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考察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可知:多层次、多样化的办学是日本高等教育走上大众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女子高等教育从产生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本文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分为启蒙与初创、大规模发展、成熟与变革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并主要从文化角度探讨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由于中日两国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因而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某些文化因素和文教政策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我认为,中日高等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展阶段、办学水平、层次结构、制度四个方面。在发展阶段方面,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日本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办学水平上,中国正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现阶段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还不多;日本已是高等教育强国,有比较多的大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从举办者层次结构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由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组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 日本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发展政策来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在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同时形成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日本意识到大学个性的重要性以及留学生政策的独特作用,逐渐完善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亮 《煤炭高等教育》2011,29(2):110-113
日本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大体上是分为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其发展的初始阶段,体现在当时的"实学"教育,表现出应用型教育的萌芽;第二个阶段则进一步把实用和教育紧密地结合到一起,这个阶段的典型表现是"产学结合";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到巅峰,也就是第三个阶段,已经出现了"产学研相结合、产官学一体化"的局面。日本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适合其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在亚洲国家中遥遥领先,在了解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总结了日本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相关措施,包括推进日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提高院校内课程建设以及行政管理的国际化程度等,其推动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尤其值得我国学习。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目前正稳步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日本高等教育之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日本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下降,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日本大学生"学力低下"可归结为大学招生选拔的多样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推荐入学人数的增加、考试科目的大幅度削减。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米红  韩娟 《江苏高教》2006,(1):142-144
1973-1992年既是日本和加拿大两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对我国未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将形成的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最佳关联模式有着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的阶段。本文通过统计分析1973-1992年间日本和加拿大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关系,发现加拿大的人均GDP的增长对国家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要远大于日本,最后,本文通过归因对这一数学模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概括。认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特征在1952年以前,主要表现为“民主化”,在1952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大众化”,此后则主要表现为“自由化”。  相似文献   

10.
从1971年至1980年的十年中,随着日本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向“知识集约型”发展,日本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六十年代高等教育量的发展到七十年代质的提高阶段。而在这十年中,也正是日本进行“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时期。经过十几年的调整、改革、充实、提高,日本的高等教育走上了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1971年6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今后学校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提  相似文献   

11.
日本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协调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发展转型时期各国都要面临的难题。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日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坚持国(公)立与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分类发展的原则,在“质量提高”与“规模扩张”上兼具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双重特征。可以说,这种延续至今的发展模式,成为日本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一条独特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日本高等教育评估机制的嬗变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建设评估机制成为日本大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提出了建立多元评估机制,强化了评估机制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日本高等教育评估经历了内部评估、外部评估到认证机制的演化,将日本高等教育评估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我们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速发展以后进入的平台期及大众化的后阶段,称之为后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迎来“后大众化”时代.在这个阶段,必须对前一阶段大众化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寻找出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路径.如何突破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瓶颈难题,平稳过渡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同时解决大众化阶段的种种问题,成为东南亚国家政府和教育理论界的先行问题.日本、东南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对我们有更加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历社会是随着日本现代化进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本学历社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现代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日本学历社会也存在自身的弊端,对日本教育的发展造成了许多问题。同时日本学历社会对我国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概括。认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特征在1952年以前,主要表现为“民主化”,在1952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大众化”,此后则主要表现为“自由化”。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学说与制度类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学说之所以在日本被普遍地接受和引用 ,是因为它能够巧妙地说明大众化程度已达很高水平的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但是 ,特罗的思考尚未经过事实的严格检验 ,是一种假说 ,把它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理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欧洲和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建立起来的这个“理论”,一方面应加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制度类型论来加以补充与完善 ,即根据类型的不同来设定过渡阶段的多条路径。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学说特别是其阶段过渡理论 ,只有将基础放在把非欧洲世界特别是日本也纳入视野的高等教育系统的比较研究上 ,才能够形成不需要加引号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目前,日本的高等教育机关(国立、公立、私立的大学、短大、高等专门学校)的总数为一千零五十二所,在学人数为二百一十五万二千名,高等教育人口居于世界第三位,跃入世界高等教育先进国的行列。而日本的高等教育得到这样迅速的发展。是在六十年代的十年间(60年~69年),伴随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完成的。这十年间新建高等教育机关三百九十六所,占现有校数的35%,在学人数增加了一百零二万七千三百九十五名,占现有人数的45%。因此,六十年代在日本的经济发展史上是重要的年代,在日本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年代。本文试对这一阶段中日本高等教育扩大政策加以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本大学招生多样化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高等教育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目前正稳步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在完成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化的过渡中,日本的大学招生也经历了由注重竞争选拔到竞争选拔与维持教育质量并重,以及弹性化选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是日本学者有本章在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阶段划分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目前我国北京等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后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略论日本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近代高等教育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它随着日本社会现代化发展而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适应了不同时期社会生产的需要而达到了80年代的今天,并且正在第三次教育改革当中,面向21世纪规划其兰图。日本的高等教育有其成功的经验,也有其历史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本文试图按其历史发展的阶段,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