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是很普遍的。望文生义有时是行得通的,但很多时候往往是错误的。英汉翻译中,除了由于译者知识面不广造成的误译外,还会由于译者对于简单句式望文生义,匆匆下笔造成的误译。对此,不少英汉翻译工作者纷纷感叹:简单英文最难译。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在翻译简单英语的时候绝不能掉以轻心。同时,英语翻译过程中,由于英语的习语、固定搭配以及习惯用法,往往和汉语有较大的出入,这也是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英语习语相当于汉语成语,有时泛指俗语、谚语、典故、俚语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意义并非各组成部分意思的简单拼凑。本文简要介绍了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载词--英语习语的来源及其翻译技巧,旨在使英语学习者及翻译工作者对英语习语有更深的了解,减少"望文生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熊苗苗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7):112-114,144
主位推进模式通过整个语篇的主位变换模式以反应信息流动方式,这体现了语言从"形"到"义"的变换特点。从主位推进模式看英汉翻译,为英汉翻译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视角。由于语言差异与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英汉翻译过程中,英语文本的主位推进模式难以在汉语文本中绝对保留,这将引起信息缺失,也就是形式的改变引起意义的不等值。因此,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可利用翻译补偿策略,即转化法、增加对比度法、增译法,对其进行补偿,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信息缺失。  相似文献   

4.
"假朋友"一词源自法语"Faux Amis",在英汉翻译中,主要用来描述英汉两种语言表面意义相同,但实际意义却截然不同的翻译现象。搜集了大量英汉翻译中出现的"假朋友"的例子,从构词,短语和句法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假朋友"现象,并从译者语言能力的缺失,英汉思维方式和地域环境的差异等方面探讨了造成"假朋友"这一现象的原因,旨在找出有效避免英汉翻译中出现"假朋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宁 《考试周刊》2009,(35):40-41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翻译时,译者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望文生义。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英译时可用的方法和技巧.将汉语成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以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6.
文化移情能力是翻译能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已经成为影响翻译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文化移情的内涵,探讨了译者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英语文本作者和汉语读者的两次文化移情过程,提出加强母语文化教育、掌握英汉文化差异、克服民族文化偏见、提高换位思考能力等是提高大学生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汪兰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394-395
文化差异特别是文化空缺词现象给英汉翻译译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探讨了导致文化空缺现象的原因,并就文化空缺词现象的表现和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英语与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但是,英语中绝大部分常用修辞格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与他们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方式。针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常用的修辞手法上存在着相似之处,而在相似之中又有各自的特点的现象,本文选其中的"明喻"与"隐喻"的应用及翻译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英汉翻译工作中正确理解原文的各种修辞手法,翻译出符合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主张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译者最困惑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汉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才能成功进行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汉英心理文化对比和汉英语言文化对比,探究了英汉翻译理论的基础。掌握英汉翻译理论的基础,可以帮助广大译者了解和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把翻译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由于英汉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习语翻译中难免有望文生义现象。英语中有的习语与汉语的某种说法相似,但实际意义不同,有的字面意义所指不明确或不符合逻辑,有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涵义相反,这些情况下容易产生误解。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学好语言,而且要充分了解英美文化。翻译中还要认真分析、考察其真实涵义,才能避免望文生义,准确理解和翻译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12.
汉语谚语与英语文化有较大差异,处理不当,则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汉语谚语英译时需注意的社会、历史、宗教等方面文化要素,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直译、意译及套译的翻译策略,并对如何做好汉语谚语的英译提出建议:保持口语化和民族特色,忌望文生义。译者必须对英汉两种文化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好汉语谚语的英译。  相似文献   

13.
国内双语词典误译误释现象不容忽视,《汉英大辞典》(上下卷)中若干误译误释主要由汉语思维方式、望文生义导致。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的差异使译者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很多时候源语言和目标语不能完全对等。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最后指出怎样使异入语文化在目标语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翻译实践中的误译现象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有些与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有关,有些是由于译者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的因素而导致的。讨论英汉翻译中后两种因素导致的误译现象,并对其进行归类和分析,可以为译者提高翻译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译者最困惑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更多困难。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汉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短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语用学中的语用移情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英汉翻译中,语用移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会在准确判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恰当的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从而能够成功的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在英汉翻译译中,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原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就会产生文化缺失,文化缺失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这就需要译者补偿。译者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可以激活源语言中缺省的文化背景信息或相似的词语,在保持原文含蓄性和简介美的前提下,补充原文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尊重文化差异,谋求文化共生与融合。异中求同,同中存异,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泽锋 《华章》2007,(6):139-139
针对英汉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困难,本文从中西思维差异、语言文化差异、译者的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些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处理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时,译者应乐子语用移情,尊重、适应译语文化.在准确判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恰当地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以达到成功的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