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是积极推进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主要表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于强调政治文明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这一过程具有演进与进化的性质;在于强调文明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在于强调政治文明在整个社会文明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目标性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党和国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政治标准。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是十六大报告的闪光点,是未来二十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内涵、意义和实现途径提出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政治文明建设依赖于公民现代政治理念和行为的建构、塑造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化政治主体的政治意识并外化为文明的政治行为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建设.能有效发挥其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共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落实十六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贯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原则,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进程中,离不开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制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政治文明建设也稳步发展,国家与社会关系基本进入理性轨道,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也得到很好的改善,国家与执政党的关系基本理顺。但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本文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应着力于加强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完善政治民主制度性建设,突出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温国庆 《职大学报》2003,(1):107-110
本文围绕政治文明建设的崭新理念及主要特征,深刻论述了十六大报告在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有助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民主政治的推进,政治参与的程度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保障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必然规定。  相似文献   

9.
有序的政治参与作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基本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政治参与的机制仍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努力扩大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文化层面的体现,即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观念层面的体现,即社会主义政治理念。社会主义政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应为人民主权观念、法治观念、平等观念、民本位观念;集权意识、为民做主思想、特权思想、“官本位”意识,是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悖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在文化层面的障碍,是必须批判和抛弃的。  相似文献   

11.
奥运的诞生得益于高度民主的文明政治,奥运的发展得益于国际政治的和平发展,政治也以奥运的存在更加文明,更加人性。但是在奥运与政治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将奥运视为政治附属物的历史现实,也存在将奥运独立与政治之外的观点,正是这种模糊概念的存在,导致在每届奥运会中都有各种政治事件发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在古奥运与现代奥运的比较中透析现代奥运与政治联系的必然性以及其高于政治而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与特点,构建校园政治文化,建立健全大学生政治参与平台,逐步实现大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运行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在本质和功能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政治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又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它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政治文化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论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心理与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影响个体政治心理的形成 ,使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但也为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构建全社会网络化的政治教育应是我们的意行取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与政治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社会阶层希望获得政治认同、实现政治公平以及实现政治领导的政治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官本位政治文化向现代民主型政治文化、传统封闭型政治文化向现代开放型政治文化以及传统家族伦理型政治文化向现代公共理性型政治文化的转型;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在我国政治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起到了发动机、催化剂和指明灯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是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民主“存量”的增长过程,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民主化、政治文化民主化、民主政治人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认清政治民主化的前提———社会主义体制内的政治民主化、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特殊性及其内容,才能找到适合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前提、特殊性及其内容出发得出的增量民主理念指导下的多元推进,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儒家政治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下为公”、“等级预定”和“德性平等” ,是形成儒家政治模式最基本的三大要素。“天下为公”代表了儒家学者对天下万物归属特性的体认 ;“等级预定”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整体结构的认识 ;“德性平等”则是儒家学者对人之特性的把握。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 :“天”观念是儒家学者的终极信仰和力量源泉 ,唯天是从是他们深信不疑的自然法则 ,由此产生的“天下为公”观念必然导致在政治领域对血缘亲情的排斥 ,使社会等级在形式上向所有人敞开 ,从而儒家学者认为打破血缘等级政治观念要以承认天赋“等级预定”为条件 ,“德性平等”则是实现儒家政治平等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争论激烈,存在许多分歧,并且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实情况下,就如何正确评价、分析研究政治经济学提出一些问题思考.论文强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采取坚持和发展的态度,要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经济形势,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出现的一些新的观点应该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