要意义的认识。语言文字的使用不是无关宏旨的小事,作为人们的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从来就是与政治密不可分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着手统一六国文字...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吕叔湘、朱德熙等语言学家就一直呼吁报业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笔者以2010年度浙江新闻奖报刊作品类(除系列连续和组合报道项外)的20件一等奖作品,以及新闻副刊作品类3件一等奖作品为样本,考察当今报纸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现状.  相似文献   

17.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教育工作者重视语言规范化。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对语言规范的重视和提倡,有力地推动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语言文字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各自的专业积极地进行研究,在40年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出版了大量各类著作。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对社会具有深刻影响,传媒上的语言文字对社会用语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然而,实际传播媒体中语言文字经常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本文选取网络语言、方言、文言、外来词等特色鲜明的语言现象,探讨其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推广、使用普通话,是党和政府一贯的语言文字政策。国务院在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国发[1992]63号文件)中强调指出,推广普通话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內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新闻语言的表达也应与时俱进。报刊新闻词汇的变异修辞主要包括:重复使用特定词语,更换、增添语素,使用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缩略语,借用其他语域术语等。作为国家发展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媒体之一,报刊中的新闻词汇必须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新闻语境进行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