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小鬼大     
八岁的侄女“00后”小友林瑜,要加我QQ,直言不讳目的是让我在QQ农场种菜供她偷。加好友后赫然见到小朋友的网名“命运板蓝根”,我扶住眼镜顿时肃然起敬:小小年纪,就已经要给命运治感冒,何等的深沉!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的QQ版本是2000B Build1220.为把自己加入QQ好友.曾经用过将自己打入“黑名单”再拉为“好友”,结果这一招失败了。也许有朋友也有过和我同样的经历。不过.各位朋友不用气馁.笔者还是有办法让你将自己添加为QQ好友的.从2000B Build 0530版本直至现在的2000C Build 0125都适用(早期的低版本QQ是可以添加自己为QQ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老网虫,我拥有N个QQ号码,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细分QQ号码的作用。如“8116883”用来为朋友们效劳,而“3886118”则用来应付编辑们的约稿。因此,笔者只要上网,电脑屏幕上一定有2个以上的QQ同时存在。 从常规方法看,启动QQ,在登陆的窗口中输入密码和号码,然后选择保存密码命令,这样就启用了一个QQ号码。但是如果使用第2个QQ号码时,就必须在先前打开的QQ上点QQ2000选择更改用户名来重新登陆一次,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每次都要点击2次QQ,登陆2次  相似文献   

4.
近日,一个利用QQ聊天软件进行传播的病毒“QQ尾巴(Trojan.QQ3344.s)”在网上泛滥。这个病毒已经在网络间迅速泛滥,请广大电脑用户小心。该病毒主要是向正在聊天的QQ用户发送类似“呵呵,其实我觉得这个网站真的不错,你看看!http://www.ktv530.com/”的消息,收到消息的QQ用户如果点击相关地址的话,就会中毒,然后继续向其它正在聊天的QQ好友发送类似信息。该病毒每隔几分钟就会发送一次病毒消息,严重干扰了用户正常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5.
日前,我在自己的QQ博客《策马入林见风致》里更新了两篇文章:《奥巴马效仿胡哥玩转视频》和《门冲渎职,害苦肚子》,前者是以网言网语评说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对全国发表网络视频讲话,是胡总书记半年前与网友视频对话的翻版,后者则是一篇生活日记。两篇博文让我得到10分,再过几天我的“QQ花匠”就能升到更高一级.2008年11月19日这天,我的QQ博客访问量超过2000万,位居腾讯博客总排行60多位(最高时曾居33位)。  相似文献   

6.
陈梅松 《青年记者》2016,(35):75-76
以QQ名(即QQ昵称)为代表的网名是网络活动中网民身份的象征,是网民凸显某一特定身份特征从而达到特定语用目的的方法和手段.QQ名打破了“姓+名”的传统人名模式,较少负载个人真实信息,很难看出QQ使用者的年龄、性别等,而且可以随时更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QQ名并非由长辈等他人所给,又充分体现了QQ用户的主观选择,所以研究QQ名能够促进对话语生产和理解的认识.本文以QQ用户名为研究对象(包括“昵称”和“群名片”),通过腾讯QQ软件和以“QQ名”为关键词进行百度搜索收集语料,分析QQ用户命名的身份选择与建构,及其表现出来的语用特征和语用效应.  相似文献   

7.
损友小张,虽然太太以邦女郎形象手持钢鞭严防死守,他照样一生追求险中取胜、走钢丝跳火圈的热烈快感。他的手机是双机双号,另外有三个QQ外加两个MSN,彩虹QQ和MSN SHELL就是他教我用的。他难得和我们聚一次,不停地接电话,接起来他就自称:“在杭州”“在桂林”——他其实好端端地在簋街与我们大吃大喝。  相似文献   

8.
柯人 《新闻通讯》2009,(2):42-43
“今天你灌水了吗?”早晨我的QQ刚刚上线,就有几个闪动的“头像”朝我打了这个招呼。我告诉他们“我今天没有心情‘灌水’,倒是‘坐了几个沙发’"。“灌水”原意指向容器里面注水,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由于电子论坛BBS的出现,又多了一个“向论坛中发贴子”的意思。而“坐沙发”在网络流行语里是指论坛上第一个回帖的人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热线网上聊”的基本情况今年2月27日, 《都市快报》在头版推出预告称: “快报‘热线网上聊’今日推出,以后你有事找快报,除了‘拨我要五个零’,还可以上网和我们聊天。”“只要在你的QQ或者MSN的名单中添加快报的QQ号或者MSN号码,点击即时聊天窗口,就可以轻松地与快报进行  相似文献   

