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端 《中国广播》2013,(2):88-88
民意,是指大多数社会成员对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或现象所持有的大体相近的意见、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称。民意与大众媒体观点之间是相互表达、相互依存的关系。媒体既是民意的传播平台,又肩负着对民意的舆论引导功能。因此,大众媒体的观点必然是在反映民意的基础上,正确客观认识世界的价值体现。媒体观点,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表达出的具有倾向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张国栋 《青年记者》2010,(18):59-60
今年,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同志提出"以人为本做新闻"的办报理念。最近,傅绍万同志在业务例会上指出:"大众报业集团的媒体,绝不能做让老百姓反感的事。首先,我们要站在大众立场上,做利益集团的质疑者,而不是做他们的拉拉队。其次,媒体要顺民意,而不是拒民意。报道必须客观,要反映人民大众的愿望和心声。第三,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问题是根本问题。正确的立场和感情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是抓住读者和增强媒体竞争力的根本。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集团会利用媒体,我们的媒体和记者编辑,要清醒地抵制住这种诱惑。"最近,《青年记者》、大众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举办了"以人为本做新闻——我们离读者有多远"专题研讨会。来自大众报业集团各媒体采编一线的8位编辑记者,结合自身实践作了主题发言。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魏武,大众报业集团编委会秘书长徐守礼出席了研讨会,并进行了点评。本期摘要刊发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马弛 《记者摇篮》2014,(3):35-36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民生新闻以其更具亲和力的平民化表达赢得了大众的青睐,成为各种媒体体现民生视角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报道内容。有观点、有深度、有立场的民生新闻应顺应时代潮流,迎合受众需求,以促进地市级党报的可持续发展。读者看党报、关心党报的重要原因就是看重其是党的耳目喉舌,有传递民意、上通民情的政治地位。同时,党报的独特优势特别表现在重大政策的解读、事实观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博凭借其及时、快捷、低门槛等特点成为网络传播的新宠,无论草根大众还是精英阶层都可以平等置身其中表现自己的关注点,表达对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正因为这样,微博成为两会征集民意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媒体争相开辟的沃土。在经过了之前的“小试牛刀”之后,今年通过微博关注和报道两会的景况有增无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比较媒体对2004年与2016年两届奥运会中运动员刘翔、傅园慧的报道,发现两次媒体的奥运报道在叙事角度、情感表达、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塑造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显示出媒体心态在十余年间发生了较大变迁。本文认为媒体心态是基于社会心态的存在,是民意在传媒界的投射,媒体心态的转变深受大众网络文化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真实的原生需求被唤醒、娱乐精神的蔓延和个体价值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6.
客观地说,网络肯定是反映了一部分的民意,只不过它有可能代表了模糊的民意,是需要分析的民意,它远远没有民意调查数字这么简单. 信息和观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民意一词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用来迷惑大众的政治概念,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博微信的出现为中国民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使受到压抑的民众社会参与热情得到释放。但是,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们对网络民意与网络民主这些新兴词汇的误读也越来越深。本文旨在对网络民意与网络民主的误解现象进行辨析。本文认为,网络民意不等同于民意,群言一致并不代表民主,网络民主只是中国民主的辅助手段,言论自由也并非无限制的,多数人持有的观点并不一定就代表正确,更不能代表公意,网络民主应该作为现实民主的辅助工具,起到批判性的力量而非破坏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崔莹 《今传媒》2011,19(3):56-57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每一个普通大众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社会动态关注热点话题的便利,激发了大众通过网络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愿望,满足了大众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话语权诉求,公民权利通过网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公民通过网络行使着自己的权利督促着社会问题的解决体现着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民主,而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的自由大众也表现出理智的缺乏扭曲了事实的本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害,构成了多数人的暴政。在大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中,媒体作为舆论的引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于新闻传播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将直接影响着网络民意的走向,择取正确的传播策略保持新闻传播的敏感性才能有效规避网络暴政的风险,促成网络民主的形成,推动中国新时期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朱颖 《新闻前哨》2013,(8):96-98
融合了手机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兼具移动通讯、网络社区和人际传播等传播特性的微博,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成为公众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微博这个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具有自由表达、有效整合、表达通畅等主要特质以及面临无序性、碎片化、边缘化等挑战,需要政府、公众、媒体三方共同努力促进微博这个民意表达新平台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年年初,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及新《机动车登记规定》开始施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以其对违章驾驶员的严厉惩罚被人们称为“史上最严交规”。因其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新交规施行之始便备受人们关注。各媒体在新交规施行之始便作了大量的报道。作为媒体人,尤其是法制类报刊的采编人员,笔者也参与了报道。在这次报道中,媒体理性反映民意,在民意与执法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起到了“辅政亲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接近使用媒体权——一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解读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兢 《新闻大学》2006,6(2):16-20
本文试图还原美国大众传播法制史上著名的“接近使用媒体权”学说的产生过程。作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众因无力接近日益垄断化的大众媒体而采取的非常规表达行为,是促使杰罗姆?巴隆重新诠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提倡接近使用媒体权的根本原因。接下来,作者呈现了巴隆亲身参与的关于接近使用权的托尼罗案的全过程。最后,作者提出观点,认为巴隆所主张的法定接近使用媒体权是一个悖论,他试图用第一修正案所极力反对的政府规制行为,来重现他眼中第一修正案制订者的理想——观点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13.
