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想象那些杰出人物和伟大事件会在我们的人生中,伴随密集的鼓点和嘹亮的号角登场亮相;而在老年,当我们回首平生,发现,他们都关门闭户静静地睡着,没有人注意他们. 人过40之后,任何人都很难摆脱愤世嫉俗这个毛病.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人们都乐于从自己的性格出发去涉及他人的性格,因而就逐渐会变得失望起来.他看到,人不如己,而且不仅在思维或激情任何一方面,甚至在两个方面都远远落在自己下面.所以,他有意不同他人有任何来往.一般来说,人们会变得不是喜欢孤独,就是仇恨孤独,以此作为自己的伴侣;以致达到这样的程度:顾影自怜,认为自己身上一切都是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2.
夸张的形式不仅产生幽默的效果,也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更让孩子们在夸张的描述中思考和成长。因为夸张的背后是现实的故事和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孤独。夸张成了深刻的代名词。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大卫.威廉姆斯新近出版了一套幽默小说系列,一共四本,这些小说作品语言幽默诙谐,用夸张的手法编织出一个个看似离奇却又仿佛近在身边的故事。故事乍一看能逗得人哈哈大笑,别说孩子,就连大人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不仅得益于作者的幽默,也得益于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夸张。这种夸张形式多变,妙趣横生,让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让矛盾更加尖锐,让幽默  相似文献   

3.
我来当馆长     
2020年夏季最闷热的那天,我坐在县委会议厅的最后一排很有心情地享受着空调送出的冷风.我知道,满屋子的人尽管表现得都很平静,但没有人会比我有更好的心情.主席台上空荡荡的,只有一个麦克风孤独地伫立着.前排落座的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领导十四五个,每人都是一杆秤,舵名"档案馆长竞聘者"将像西瓜一样被他们秤个一五一十.  相似文献   

4.
张雯 《出版广角》2015,(2):116-117
城市,也许就是一座装满孤独的牢笼.越繁华,就藏有越多的故事;越多的故事发生,就衍生出来越多的孤独.这些孤独写在街边的角落、窗户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纽约客的孤独,被安·比蒂——当代美国文坛中才华横溢、成绩斐然的女作家——写在《纽约客》上,被她暗藏在她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里.  相似文献   

5.
章翔 《大观周刊》2011,(39):256-257
产品一旦打上文化的烙印,就会产生很高的附加值,消费者也愿意为这附加值多花钱。因此,一个成功的广告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一个广告是否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影响,主要是看该广告的深度如何。广告的文化底蕴越深厚,广告做的就越深,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就更更深刻。  相似文献   

6.
盗版是困扰中国出版管理部门乃至中国政府多年的问题,大家都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探寻原因,寻找对策.盗版的直接目的是追求非法利润,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尽管这种行为有时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因此,对盗版问题进行经济分析,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解决这个问题找到正确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韩曙 《出版参考》2006,(35):53-54
美国超市:信任顾客 美国地广人稀,因此超市一般都没有楼层,面积宽,空间高,整齐地排列着高高的货架,用叉车取放商品,门外则是可容纳几百乃至上千辆车的停车场.由于很多大超市位于比较边远的郊区,需开车前往,为了让顾客少跑冤枉路,几乎能想到的东西在超市里都有卖,而且大多捆绑销售,还常常打折.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13)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网络对社交孤独的影响,探明网络使用和社交孤独双向影响的机制。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的社交孤独感及其投入三类七项网络服务使用行为的频率:1.社交型行为:使用社交网站、在线即时通讯、玩网络游戏;2.休闲型行为:观看网络视频、浏览购物网站;3.信息型行为:浏览学术网站、浏览新闻网页。检验交叉滞后中是否存在的因果联系。结果发现,使用在线社交网站、观看网络视频和浏览购物网站时间可以正向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社交孤独;社交孤独可以正向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浏览购物网站和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在线聊天、浏览学术网站、浏览新闻网页与社交疏离感没有显著效应。不同的网络行为与社交孤独之间关系并非一致的,观看网络视频和浏览购物网站行为会导致社会孤独,而社会孤独又会促使个体出现更多的浏览购物网站和玩网络游戏行为。  相似文献   

9.
孤独的感觉     
千树 《档案管理》2005,(2):95-95
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在一些最关键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人都无法帮你,朋友满天下也去除不了孤独的感觉。到头来,当你在生命的尽头,亲朋好友围着你泪眼相看时,你反而更加孤独地面对黑暗的终点。整个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无边无沿又静悄悄的宇宙之中,人类在地球这只孤舟中虽然折  相似文献   

