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具有随机共振的单神经元用于含噪声方波脉冲信号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方法证明了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神经元存在随机共振现象 ,并将该神经元用于含噪声方波脉冲信号的传输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信号传输系统的输入输出比增益 ,从而大大地抑制了信号中的噪声 .本文的研究不仅给出了一种具有随机共振现象的简单神经元模型 ,而且将神经元的应用推广到周期性脉冲信号的传输领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利用胎鼠海马神经元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作用部分是由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方法:首先分离胎鼠海马神经元并鉴定。使用MTT法检测异丙酚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然后将神经元分为不同的组,分别用0.1、1、10和100μmol/L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细胞,然后加入100μmol/L的异丙酚继续培养,同时设异丙酚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t、p-Akt、Bad、p-Bad和Bcl-x L的表达变化。在100μmol/L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前加入LY294002,进一步研究PI3K/Akt途径是否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异丙酚明显降低了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及p-Akt和p-Bad的表达水平,增加了Bad的表达,从而Bcl-x L/Bad的比率升高。100μmol/L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逆转这种效果。LY294002可以抑制右美托咪定的保护作用,说明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部分是由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09,(6):75-75
据东方网2008年12月1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皮考尔学习和记忆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副教授埃利·内迪维及其同事发现,一种与自闭症相关的神经元在大脑皮层上部边界的脑组织上对自身连接进行了重塑。这一发现推翻了此前神经元无法改变自身结构的论点。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4.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体系结构、授课方式以及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Mindmap的中文名称为思维脑图。思维导图的独特结构,与人脑内部的神经元结构非常相似,都是从一个中心伸展出去,通过不同的分叉,再和另外一些神经元相连接。它的每一个分支,都代表着与中心有关的一组内容,再配上活泼可爱的图标,让我们更生动地回忆具体情形。思维导图是发展全脑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学习方法。在牛津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零星分布于各章节间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  相似文献   

6.
神经元通过突触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也进行着信息的整合。在神经系统中大量存在的是化学物质为媒介的信号传递结构——化学性突触或简称突触(synapse)。突触中担任信息信使的、由一个神经元末梢释放并作用于另外一个神经元细胞膜而导致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物质叫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近年来,研究神经活动中化学物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即神经化学(neurochemistry),已成为神经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20年代初期,Loewi首先在蛙心灌流试验中证明了神经化学传递的存…  相似文献   

7.
兴奋是神经系统信息传导的唯一方式,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会产生一系列变化而产生兴奋,兴奋产生后先在同一个神经元上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兴奋跨过突触间隙时通过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上。  相似文献   

8.
镜像神经元是上世纪末脑神经科学的重大发现,对理解人类智慧的形成、发展和复杂的社会能力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被称作心理学的DNA。镜像神经元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它的发现为我国的教育变革与创新带来了许多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9.
动作电位是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神经信息的相互传递和整合通常通过若干动作电位组成的放电序列来实现。获取神经元的放电信号(即锋电位信号)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对神经系统深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神经元锋电位分类的常用方法,以及该项目所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阐述了利用虚拟仪器进行锋电位分类的主要思想,介绍了在LabVIEW软件环境下开发锋电位分类的虚拟仪器系统的原理,讲述了阈值分析、PCA分析、聚类、PCA分析显示等系统模块的开发过程。该系统具有锋电位信号的输入、显示、分类、分析、结果输出等功能。实验表明,该系统结果可靠、结构简洁、经济性好,能够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视觉神经元对光信号识别和响应的物理学机制,以及其控制策略。创新点:1.以光敏神经元电路为例,设计了基于Heaviside函数的滤波标准,并对多频段信号源进行滤波,揭示了光敏神经元对光信号选频的机制;2.该方法也可以适用于揭示听觉系统选频机制。方法:1.把光电管连接到一类简单的电阻-电感-电容(RLC)神经元电路中,光电管中激发的电流会驱动神经元电路来产生各种模态;2.以混沌电路输出作为外界宽频信号源,设计一类滤波函数标准对宽频信号进行选频。结论:1.选频过程类似于视觉神经元对外界光照频段的选择,设计不同的选频阈值可以控制滤波信号的频段和幅度,进而影响神经元的放电模态和斑图,即神经元对外界光照要么不响应,要么产生恰当的放电模态;2.选频标准的核心在于滤波函数的上限和下限阈值;从实验角度可以在光电管阴极镀膜或者在光电管窗口多次镀膜来对入射光进行过滤或者增强投射;在设定阈值频率之外的光照则被光电管的镀层材料吸收,达到滤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物理学基本原理解释神经元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物理效应,解释突触生物功能活化过程的物理机制,以及分析神经元建模中的电磁场效应(图1)。探讨神经元建模、胶质细胞调控、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群体电活动的网络效应。创新点:1.论证荷控和磁控忆阻器非线性函数在物理神经元模型构建中的作用。2.提出神经元突触耦合的物理机制就是电场和磁场耦合(图3)。3.研究神经元电路混合突触耦合的物理实现(图2)以及能量存储与泵浦。方法:依据物理学电磁感应定律和赫姆霍兹定理论证神经元电活动过程产生的电磁感应效应以及能量输运过程。基于忆阻器物理特性和量纲一致原理来构建物理神经元模型,从物理角度解释突触功能实现过程的物理机制。结论:在神经元电活动过程中需考虑电磁感应效应;场耦合可以调控神经元突触耦合作用;在神经元网络中信号传递需考虑物理场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12.
聪明的大脑长什么样 表面凹凸不平的大脑皮层中居住着神经元细胞体,神经元细胞之间由神经纤维联结成复杂的网络,神经纤维好比传输信息的电缆,总长能有上百万公里.一个神经元可以接收来自上千个细胞的信号,联结越多意味着信息越丰富.  相似文献   

