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劳动心理学也称是職業心理学.不明白职业心理的,以為职业問題不過是生計問題,职业教育不過是喫飯教育,這未免把人類的心理與社會的事實看得太簡單了.其實勞动的動機,不必是金钱主義,勞动的  相似文献   

2.
审美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审美心理学也是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有人把审美心理学作广义的理解,使它等同于心理美学、文艺心理学等.研究审美经验是必要的,而研究审美经验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是对审美心理要素的描述,也就是人们常常论及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朋友,你可是一位终日手执教鞭传播知识与智慧的教师?也许你手里拿的不是教鞭,但却关心教师,熟悉教坛,与教育有缘吧!那么,朋友,请你拿起笔来,参与以师德建设为内容的征文,来揭示教师这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和生活,来描绘‘自己’或‘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心灵世界吧! 哲人们说: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大师。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美好的赞誉,同时也给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们提出了首先塑造好自己的任务。他们之中不少人已经无愧于哲人们对这一职业的赞誉,和各行各业的‘星’一样,为神州绚丽的蓝天献出了光和热,然而和别的‘星’相比,他们的生活、工作,他们的精  相似文献   

4.
园林规划的是人们的体验,因此就从人们对色彩的感觉入手研究色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人类虽然种族不同、肤色有别,但是具有共同的生理机制;共同的生理机制和生存环境使人类在对外界事物的感应心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根据实验心理学研究,人们在色彩心理方面确实存在着共同的感应.这就是色彩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外社会心理学界有两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的密切注意,这两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就是赌博行为和物品滥用.对这些两个问题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的心理学更加关注影响人类幸福的不利因素,使得更多的人享受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小组在一个报告中说:“这种能够感受他人、体察他人感受的神经学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同感’,在人类社会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感”就是将心比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是要有一颗体察之心。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具备这种“体察”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受的心理品质十分重要,它应该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7.
张奇 《学语文》2012,(1):4-6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沧述了套板反应:“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术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这其实就是要求文学的语言要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这些套板反应,使语言常有“新奇的意味”。这其中有一个语文的创新和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陌生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与劳动分不开的。社会主义美丽的大花园是要靠劳动建造起来的。可以毫不費力地吹成一个五彩的肥皂泡,但并不能吹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創造了人类世界,只有劳动才能創造社会主义。“千百万人都衷心向往着社会主义社会美滿幸福的生活。可是,有这样一些人,当談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話’、收音机、沙发、钢琴、汽車等等的时候,他們兴奋異常,真是‘美得很’;一当談到‘艰苦奋斗’、‘增产节約’、‘辛勤劳动’等,就不大起勁;似乎講社会主义就不应当再談这些‘倒霉’的字眼,免得使人听起来太不入耳,太不和諧了。”(学习1954年第五期許邦仪:論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  相似文献   

9.
心中的天堂     
"各位乘客,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天堂1号’东南方向1千米处。据史书记载,此处在公元2100年之前曾是一片沃野。"导游小姐声情并茂地介绍着。"请问‘沃野’是什么?"一个小女孩问道。导游不好意思地笑笑:"这我也没见过。不过‘沃野’就是肥沃的田野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态心理学的生态危机观点,透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站在心理学的立场上,分析环境危机在个体心理层面的成因以及解决途径。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求所有人都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可持续的发展观才是必然的选择,而生态心理学正致力于改变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这也正是生态危机的解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永 《考试周刊》2013,(82):14-14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人类最神圣的职业,这是因为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所以。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说道:“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所谓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就是学生对学习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动.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做和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主观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物的特点.”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由于人具有根据自觉的目的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心理成份是很复杂的.从各种心理成份对掌握知识发生作用来分析,可以化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和社会正常的或异常的行为表现。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本着职业学校学生处于青年初期生理上的变化促使心理发生改变,开设心理学从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意识训练等方面进行疏导教育,让他们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是非常重要的。现就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增设心理学是否可行进行剖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味"的提出,则是这一特点落实到语文课堂最显性的标志.什么是"语文味"?从程少堂老师首次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许多老师都对"语文味"发表过自己的见解.王崧舟老师的一番话颇有见的:"‘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如何营造出馥郁的"语文味",笔者就借名师的课堂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又云:“先足够的退到我们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这就是以退为进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我们解证数学问题时的唯物辩证思想的一种体现.1从抽象退  相似文献   

16.
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评出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4名私营企业负责人,这是私营企业主首次获得这个奖项。为此,盛大林先生在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青年话题”版著文认为“这个突破为‘劳动者’正了名”,他的理由是:“‘劳动者’就是以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是否为‘劳动者’,本来与劳动岗位和单位的性质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7.
荣格《分析心理学与诗的艺术》说:“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艺术,象其它所有的人类活动一样,出自心理上的动机,从这个角度讲,它是心理学研究的合适对象。不过,这个结论也给心理学观点的应用作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限制:只有艺术形式的处理过程这一方面,才能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构成艺术基本性质的那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鲁迅曾翻译过一本俄国契诃夫的《坏孩子及其他》的小说集。他为这本书写了如下广告:译者在前记里这样说:“这些短篇,虽作者自以为‘小笑话’,但和中国普通之所谓‘趣闻’,却又截然两样。它不是简单的只招人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还剩下些什么——就是问题。生瘤的化装,蹩脚的跳舞,那模样不免使人笑,而笑时也知道,这笑是因他有病,这病能不能医。这八篇里面,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但作者自己却将这些指为‘小笑话’,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他谦虚,或者后来更加深广,更加严肃了。作者观察的广博,思想的阴郁,一股沉阴气息,使读者…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在于对行为原因的解释,如果一种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在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上存在问题,那么这种理论就是失败的.心理学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了这一点.在心理学的历史上,那些致力于解释人类动机并以形成系统的动机理论作为其理论内核的心理学流派,最终能够对心理学以及多个邻近学科产生深刻的影响;反之,那些试图摆脱对动机进行探究又试图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规律的心理学流派,就算一时间通过颇具吸引力的形式博得人们的支持,但终究未能从思想的层面上加深对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我在“求实篇”专栏里发表的两篇论“差师”的文章,引起不少同志的共鸣。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周健同志给我来信说,“再论‘差师’,理已说够。接下来的问题是,既是‘差师’,怎么不走?‘差生’可以留、可以教,‘差师’则不能留,误人子弟!职业素养,其中主要就包括人文素质低。你看,现在初高中文科一类作副科教,我想发展下去,人缺失的是人文教养,这方面知识先天不足以后就会出问题,年轻一点的‘差师’,毛病就出在此。说道理,人家比你懂呢,可就是这模样。你奈何得了?不是家长都不敢说一句么?全倒过来了。”周健同志实际上已经提出一个新问题,就是“差师”产生的原因,他也作了一些分析。我却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