10.
安华 《出版经济》2004,(11):64-66
有许多杂志批发商继续努力发行纸皮书,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有700多家纸皮书书店,他们还承诺,在超市内单独设立微型书店,这样把图书到处铺开,会有很大的现实潜力,并且首先在诺福克弗吉尼亚新鲜农产品超市连锁店试行,然后扩大到各地.  相似文献   

11.
华莱坞公路电影的崛起有如下意义:它已经成为了公共话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中对于孤独者的刻画会对受众的经验建构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以流动的时代以及集体的失联为社会背景,如何处理三个自我以及与之对应的三重关系,是每个人在面对孤独时所必须去面对的问题。在对影片中孤独者如何处理自我与外在关系进行分析后,本研究认为华莱坞公路电影的整体调性是积极的,在孤独问题的处理上,包含着对关系的自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孤独六讲》,有人称“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果不其然,“其实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这样开宗明义的句子直接抛在了书的最前端.蒋勋这回看来是要动真格儿了.不过《老子》有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相似文献   

13.
社交机器人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交网络中,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交往日益频繁,这种准社会交往行为会让人变得更孤独吗?本文研究准社会交往、媒介依赖如何对孤独感产生影响.采集并分析微软小冰用户数据(N=2886)的结果显示:媒介依赖在准社会交往和孤独感之间有显著的遮掩效应.在准社会交往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上,社交机器人用户的准社会交往程度对孤独感的直接效应均是负向影响,但通过媒介依赖路径后的效应是显著正向影响,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遮掩效应显著,即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准社会交往程度越高,越会对社交机器人产生媒介依赖,而这种媒介依赖会加深用户的孤独感.研究者认为,尽管准社会交往普遍存在于人的媒介使用中,但它可能并不是"原子化的个体"减少孤独感的有效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笔者所在城市的各大媒体,都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工商部门重点对9家超市和各菜市场上销售的牛肉注水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结果在5家超市里发现了注水牛肉,而菜市场抽查的情况明显好于超市. 检查9家超市,竞然有半数以上卖注水牛肉,正如一家报纸的标题所言,这确实让人"惊"!按照阅读需求心理,读者看到这样的消息,震惊之余,最想知道的就是:到底是哪5家超市在卖注水牛肉?  相似文献   

15.
有许多杂志批发商继续努力发行纸皮书,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有700多家纸皮书书店,他们还承诺,在超市内单独设立微型书店,这样把图书到处铺开,会有很大的现实潜力,并且首先在诺福克弗吉尼亚新鲜农产品超市连锁店试行,然后扩大到各地.  相似文献   

16.
一说到文化,人们想到的总是诗歌、戏剧、小说、音乐、绘画或者饮食、服饰、建筑等,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人名.其实,人名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比如,人人都要为自己或孩子取个好名字,而所谓好名字就是既好听又有意义,不但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给人带来好运气.  相似文献   

17.
春节来临了,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开始人头攒动,商场里、超市里、农贸市场里开始热闹非凡,热闹映衬的是隆重,隆重背后则是人们心中的浓浓春节情.抚今思昔,人们也深刻感受到春节背后的"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多出精品。这一口号于五、六年前在新闻界提出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新闻界改革开放发展步伐加快和社会的进步,无论是新闻媒体自身还是广大读者,都对精品新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企盼有更多的精品新闻涌现出来。新闻要多出精品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的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中,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必然会产生许多困惑甚至是对立,这些都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编辑学理论研究已足足经历了十个年头的时候,1995年9月下旬,中国编辑学会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在四川共同召开了’95全国编辑学理论研讨会.这个研讨会以比较广泛地展现出编辑学学科定位问题上的理论分歧,显示了编辑学研究正在深入发展的现状.从三十位与会者向会议提交的二十篇论文和一些有准备的发言中可以看出,研究者在编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编辑与出版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上都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与前些年的分歧相比显得更加深刻,更具有理论意义.下面就将会议涉及的一些重要的争论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陶晓静 《传媒》2015,(6):62-63
什么样的专题类电视节目才能更打动人?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这是很多电视人都会提出的一个问题.专题类电视节目中宽泛的视野、空泛的描述很难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具体的、细致的细节,才会使专题报道深深地印入观众的脑海. “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更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电视节目的细节指的是在新闻现场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象征意义,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