10.
QQ游戏刚开始只有传统的旗牌。后来才增加了“休闲竞技”。包含“火拼泡泡龙”、“火拼俄罗斯”、“QQ秀聊天室”、“QQ麻将”、“连连看”等一系列小游戏。相比QQ游戏里的老前辈,这些新游戏画面更漂亮,内容更充实,游戏乐趣也随之增添不少,玩起来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两款,火拼泡泡龙与“火拼俄罗斯”。  相似文献   

11.
林衍 《新闻天地》2010,(11):33-34
“倔得像头驴!”老吕的妻子曾躁着脚抱怒他。这仿佛给了他某种启发,把自己的QQ状态改成了“我就是一头不知疲倦的驴,为了一个目标,一直在行走”。  相似文献   

12.
群生活     
这天深夜,我的博客上出现了一条留言:“嗨!还记得……”不等看完,我已大惊失色。远隔干山万水,失散多年的师弟刘一苇竟突然登临我家门。到底不再是昔日的冒失少年,师弟的口气虽然惊喜交集,未了仍不忘详详细细地留下了联系方式。我当即加了他的QQ,再发一条短信过去,两分钟后,QQ上的头像急切地跳动起来。真让人难以置信,一场重逢不只相隔了关山万里,同时穿越了十几年的岁月风尘。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工程》2005,(2):28-30
还记得在CCTV举办的2004年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中,腾讯总裁马化腾那次并不精彩的出场么?他并没有说服在场的海尔老总张瑞敏采用腾讯的IM软件QQ.尽管腾讯QQ目前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3.5亿.但张瑞敏对马化腾的一番解释做出了这样的回答:“现在还没有说服我。非常感谢你刚才非常动人的说服词,但是至少我现在还没有这个兴趣要加(入QQ).”  相似文献   

14.
QQ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通过QQ找好友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QQ的在线分类查找功能并不完善。“网际搜Q”-Search QQ Friends Online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不但可以根据多种不同的条件进行QQ好友的在线查找.而且  相似文献   

15.
看到家装设计师陆路的私奔体微博“各位亲友,我放弃一切,和流浪私奔了……”知道这个“二”人肯定是玩真的。在他的过往生活中,曾经放弃过妻儿和狗狗私奔,放弃过工作和摄影私奔。他已经在QQ群里找人收养他的狗,也曾在博客上透露过自己要流浪的“远方”,也许是非洲,也许是西藏。我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奔他家去劝阻。  相似文献   

16.
QQ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主要以“玩”和“聊天”为产品定位的网上传播工具。虽然其最初目标用户定位于学生群体,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纷纷进入这一领域,他们在QQ中展现自己,享受生命,利用QQ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服务,QQ已经和正在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是一种值得研究的传播现象。通过近两年的观察,笔者发现,QQ传播有着与传统传播截然不同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7.
意外的感动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位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而烈士是在两天前牺牲的,也就是说,在烈士牺牲后还有人在这里留言?再往下看——“天堂也在失火吗?”这个留言把烈士的形象又活生生地推到了我面前。他们这一…  相似文献   

18.
在年份之前冠以“我的”,多少有些类似于“私房菜”的感觉,所言所思难免打上“个体”痕迹,说出来不过是一己之见,读者诸君姑妄听之吧. 逝去的2011年,一如“新闻是易碎品”,留存于脑际的些许往事已在岁之首尾的转换中急速消退——大众日报网正式上线、构建大众在线QQ群、策划会劲刮头脑风暴……所能提及的,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网络不知不觉已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见面的那句“吃饭了吗?”已几乎风化成了化石。街头巷尾碰上一个熟人.不无时髦地给他来一句“这是我的E-mail,请多联系;这是我的QQ.随时呼我”。这就是网络时代!要是交上了一个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那就索性给他来一张网络名片,让网络时代真真地酷到底吧!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10,(5):14-14
近期,一种名为“某某农场”的游戏风靡网络,该游戏以在网络上“种菜”和“偷菜”为玩点,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不少玩家。据腾讯网北京总部一李姓高管介绍,QQ空间“我的农场”虽然起步比开心网稍晚,但由于腾讯拥有9亿注册用户,开通的用户保守估计也超过1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