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常情况下,俄语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性、数等形式上协调一致.但有时,主语和谓语之间,在语法属性上,并不完全保持一致,有些谓语的形式只是约定俗成的.本文拟就名词作主语、代词作主语,数词作主语、动词作主语、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简缩词作主语、不变格的表示地理名称的专有名词作主语以及各类词组作主语时,谓语与之协调一致的一些特殊情况作论述.  相似文献   

2.
当主语是由含集合意义的名词,数词名词词组,带有同位语,братссестрой词组等形式表达时,谓语性数词的使用有时是很难判断的。文章就数词名词词组作主语时,谓语与主语的一致性联系作了详细的分析,有助于提高俄语学习者的俄语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形谓句的研究都是以谓语为中心,忽视了主语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以主语为中心,对比探讨了汉日形谓句主语对谓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主语是人称名词时,汉语谓语形容词的使用比较自由,而日语会有一定的限制;汉语事物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可以是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状态形容词,而日语多使用属性形容词;汉语谓词或谓词短语作主语时谓语形容词多使用评价性语气的性质形容词,而日语根据主语的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句子成分中经常充当主语成分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经常充当谓语成分的是谓词或谓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包括数词、数量结构;充当谓语的除谓词和谓词性词组外,还有名词性的词组,其中包括数量结构也可以充当谓语。下面就数词、数量结构是“一”的充当句子或结构中主(宾)、谓语成分的情况,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谓词性小主语主谓谓语句指的是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大主语,由谓词性成分充当小主语,大小主语之间为陈述关系的主谓谓语句。这类主谓谓语句在整个主谓谓语句系统中产生得比较晚,它的形成过程与词汇复音化等韵律句法学现象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词汇复音化使得谓词性成分的名化程度加深,从而使谓词性成分可以更加合理地出现在小主语位置上;其次,复音化引起汉语句子韵律结构的变化,使得有些句子的韵律结构和句法结构不一致,从而增加了句子重新分析的可能;再次,汉以后话题标记"之"的衰落,使得无标记的主谓结构作主语的句子大量增加,这也增加了这类主语从句向主谓谓语句转化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0. 1 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及动诃性短语、形容诃性短语)在作主语或宾语时,其语法性质同其作谓语时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谓词作谓语时是描述性的,作主语或宾语时是指称性的; 二、谓词作谓语时,其前不能直接出现充当定语的词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则可以。这两个方面是具有普遍性的。至于有人提出的“全部或部分失去了谓词的语法特点”了、“可以跟名词组成联合结构”了、“可以用名词或代词复指”了之类,要么是  相似文献   

7.
动词性主语句是指以光杆动词或者动词的各种扩展形式作主语的句子。它要求谓语必须是对主语进行判断、评述等。就动词性主语句的主语部分而言。光杆动词、动词的各种扩展形式都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但不同形式的动词性词语作主语的自由度并不相同。同时,动词的不同形式、不同次类的动词作主语的潜在能力、实现形式、出现频率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动词能不能作主语、宾语,这个问题,过去语言学界是有争论的,意见一直没有统一。但大多数的语言学者,赞同“动词也可作主语、宾语”这一说法。杨荧郁同志在《小议“动词可作主语、宾语”》一文中(见《湖南教育》一九七九年第七期),提出:作主语的应当是名词、代词及其词组,要取消“动词也可以作主语、宾语”之类的概念。对此我提出以下不同意见与杨荧郁同志商榷。动词可不可以作主语?要弄清这个问题,请先看下列句子:干就是学习。跑已经来不及了.研究很重要。不吃是很高尚的。吃了是很卑鄙的。活着就要革  相似文献   

9.
所谓“兼语式”,就是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所谓兼语词组是由“宾语兼主语”这种成份构成的一种词组。(黄伯荣《现代汉语》)如“请他来”,“他”是兼语,是“请”的宾语,兼作“来”的主语。从整个句子角度来看,兼语句有两个谓词,后一个谓词可以同前一个谓词的宾语发生主谓关系。下面的句子,是现代语法学界公认的兼语式: (1)你叫他马上来。 (2)大家选他当代表。 (3)他有个妹妹在大学念书。 (4)我请你写一篇文章。 (5)这件事使我非常着急。 (6)班长命令我们开炮射击。这种句式是古亦有之的。在我国先秦时期的  相似文献   

10.
从语法功能来看 ,“莫”是作主语和状语的。“莫”字后面出现“者”字词组的时候 ,“者”字词组便充当名词谓语 ,“莫”字作主语。“莫”作主语时 ,是代词 ;作状语时 ,是副词  相似文献   