当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民意表达,舆论传播的新兴重要媒体平台,而各类网络公共事件的频繁曝光也引起了线上线下的强烈反响,造成了一波接一波的舆论浪潮。因此怎样在新媒体背景下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还原真实的民意,真实的舆情,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从新媒体环境和特征着手,分析网络舆论的舆论现状,再结合典型事例,力图谋求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被广泛运用的当代社会,普通老百姓有了一个反映意见表达观点的新通道。当政府决策人开始注重网络民情民意,老百姓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就日益提高。同时,精英阶层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在各种热点问题上表达不同视角的观点。为当今决策者提供另一种思路。政府听取民意,吸取精英观点,彰显社会在更快地进步。  相似文献   

15.
报纸关注着大众的关注,同时,又时刻在用报纸的影响力影响着大众的关注对象和关注程度。在信息传播瞬息万变的时代,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个地方的主流媒体,其价值的体现与媒体自身的影响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围绕主流意识形态,以主流舆论导向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人的观念,影响社会舆论,方可正确显现媒体的宣传作用和效果.从而实现媒体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作为集信息、观点、民意于一身的舆论平台,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行业和大众生活。新近发生的系列社会热点事件,日益凸显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力。政府对于新媒体舆论监督管理集中表现为行为干预、策略性引导,使舆论朝良好态势发展。新媒体的交互性决定了舆论监管方式的灵活性。因此,要认清新媒体舆论监管的功能,寻求新媒体舆论监管最佳方式,从而找准新媒体舆论监督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大型媒体社会活动,以其关注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现象、追踪民意焦点,对社会大众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塑造媒体品牌、提升社会影响的方式,得到业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8.
民意体现的是大众普通理性,而司法裁判体现的是法律人的精英理性,近年来这二者存在着紧张的对峙关系。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通讯手段的便捷化,社会典型案例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民众表达的心情和愿望对司法裁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沈某某集资诈骗一案来探讨民意对具体的司法程序及司法裁判的影响,分析了民意能够对司法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进一步阐述如何来平衡民意对司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小燕  秦汉 《新闻大学》2015,(1):119-125
政府回应民意的逻辑起点在于民意的产生,而民意表达的根本动因源自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三重距离:即天然距离、现实距离与"理想"距离。本质上,政府对民意的回应就是政府对三重距离的回应。在"后新闻传播时代"或社交媒体时代,政府回应民意的理性选择是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明晰民意的公共性与公民性,善用"双螺旋"模式——通过话语回应与行为回应这两个维度来回应民意。旨在促使"弱公共领域"的进一步活跃以保证"强公共领域"的有效运转,并最终服务于全体民众。  相似文献   

20.
大众媒介渗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广告又支撑着大众媒介,在现代广告与大众媒介自然联姻之日起,广告传媒人也就随之出现了.首先,从媒体角度来看,他们被期待着扮演媒体营销人的角色.媒体也是一种产品,也需要进行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