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方法论理论,其核心内容集中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华,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本文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其核心内容作出解释和说明。特色理论核心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经济建设是整个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的基本原理得出的科学结论。邓小平说:“按照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2.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是历史的起点 ,也是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建立起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本文展开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物质生产多重矛盾的思想 ,揭示了社会物质生产范畴的科学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论证或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3.
历史科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中最一般的过程和规律,它为历史科学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史学王作者只有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才能在具体研究中,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科学地阐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就成为准备进行史学研究的基础课和基本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只就其中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作一些概述。一、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和基础人类历史从何处开始?人类社会大厦以什么为基础?这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史实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历来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社会规律和范畴组成的体系,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这一科学体系的基础,它关系到规律和范畴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再现社会的系统结构以及和它相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的那个开端,由此足见逻辑起点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以生产劳动为逻辑起点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阐述过他们所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论证了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统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二国际以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面临教条化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概念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阐释,但容易缺乏“清晰理性”因而陷入空洞历史观的问题。莱尔因试图通过重释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去解决这两种问题,其中问题的核心在于,实践基础上的普遍的、作为一般理论的历史理性何以可能。通过对实践概念的明晰,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般理论的可靠性论证,对历史理性在实践中生成的原理分析,以及对“异化实践”和“解放实践”这两种实践形式的区分,莱尔因批判了先验实践观上的历史理性逻辑,确证了实践基础上的历史理性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出场语境。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存在着二重维度。这种状况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风险社会语境中面临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理论挑战,需要做出相应的理论调适。当代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直接后果,对风险社会的批判最终要指向对全球资本关系的批判,因而风险社会批判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历史逻辑。风险社会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逻辑的结合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历史唯物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风险社会语境中的当代出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历史唯实主义。历史唯实主义“唯”的是事实、实际、现实、实践,是物质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是社会历史的“现在进行时”。历史唯实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质的规定性上是一致的。其区别主要在于产生的时代和创造的主体、理论对立面、理论贡献、理论特点和重心以及党性角度等等方面。历史唯实主义的逻辑起点是“实”,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历史价值论、历史辩证法、历史实践论和历史动力论,落脚点是社会主义论。  相似文献   

9.
全景式地正确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形成及其思想史的重现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形成的前提.吉登斯也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中找到资本主义形成史的理论源泉,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拂去了很多遮蔽历史问题的尘埃,把历史问题重置于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中,在历史的深处激活了唯物史观背后丰富的社会内涵;但是他拒斥历史普遍性规律,用实证性的要素推演历史,这种解读深层次的原因是与吉登斯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的理论定位有误以及对现代性困境下突围路径多元化的盲目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10.
“历史创造论”质疑陈澍斌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坚持英雄创造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坚持奴隶(群众)创造历史。这两种...  相似文献   

11.
把握马克思与历史主义问题的关系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条新路径.历史唯物主义从自然与历史的有限统一、结构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成功地战胜了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困境.历史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观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克服历史主义困境,也不仅仅是在方法论层面,历史唯物主义通过诉诸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有限目的论"解决了历史主义不得不"假手于上帝"的困境,从而解决了历史主义关于历史意义的根基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为逻辑起点,按历史辩证法展开逻辑图景,循人民主体论得出逻辑结论,并在坚持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百多年来,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与时俱进的群众观,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的基本动力的理论,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的理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包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劳动哲学本体论、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围绕如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而展开,结果具有方法论性质。劳动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思想整体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完成了哲学本体论思想史中的革命且大功告成。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劳动为本体来看待人及其历史,就人论人地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理论是错误的。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劳动的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是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艺特点的理论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先进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和政党实践的核心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认识党的先进性,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生动的历史现象的叙述,分析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以达到观点和材料的辩证统一,史与论的有机结合。因此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的基本特点,它决定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史与论的结合,重视理论教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分析具体历史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而不能满足于表面,满足于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与理论创新,本从它对历史唯物主义贡献的角度,试论其主要贡献有:(1)抓住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不但将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而且突出了发展的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2)将历史唯物主义三大基本点(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化和最广大人民)有机地统一起来,将发展物质明和精神明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和衡量准绳,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3)将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化作为党政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落脚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4)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后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涉及史学理论中的几个相关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是本文的核心,其目的是通过与前两个问题(历史科学,历史哲学)的联系,说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意义,以此辨识“历史唯物主义”等于史学理论或历史哲学;同时说明它的科学价值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深刻而精辟的论述,形成了以科教兴国 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理论。从理论的逻辑起点的特点和江泽民教育理论的形成历史来考察,科教兴国是江泽民教育 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伦理思想,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以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命题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历史、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人道主义的环境伦理原则、自然主义的环境道德情感和共产主义的环境伦理信念。这种先进的环境伦理理论应当成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对于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