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国民政府的积极倡导是抗战前后西北农田水利兴起的重要因素,1929年前后西北大旱灾的刺激是直接诱因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既给它拭是供了机遇,又决定了它的被迫性和局限性。抗战前后西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不仅缓解了1929年大旱的灾情,引发了内地金融界的投资兴趣,提高了战时西北大报方农业的抗灾能力,而且开启了西北农田水利近代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2.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步伐,是发展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本文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0年年初,云南省遭遇百年一遇的旱灾,经济损失巨大.农田水利在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保证农民生产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云南农田水利存在蓄水工程老化失修、灌溉工程建设落后、盲目追求水电开发、水利投入城乡差异大、农田水利投资困境以及运营低效率等诸多问题,需要积极发展“五小水利”,提高灌溉技术,从明确各投入主体地位作用、改革管理运营机制等方面人手,提高农田水利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的开发大致可分为抗战前后两个阶段,其开发决策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有三点东北沦陷,民族危机日益严峻,要建设救亡图存的大后方;开发西北,解决西北的各种社会问题;防止苏、日、英三国在西北另起图谋.从抗战前后南京国民政府要员发表的种种演说,各种考察团的报告,相继通过的各种开发决议,由此可以归纳其西北开发决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发展交通、兴修水利、开发矿产资源、移民垦荒等.  相似文献   

5.
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关头,蒋介石立足于西北是民族发源地和国防重地的优势特点,抓住了复兴民族和建设后方根据地这一关键问题,先后以西北为长期抵抗之后方根据地、复兴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建国的根据地相号召.这一号召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对确立后方根据地、发扬民族精神及支持长期抗战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对国内兴起的开发西北思潮也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关头,蒋介石立足于西北是民族发源地和国防重地的优势特点,抓住了复兴民族和建设后方根据地主一关键问题,先后以西北为长期抵抗之后方根据地、复兴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建国的根据地相号召。这一号召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对确立后方根据地、发扬民族精神及支持长期抗战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对国内兴起的开发西北思潮也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害、坚持抗战,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条例和暂行办法,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边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经济建设是中国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由于战时在后方的经营上存在重西南轻西北的倾向,西南的建设成果显著,因此目前的研究大多以西南为主,对西南经济建设的考察比较全面深入;对西北的研究则相对比较薄弱。本文试从宏观上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抗战初期,西北建设作为大后方经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抗战后期,开发建设西北则逐渐演变成了当局进行政治斗争的借口之一。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迁至陕西城固,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在抗战的岁月里,国立西北师院秉承北平师大诚笃朴实、艰苦奋斗的校风,在推行民众教育、服务地方建设、加强本校的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西北师院在师生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在各国立西北高等院校的前列,甚至和各国立师范院校相比,也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相继沦陷,农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满足抗战对棉粮不断扩大的需要,国民政府开始将眼光投向比较闭塞落后的西北,将"开发西北"付诸实践,并通过发放贷款、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开垦荒地等措施,促进了西北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力的支援了抗战。但由于国民政府缺乏"建设"西北的决心,使得整个西北农业开发取得的成效有限。  相似文献   

11.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之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之需。建国初期,贵州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之下,通过整修和恢复原先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对我们今天农田水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28年成立的华北水利委员会是以科学方法进行水利建设的新式水利行政机构,主要负责华北防洪、灌溉、航运、水力及其他水利工程事宜。该会成立后在华北水利测量、水资源勘测,以及引水灌溉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制定水利计划、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华北水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唐代西南地区农业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不但对前人水利设施进行制度化维护,而且结合本地特点修建新的水利工程,使得水利工程形成以都江堰工程为核心的灌溉体系和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的特点。这些水利工程承担了灌溉和航运的任务,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因:一是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二是政府重视农业。对我们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有重要启示,第一,注重资源税,调控用水,发展农业;第二,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第三,鼓励民众参与水利建设;第四,健全水利管理机构,构建覆盖水利建设体系的法律法规,着重落实责任,重在执行;最后,水利工程建设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经济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鄂北岗地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北岗地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主渠道不畅通;最大的瓶颈是建设维护水利设施的投入少、投工难;最难啃的"骨头"是水利条件较差、干旱严重的局部区域;最棘手的矛盾是水费收取和水价确定问题;最急需研究的是如何做到多部门效益的最大化。鄂北岗地区域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把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水利条件的战略举措来抓;坚持多渠道融资,倾力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坚持依靠基层组织,依靠广大群众,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兴水的路子;坚持兴水与节水并重,建设水利工程与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并举;处理好供水、管水、用水的关系。鄂北岗地水利建设应从加快推进引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启动实施鄂北岗地东西高干渠、唐东补水、长山泵站等三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疏浚和修复干、支渠为重点,全面恢复各灌区灌溉能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管护;强化基层组织责任,教育组织农民群众,全民兴水,全面节水;争取把鄂北岗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为全省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地区农业产量的丰收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由于主客观原因使省域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不平衡性,例如,同属中部地区的河南与安徽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很大差异,河南的基础水利建设属于全国先进水平,而安徽则相对较弱。通过对河南与安徽两省水利设施建设现状的对比分析,提出财政拨款地区统筹、产权主体县乡明晰、政府区域性宏观调控等措施,以促进安徽省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成果.既是新形势下提高灌区工程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案设计、资金投入、组织实施、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合理运行、整修完善等环节,要求可操作性很强。笔者通过宝鸡峡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进行了深入思考,只要以不断改革的精神,切实加大维修养护力度.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加强日常维护,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工程管护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普及化,就能促进水利工程设施良性运行,为灌区经济发展服务,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云南高原的生态环境继续遭到破坏,水旱灾害十分严重,对水利开发有着迫切的要求。通过调整水利机构,颁布和修订水利政策,拓宽水利筹资渠道,应用近代先进水利技术,云南高原在水力发电、机械排灌、较大水库、河渠疏浚、自来水供应等方面有较大进步。水利开发不仅改变了自身的状态和功能,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而且缓解了云南高原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生态灾难。但是,水利开发又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生态环境的退化。只有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水利开发才能真正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结合广西水利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以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契机,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综合职业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作为课程建设的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水工建筑物》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黄土具有大孔性,垂直节理发育,主要由粉土颗粒组成等特点,因此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对它的调查研究,对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和工程建筑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