13.
解答高考科技文阅读题的基本思路是“采集有效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综观2005年高考试卷中的科技文阅读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将选项的干扰点基本都设置在如下十大“雷区”上。(注:根据需要摘选部分试题)1.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如:【有效阅读信息】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神经元就像个微处理芯片,它通过突触接收大量的信号,并且不断地把从突触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整合。但…  相似文献   

14.
陈巍  汪寅 《教育研究》2015,(2):92-101
镜像神经元是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内的重要发现,近来国内有学者试图以其为基础建构一个所谓的"镜像教育"方案。然而,通过系统回顾与剖析相关领域的众多争议及其科学性误解,发现该方案不过是神经教育学背景下诞生的一个新"神经神话"。究其根源,教育学领域中科学沙文主义与常识自由主义这对孪生文化之间的内在冲突滋生了此类神话。澄清镜像神经元系统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精确关系必须建立在系统化的理论与长期谨慎的实验室实验之上。未来的研究亟待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认镜像神经元系统参与了哪些与教育和学习相关的脑神经机制;其次,考察在哪些情境下增强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活动有助于教育,在哪些情境下则需要抑制其活动;再次,任何基于镜像神经元的教育都必须警惕盲目的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5.
豆科植物根瘤菌产生的胞外多糖(EPS),其结构组成在快生根瘤菌与慢生根瘤菌之间存在差异,研究EPS的合成与调控,发现EPS具有信号功能、免疫调节功能和抗肿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狗怎样学习单词由于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数目只有猫的一半,狗通常被认为是家养宠物中不太聪明的一种。狗一味地跟着主人,撒尿拉屎也需要有人陪伴;猫却独立捕食,并以君王般的眼神环视自己的领地。但最近的研究却发现了狗同海豚、鹦鹉和黑猩猩等其他接受过语言训练的动物一样,能对上百种与各种实物相关联的语音信号做出反应。狗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学习这些单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神经元细胞骨架的结构特点,以及细胞骨架成分在神经元轴突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年鸣禽前脑的某些区域具有神经元的再生现象,神经元的再生由室层区的细胞经迁徒、分化形成,新生神经元可作为一种功能成分参与鸣啭控制能路的组成,成年再生的神经元是乌类鸣啭可塑性的结构基础之一,成鸟脑内的神经元生现象打破了传统的神经元数目只能减少,不能半加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镜像神经元是二十世纪末科学界的重大发现,震撼了世界很多领域。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甚至断言:“镜像神经元之于心理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镜像神经元理论研究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认同,其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探索活动还在深入进行当中。镜像神经元理论适用于很多领域,也适用于各年龄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记忆是怎么产生的?记忆与遗忘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加强记忆?这些都是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共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条件反射和脑电图的研究方法发现,大多数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大脑皮质部位和皮质下结构都出现电位的变化,说明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有许多神经元群参加共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