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见过很多语文课堂,总感觉有一座堤坝横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限制(甚或部分地阻止)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阻挡了学生快速成长的路。其课堂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教师伤害学生主要心里因素有: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不健全造成部分教师心理压力过大,以致于部分教师产生过激行为;社会的分配不公造成部分教师的心理失衡;社会的苛求与舆论的导向使部分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3.
李少华 《甘肃教育》2001,(12):10-10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道德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中小学生常常以教师为榜样,有时几乎达到亦步亦趋的程度。家长说:“教师的话象圣旨,说啥就听啥。”可见,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人物,甚至是心目中的偶像。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仅要以精通的专业知识影响学生,也要以良好的思想行为影响学生。目前,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滑坡,个别教师的思想行为令人堪忧,对社会、家庭及学生产生了不良效应。试举几例:其一,有位小学教师在讲完列宁小时候摔坏花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对提问缺少必要和深入地研究。不注重提问的艺术,没有抓住提问的契机,使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问题设计太过随意和肤浅,或是到另一极端:对问题深思熟虑,太过预设而不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忽视学生的反应,忽视对学生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把课堂提问纳入关注视野时,许多人可能会感到诧异:每个教师都熟练使用的教学手段,还有什么好探讨的?提问,每个教师都会。却不见得每个教师都做得好。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毫无准备地随口发问,学生顺水推舟地信口作答;教师毫无重点地随处发问,学生不知所云地全面作答;教师毫无目标地盲目发问,学生天马行空地随意作答。这样的情景难免让人忧心:课堂提问还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吗?  相似文献   

6.
戴燕 《天津教育》2005,(12):21-2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最敬爱的人。一个学生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送给教师,教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着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个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自己送给教师的贺卡。他气愤地对家长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思路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师观:教师应从“纤夫”到“牧者”。因为有认了主动追求的特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其提升的核心部分。教师要多寻找一些“草料”或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他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  相似文献   

8.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9.
唐昌琴 《贵州教育》2011,(11):36-37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或多或少有了“练笔”这一道风景,这正是教学所需、学生所需。而我们也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部分教师围绕教材中的八次作文写了又写,改了又改,力求精益求精,以至学生作文稿上满是红字。试想《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针对习作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个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装满了吗?”学生回答说:“装满了。”接着,教师往瓶子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有的学生回答:“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往里面装沙子,使劲地拍了拍,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学生们大声回答:“没有装满!”最后,  相似文献   

11.
刘海 《贵州教育》2010,(22):22-23
批评学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当前,受社会上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上不少新问题在不断出现,学生中许多新情况在逐渐发生,素质教育在一些地方仍受到部分教师曲解,不少教师慨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了!于是,部分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了(尤其是“学困生”)。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师要不要批评学生?怎样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铁路”一节课是“中国的变通”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知识点较多,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善于归纳教材,抓住关键,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次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活动量,强化学生记忆,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目前,越来越多患有抑郁症的中学生带病在校就读,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更好地给这部分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支持,促使他们早日摆脱阴霾,从心理教师自身、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班主任、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医院六个方面,就学校心理教师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对在校抑郁症学生开展干预工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部分表扬学生行为;正确表扬学生行为;合理惩罚;采用逐步接近的学习方法;不断变换提示、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方式;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反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公正     
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职业道德品质,对应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分配教育、教学资源的行为态度。一个公正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相应地采取三种不同的公正原则,来分配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这三种公正原则是:首先,教师公正意味着平等地保障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其次,教师公正意味着按照学生的相关特征给予相应地对待;最后,教师公正意味着要优先关照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习作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写出好文章,人为地窄化了作文的范畴,间接导致学生闭门造车、生搬硬套。在教师错误的引导下,学生为作文而作文,文章越写越莫,越写越假。无奈的是,有许多教师喜欢那些“假大空”的文章,于是学生越来越卖力地造假。如此不断地恶性循环,最后教师眼中“容不得沙子”,只有一些“无瑕美玉”:学生笔下没有“粗瓷”,只有“细釉”。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7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布一次校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春笋》一课。下面是这位教师的课常导入部分:师:小朋友们,令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想认识它吗?生(齐声响亮地同答):想!(师出示春笋宴物,让学生观察,学生删察较多的足春笋的外形)师:春笋是什么样子的?生1:春笋是褐色的,身上穿了一层又一层衣服。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笑话:外籍教师正在给我国学生上英语课,一名学生由于感冒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外籍教师关心地问:“How are you?”话音刚落,几乎是同时,该学生手捂鼻子,慌张起来,脱口而出“Fine Thanks,And you?”外籍教师疑惑不解:“Really?”全班哄笑。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及特殊地位,决定了语文教师同学生接触更多、思想沟通也更多,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有着更大、更直接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怎样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学生发展的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至少可以确定学生有两个发展的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