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学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科学共同体: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志波  李正风  王彦雨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78-1784
科学共同体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参与科学管理是科学治理的基本要求,自律、自主和自治是科学共同体参与科学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条件,而自律性、自主性和自治性不足是我国科学共同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治理目标的实现,应从决策机制、管理模式、组织建设、学术评价和精神气质等五个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问题,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关于科学家的道德标准,即科学共同体内部有哪些道德原则,作为一名共同体成员,科学家应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这些原则或规范有强纲领性的,也有弱纲领性的,但显然是科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而且是泛化的。一个社会有其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是“犯罪”,一个共同体也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破坏了“行规”,这也是一种“犯罪’当然是针对于共同体而言。科学共同体也是一个小社会,其内部的道德标准可以起到保障体制运作,规范个体的业内行为,惩处违规现象,从而使得科学…  相似文献   

3.
“科学为了人民”运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为了人民"运动,倡导科学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军事或政府利益所用、科学不应当排斥人民参与、科学家应该有足够的自主性;并认为,只有打破现有的社会结构、重构社会和政府,才能在美国实现上述这三个目标。与其说"科学为了人民"运动关注的核心是科学或科技政策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萍 《科学学研究》1997,15(2):100-102
论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华东般舶工业学院社科系王萍)科学共同体是一个独特的社会亚文化群,在科学共同体中,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同时科学共同体又是一个高度分层的特殊的社会结构,由于高度竞争的存在,它呈现出严格的金字塔形的结构,也存在着被...  相似文献   

5.
韩锋 《科学文化评论》2004,1(6):109-113
科学活动是科学家个人或科学共同体有目的的行为(无论是功利的还是非功利的),因而它就离不开人的动机、情感、态度的支配,而这与一个人持有的科学信念密切相关。科学发现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理论假说的选择过程,而科学家所持的科学信念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信念(或信仰)在科学中是有地位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科学是一种高度自治的社会制度这一理论前提,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及其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科学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强调科学自主性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时下我国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比较严重,亟需从理论上分析科学自主运转的规则,为捍卫科学自主性提供理论支持。默顿科学自主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社会运行情况及其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能给我国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民间科学爱好者引起的社会评价很不一致 ,有人认为他们是科学共同体的补充 ,有人认为他们从事的是伪科学。作者认为 ,民间科学爱好者问题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民间科学爱好者不能够与科学共同体达成基本的交流 ,不能够接受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范式 ,他们也不能取得能够被科学共同体接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科学传播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及与社会之间的扩散与再建构过程。科学传播伦理探讨的哲学基础有科学实在论转向科学建构论,科学功用与科学精神的背离,公众理解科学由缺失模型转向民主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中负有"保证科学成果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尊重公众实际理解能力,适度简化对科学知识的表述"等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9.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团体——学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夏东荣 《学会》2007,(4):3-7
从社会理论来说,学会是一个社会团体,而从哲学角度来看,学会又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由此,学会应是社会团体与科学共同体的联合组织。本文想着意探讨学会作为科学共同体的诸多特征,特别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会的一些特征,以及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发展和科学革命的影响和作用,并认为学会只有在社会团体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作用,学会的前景才会更加远大。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社会领域,默顿的科学精神气质是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也是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解读,有助于对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在对优生学这个学科的历史评价中,不少学者给优生学一个"伪科学"或"坏科学"的定论。这样的一种结论虽指出了优生学在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错误,但缺少历史的客观性。人们对优生学的批判主要是因为"伤痛的历史记忆"及不同的伦理取向等方面的原因。科学共同体在注意保持"政治上正确"的同时,也应对各类学科的发展持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哲学家T·S·库恩于1962年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进化的两个阶段。在他看来,“常规科学”是指严格根据一种或多种已有科学成就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并且某一科学共同体承认这些科学成就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现与理论评价的语境分析--以现代地学革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语境论和语境分析方法已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科学哲学朝向语境化的发展中,科学发现和理论评价等诸多问题也获得了其新的意义和表征.现代地学革命的曲折过程表明,科学发现和理论评价均是依托于特定的科学语境进行的;科学发现的本质在于新异思想的科学语境化;理论评价的本质则在于科学共同体在特定语境中形成的集体心理意向.  相似文献   

14.
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SCI论文和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以下简称CNS)论文进行了排序—频度分布研究,55位获奖者科学论文数量指标除独著论文数外均呈负对数分布,质量指标均呈负指数分布;各指标的集中度量值波动于0.308~0.637之间,与普赖斯定律有偏差。提示排序—频度分布模型在微观层次也具有可适性;科学精英内部的分层工具有异于科学共同体;科学家在科学共同体的层级进阶取决于科学论文评价目的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5.
科学心理学解释的自主性问题是在心理哲学与心灵哲学中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以自主论与还原论对此问题的争论为切入点 ,从科学心理学解释对象的复杂性、意向解释与提供理由在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重要性 ,以及科学心理学解释中的目的论语言使用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揭示并阐明了科学心理学解释过程所具有的不同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解释的独特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北宋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参与者的构成,以及不同的科学、技术活动参与者类群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处境。论文指出,在中国古代,参与科学和技术相关活动的人们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或阶层,而是来自于不同职业、不同阶层。这一结构对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发展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同行评议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旭 《中国科学基金》2004,18(6):373-376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上最早确立以同行评议为运行机制的政府科学研究资助机构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NSF通过不断规范与改进其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同行评议制度,在力求使最好的研究及研究人员得到资助的前提下,既充分尊重与维护科学及科学共同体的自主性,也力图保证政府资助的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与社会需求,发挥其作为政府与科学界之间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非共体”是与“科学共同体”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共识”科学共同体的简称。“非共识”与“伪”、“赝”、“反”等词义不同,故“非共识”科学共同体不是伪科学(赝科学或反科学)共同体,它仅仅表明一部分学者对所谓“科学共同体”的主流学术抱非共识的态度,他们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暂时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有人便将这批人简称为“科学非共体”(以下简称“非共体”)。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英既可能与真理同行,也可能与丑闻相伴.科学精英权威的异化可分为两种情形,即科学共同体中权威的滥用和社会场域中权威的泛化.在科学共同体中,当科学精英沦落为名、利、权的囚徒时,他们便有可能成为垄断科学话语权、霸占科学资源的学阀.此时,科学精英与科学成员之间的权威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换关系,即后者以牺牲自己的科学话语权为代价来换取科学资源,这就是科学精英得以滥用权威的结构底蕴所在.在社会场域中,科学精英的权威也存在被泛化的可能性:或作为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资本,或作为其染指权力的手段,或作为精英攀登明星之路的阶梯.  相似文献   

20.
龚界文 《科学学研究》2004,22(4):366-370
关于科学可信性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科学的真理性与有用性都不是我们信赖科学的充分必要条件,它们只是构成科学可信性基础的因素。科学值得信赖的基础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约翰·齐曼《真科学》一书给我们的一个基本结论。我们信赖科学,是因为科学同时是真实的、有用的、合乎逻辑的、系统连贯的、精确的、为科学共同体所认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