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们对竣工文件(包括竣工图)工作的认识我局是一个既负责设计,又负责施工的电化铁路基建工程单位。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如何做出优质工程这个问题来开展。谓之优质工程,我们认为其含义有三点:第一,要有好的设计;第二,要有好的施工;  相似文献   

2.
《档案时空》2003,(6):38-38
《北京档案》2003年第1期发表了王秀丽峰的文章。作者认为:如何理解电子文件的内涵和外延,关键就落在如何理解“电子”和“文件”上。我们对文件的理解比较一致。因而,如何理解和界定“电子”就成了最关键之处。我们认为,这里的“电子”,不只是指一种技术,也不只是指一种环境,是指文件生成的环境和处理的环境。也就是说,电子文件与传统文件最为本质的不同或者说两者一切不同的根源就在于环境的改变(包括生成和处理环境)。电子文件是在电子环境中生成的文件。考虑到文件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广泛应用,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管理与利用已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要管理好电子文件,首先就必须了解掌握电子文件。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笔者对电子文件有了一些认识,下面就电子文件的特征及其凭证作用谈几点看法:一电子文件的待征  相似文献   

4.
科技电子文件及会计电子文件均属于电子文件.对电子文件分类整理,国家档案局颁布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已作出明确的规定.<暂行办法>第17条规定:"归档的电子公文,应按本单位档案分类方案进行分类、整理,并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保管,一套提供利用."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文件应按照"本单位"档案分类方案进行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5.
文件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燕 《档案学研究》2001,15(2):8-11
信息时代文件层出不穷 ,电子文件不能游离于“文件”概念之外 ,且传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实践出现被动 ,因此 ,提倡新文件观 ,进一步明确文档关系 ,完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并呼吁关注文件运动的全过程 ,特别是文件的孕育形成阶段 ,且阐明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一体化建设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档案界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名词,从文件的产生到归档,以至于利用这一整个过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电子文件或数字文件的叫法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产生的,我们可以在近些年来档案界的不少著作或文章上可以频繁地看到这两种提法,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会把电子文件和数字文件一并而论,认为电子文件和数字文件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在提法上就交叉混用,使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混乱不堪.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子文件和数字文件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搞清楚电子文件与数字文件是不是同一事物,毕竟明确规范的概念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电子文件的出现,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应通过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使档案管理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同时,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以及选择适合的归档方式,以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一、电子文件难以归档的原因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是一项更为细致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电子文件形成者囿于传统观念,误认为电子文件不是文件而忽视其归档。或怕增  相似文献   

8.
要正确的、恰如其分地评价文件中心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国际化和本土化 ,与国际接轨和中国特色 ,最终目标和分段实施 ,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科学且周全的需求分析是我们成功管理电子文件的基石。笔者在分析电子文件存档格式需求过程中,查阅分析了所能搜集到的国内#1-各类文献,并对以Html、XML为代表的文本方式保存的电子文件,以及以PDFl.4为代表的二进制混合编码版式的电子文件做了解剖,以期获得最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文件中心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88年甘肃省永靖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文件中心以来,我国档案界关于文件中心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平息过,而且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尤其是近两年深圳、珠海相继正式成立了文件中心以来,档案界更是掀起了又一轮的争论热潮。有的人称之为改革创新因而极力赞成;而持否定意见者亦为数不少,他们认为文件中心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取代已经实行多年且自成体系的现有的档案室模式。本人认为,实践出真知,只有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握好文件中心在档案事业体系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电子文件是"虚拟文件"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电子文件的认识中,有些学者认为,电子文件是"由一个实态文件变成作者和读者理性的或虚拟的概念","在计算机终端瞬间看到的虚拟或逻辑数据窗口",有的学者更直截了当:"电子文件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虚拟文件'和‘虚拟档案'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档案记述中极重要的实态文件已不复存在."而在<辞海>中,对"虚拟"的解释是: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虚构的.那么,果真能笼统地将电子文件称为"虚拟文件"吗?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政府文件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文件中心的理论是否适合中国的档案管理实践 ,我们应当把我们所处的这个“特殊的场合”加以研究后才可以判定 ,对文件中心问题的理论研究 ,目前不应停留在对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 ,而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建设好和管理好方面 ,并考虑如何使它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3.
民国档案的整理工作是一项繁杂且又难度较大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我们感到要整理好民国档案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纸质文件的归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三:我们今年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文件,领导签发只需要在电脑上操作就行了。这样打印出来的发文稿纸上的领导签名只是铅字打印的,非手写的。年终归档需要再叫领导用手写重新签名一次吗?今年省档案局的一个人到我们单位来,好象说打印字体的签名无法律效力。说作为档案保存就需要我们重新找领导手签,我觉得好麻烦。  相似文献   

15.
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公务活动和科技生产活动中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因此,如何保护好电子文件,使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承,不受损失,显得尤为重要。一、电子文件的形成特点要做好电子文件的保护,首先必须明确电子文件不同于纸质文件的形成特点。一是电子文件与纸张等有形物质载体档案相比,作为新生事物的电子文件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挑战。电子文件让我们第一次面对人类不能凭借自身器官而依赖计算机识读的比特字串,面对这穿梭于网络之中的特殊信息编码形式,面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载体”,对…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档案界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名词,从件的产生到归档,以至于利用这一整个过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电子件或数字件的叫法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产生的,我们可以在近些年来档案界的不少作或章上可以频繁地看到这两种提法。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会把电子件和数字件一并而论,认为电子件和数字件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在提法上就交叉混用,使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混乱不堪。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子件和数字件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搞清楚电子件与数字件是不是同一事物,毕竟明确规范的概念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在文件运动理论中,目前我们明显感到,“文件运动”概念较为常见,而“信息运动”概念却鲜有见到。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当前档案界不仅没有对“信息运动”概念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学者甚至把这两个概念不加区分、混为一谈。文件运动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文件生命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划分,且划分的主流标准是根据文件呈现的价值类型不同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场白:谁都知道,《档案法》规定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可《北京档案》改国际版本的首期,便刊登了马忠魁“属地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有人说这符合“发展要有新思路”的十六大精神;也有人讲这明明是和《档案法》唱反调;还有人告诉我,别理他,这是炒作。孰是孰非,阿昆才疏学浅,不敢问津。但却觉得这是值得一辩的新话题。为此特向热心读者征集“是分级管理好,还是属地管理好?”的稿件,拟从4月或者5月份开始辩论。当然,一季度的辩题还是“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发展,电子文件日益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热点。很多档案员为此很困惑,也经常问我们:什么是电子文件?我们单位有电子文件吗?电子文件怎么管?档案局有没有推荐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我们单位要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领导让我提档案管理的功  相似文献   

20.
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及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从波音777型飞机的无纸设计到“电子政务”的兴起,近年来产生了大量的官方或非官方的电子文件。为了能够高质量地留存这些人类生产、生活的电子记忆,妥善管理好电子文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12月4日发布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国家档案局于2003年7月28日发布了《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