11.
“势必”作为副词,与它作为跨层结构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势”丧失了作主语的功能。判定“势必”虚化的形式标准只有一个,即上下文中存在取消“势”的主语资格的语言成分。我们将副词“势必”的产生时间界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成词的句法环境是“势必+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代词是中学英语重要语法内容之一,也是高考重要考点,其热点考查内容如下:一、考查对人称代词的判断考点说明:人称代词主格常作主语,人称代词宾格常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作主语的人称代词若用于无谓语动词的句子应用宾格形式代替主格形式。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主要作定语,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具有名词功能,可作主语、宾语和表语。反身代词可作动词宾语、介词宾语,也可放在联系动词后面作表语,还可作主语或宾语的同位语来加强语气,意为自己、亲自。作主语同位语时,反身代词人称与主语一致,可放在句子末尾也可放在主语后面;作宾语同位语时,反身代词人称与宾语一致且放在宾语之后。  相似文献   

13.
谓词性成分的音节数量和结构方式等节律形态制约着它们充当主、宾语的功能。就音节数量而言,单音节谓词的光杆形式用作主语时受到的限制较多,但可以相对自由地用作宾语;双音节动词与形容词在词汇化过程中都实现了功能的增值,它们一般可以单独用作主、宾语。同时,谓词的复杂形式,随着其语义内涵的增加,指称性也相应增强,用作宾语的频率和自由度更高。就结构方式来说,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在结构类型上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谓词性主语中定中结构占绝对优势,谓词性宾语中动宾结构所占比例最大。统计结果表明谓词性主语的指称性强于谓词性宾语,在句法上指称性愈强的结构愈容易出现在主语位置上。  相似文献   

14.
<正>主语是句子的主体,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语是一种实体,是事物性的,所以实体性、事物性是主语的本质属性.从句之所以能作主语,是由于它的名词性特征与主语的事物性相吻合.一个主谓结构独立起来就是一个句子,当它不能独立而作为一个成分进入到一个句子中时,它就是一个从句.从句作主语时叫主语从句,含有从句的句子叫主从复合句.英语的主语从句需要关联词引导,其关联词大致可分为单纯连词,连接代词、连接限定词和连接副词,其基本结构是:关联词+主语+谓语.如果关联词在从句中作主语,其结构则是:关联词+谓语.当从句作主语时,主句中的谓语部分常是“系+表”结构.在现代英语中,为了使句子结构平衡,常用先行词“it”作形式主语,将主语从句后置.  相似文献   

15.
动词不定式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语法内容,也是大家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动词不定式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可以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以及宾语补足语和主语补足语。下面笔者将其常见考点作一归纳:一、不定式在句中经常充当的成分1.不定式作主语如果作主语的不定式太长,则常用it作形式主语,再将充当真正主语的不定式后置。例如:(2001上海,33)In fact is a hard job for the police to keeporder in an im portantfootballm atch.A.this B.that C.there D.it解析:答案为D。it是形式主语,代替作真正主语的不定式“to…  相似文献   

16.
概念与分类 名词性从句相当于名词,可分别在句中作主语、表语、宾语和同位语。因此,名词性从句可分为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相似文献   

17.
第十六讲 二十三、答李翊书 1.道德之归也有日矣之:构成主谓词组作主语。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相似文献   

18.
除了名词与代词都可以作主语外,英汉两种语言在对主语语类选择上似乎有着明显的不同,然而,本文试图证明这种不同只是表面的,实际上英汉两种语言中,主语都只能选择[+N]性成分,而不能选择[+V]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孤立地看,“人立”、“蛇行”、“蚕食”、“狼吞虎咽”、“龙盘虎踞”、“星罗棋布”、“土崩瓦解”、“蝇营狗苟”……都是名词和动词的组合。而名词置于动词之前往往用作主语,与动词构成主谓词组。但在古文献中,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放在实际上下文里,这些名词往往已经改变了通常作主语的功能.而用作状语。与动词构成状动(状谓)词组。即名词修饰动词。这在古文献中屡见不鲜,不属临时的活用,而是屡见的常用,所以一般不宜归人词类活用。不过,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这种名词修饰动词的用法比较特殊。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名动组合”。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小+谓词(词组)”这一结构中,一部分可以改变词性构成名词,还有一部分仍然保持其谓词词性不变。本文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小+谓词(词组)”这一结构中仍保持其谓词性的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小”在这一结构中的构成及作用,并通过调查发现这一结构目前主要用在口语当中,各语法小类的使用场合略有不同,在口语使用范围上也有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