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思考】"小数的初步认识"到底教什么?课程改革后,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是分两个阶段螺旋上升式地处理"小数的认识"。第一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结合元、角、分和长度单位来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大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困惑于  相似文献   

2.
【适用年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门牌号码,知道怎样找到别人的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使学生在寻找家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平面图,对东、南、西、北等四个方向形成初步的感知。3.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咆哮、狂奔、狞笑、拥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感悟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级下册第88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找一找、认一认、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并感受角的大小的关系。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教具学具】CAI课件、三角板、角(2个)、圆形纸、连接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22~24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并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仪、白纸、钉子板;学生4人一组,每组12根长短不一的小棒(10cm、6cm、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抽象概括、数学思考等能力,进一步发展想象意识和空间观念,感受"好玩的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整体感知"圆"一个小球绕一点转一周形成什么图形?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重新理解0的意义,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建构相反意义的量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页。【设计理念】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渗透化归、对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以及研究数学知识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情与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植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树 《考试周刊》2014,(37):70-70
<正>【设计内容】《认识角》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P73—76"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关角的知识。本设计通过"拼一拼"、"摸一摸"等一系列的体验性活动贯穿全课。【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教学内容看角的认识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所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教学目标】1.认识"姑、娘"等七个生字词,会写"帮"等六个生字。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请求的语气。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教学重点】认识益虫和益鸟,读出请求的语气。【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益虫和益鸟卡片、头饰。【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活动】猜谜语:(小时穿黑衣,长大穿绿袍,爱跳不爱走,捉虫是能手)青蛙;(有种鸟本领大,尖嘴能给树开刀,树里害虫全捉掉)啄木鸟;(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大家越爱它)棉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呀,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能说出卧钩和斜钩的笔画名称,并认识这两个笔画的形态特征。2.写好卧钩和斜钩,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卧钩、斜钩笔画的"心、必、我、栽"四个字。【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卧钩和斜钩的写法是个难点。学生很难把握其弧度,书写时或太弯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围标本)第103页。【教学目标】1.通过“超市购物”活动,使学生掌握取近似数进行估算、计算的方法,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做一做,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四个计数单位,完善亿以内计数单位的系统结构及十进关联。在此基础上,形成"数位顺序表",并能据此解读数的意义、描述数的组成。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计数单位的"发现"过程,在观察、实践、思辨、表达中锤炼逻辑思维、发展推理能力。同时,借助基于情境的数量推测,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教学片段】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层次:1.出示一幅三角形"人字梁"的图,并向学生介绍它的名称、作用。2.提问: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量之前先说说准备从哪儿去测量?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28~29页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计算、操作、比较、归纳,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进行简单的解释和说明。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引发探究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老师这儿有三个信封,谁能很快地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目标】1.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组合",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3.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多种形式读文等方法认识14个生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2.会写"心""风"两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卧钩儿"和一个偏旁"风字框"。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颜色或者外形的特点。并感受作者描写蔬菜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积累语言。正确、美观地书写"心"和"风"两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耀20页。【教学目标】员援在探究、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援利用旋转、平移、堆积等手段形成立体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促进数学思考。猿援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