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网络时代的迫切要求。这有利于保护著作权人和与其相关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优秀作品、表演和录音录像制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经过初步学习《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现提出7点建议,供有关立法部门参考和广大著作权人思考。1.建议删去条例草案第四条第五款。将图书、期刊等作品,赋予公共图书馆可以在网络阅览系统供馆内读者阅读馆内收藏的已发表的作品。这扩大了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客观会侵犯著作权人及其相关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侵犯期刊的汇编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因特网不能成为盗版者的“乐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传统出版而言 ,网络出版方便、费用低廉、传播速度快且发行范围极广 ,是一种未来的出版趋势。然而 ,这种因特网上作品传播的变革与扩大 ,又为盗版、侵权著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著作权人来说 ,因特网有可能是一场恶梦。正因为将作品上网传播及复制的便利 ,任意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搬上网与人“共享” ,用户则免费将网上的作品下载的现象在因特网上十分普通 ,较为著名的华人作家的著述均能在网上找到。以至于有人惊呼 :因特网难道是盗版者的“乐园”么?我国《著作权法》是1990年颁布、1991年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3…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输中的版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品以数字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已成为作品传播和使用的重要方式。无可否认 ,把作品搭载到因特网上向公众传播应属于著作权人的一项专有权利 ,但网络环境使传统版权制度中的“固定”、“复制”等基本原则和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而传统的版权制度已无法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将网络传输纳入版权保护 ,如何规范网络传输行为 ,已成为版权界研究的焦点。1 目前的几种方案1 1 以发行权涵盖网络传输1995年 9月美国公布了信息基础设施工作组的《知识产权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工…  相似文献   

4.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次技术革命都带来在新环境下如何解释和适用版权法的复杂问题,因特网也不例外。因特网带来了著作权人和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作品使用者之间新的利益平衡问题。本文论述了作为实现著作权人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平衡的一个重要的杠杆——合理使用制度,以及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年,涉及因特网的知识产权诉讼接连不断:网民陈卫华诉《电脑商情报》未经授权刊登其作品《戏说MAYA》案、北京瑞得在线诉四川宜宾东方信息公司“因特网主页侵权”案、王蒙等六位作家诉北京在线侵犯著作权案……这三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向学术界提出了“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这个全新的课题。在传统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对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简单地说就是: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不得任意使用其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中公开发表的作品(法定合理使用的情况除外);不得在上面署名;不得对之歪曲、篡改;另外,在…  相似文献   

6.
人际传播视野下的网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武  白京 《青年记者》2005,(12):65-6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人际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正如“语彭兰”讲的那样:“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可能超过对网络大众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擅自铸造数字作品非同质权益凭证(NFT数字作品)进行出售侵犯著作权人何种专有权利,理论上存在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两种不同的观点。NFT数字作品的出售虽然更接近于发行行为,但以发行权控制存在“无作品载体”的法律障碍;以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制虽然可以消除这个法律障碍,但是,一方面这个权利难以契合著作权人遭受的实际损害,也难以进一步控制非法铸造的NFT数字作品的转售行为;另一方面因为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难以适用,交易合同就可以任意阻碍合法铸造的NFT的转售和流通,这会带来更多的法律问题。将发行权的控制范围予以扩张解释后适用于NFT数字作品交易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徐磊 《青年记者》2016,(34):68-71
微信平台的著作权问题与著佐权之辩 近年来,越来越快速便捷的作品网络传播不断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著作权人利益和公众知情权利益、社会信息传播利益关系的思考和争论.2015年10月,美国上诉法院支持了两年前由下级法院作出的裁决,认定谷歌数字图书馆项目并未侵犯图书作者的版权,其依据是本案对书籍的数字化复制因其“公开显示的文本有限”,故其“披露出来的内容不会对受保护部分的原作形成很大的市场替代作用”,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洁凤 《图书馆论坛》2006,26(4):118-121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可避免涉及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保护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方面主要涉及信息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复制权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文章论述通过成立版权集体管理机构、传统版权交易、实行“法定许可使用”、扩大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使用者发布要约、授权要约等六种方式取得作者授权而避免侵权。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网络出版,具备充足的数字化作品是第一要素。由于现有的版权作品的数字化是网络出版活动中获得作品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看待数字化行为的法律性质就成为首先明确的问题。 作品的数字化是作品的一种使用方式,理所当然由著作权人享有专有权。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作者享有复制权、翻译权和改编权。作品的数字化属于使用权  相似文献   

11.
NFT数字作品交易作为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技术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丰富数字经济样态、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然而,如何界定NFT的法律属性,怎样有效规制未经著作权人授权而擅自将其作品非同质代币化并进行出售的行为,成为著作权法领域亟待回应的问题。对此,应当将NFT视作访问作品的网络链接和法律上的访问权利凭证,出售擅自铸造的NFT数字作品的行为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间接侵权。与此同时,应在立法层面坚持发行权“作品载体所有权转移”之要件,在司法层面正确适用“向公众传播作品”要件和著作权侵权主观要件,以更好地治理NFT数字作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作权人有权在因特网上自行传播在法定许可范围内的作品,有权许可他人传播作品,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传播作品。由于我国网络信息纠纷多且网络状况复杂,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又相当缺乏,同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尚未出台,现实生活中信息网络传播侵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且花样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因特网(Internet)对人们的工作、日常生活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特网是一种信息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体。然而,这种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在传播方式上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学者称之为报纸、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作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在传播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修订的《著作权法》,明确将“信息网络传播权”加入著作权人权利范围。《著作权法》规定“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已经颁布,并自2002年1月1日施行。2005年4月30日,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签发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并于5月30日起实施。《办法》的及时出台,为行政执法、打击网络侵权、维护网络世界中的知识产权秩序带来了希望。但《办法》主题都是围绕互联网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政保护,并未涉及互联网著作权的其他权利保护,例如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保…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作品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已成为继传统方式后的一种重要的作品传播手段.网络出版技术和传播方式给出版单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如何解决传统出版业对接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就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网络环境下维护著作权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对其进行限制也是著作权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其功能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如何平衡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利益,重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网络版权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数字化作品(digitized work)在因特网上传播成为可能。并且,因为它在信息传递、拷贝和利用等方面的种种便利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当然,也由此引发了作品在网上传播等的知识产权问题,对我国现有的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挑战,与此有关的讨论和研究是近几年来法律界和图书情报界的“热点”之一。 作品在因特网上的传播涉及到许多版权问题“,本文仅就作品的“上载”(up load)和“下载”(down load)等问题,结合有关法律规定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版权法赋予版权人一项新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却没有明确规定对版权人的网络传播作品的权利予以限制。数字图书馆建设受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制约,面对“海量作品”的“海量授权许可”,使其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的主体性质仍为社会公益事业,应该得到较为宽泛的例外。  相似文献   

19.
一、网络版权问题很多出版社最初都是试探性地开展网络出版业务的,没有过多地考虑网络版权的问题,但随着网络出版如火如荼地发展,近年来,一些出版社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著作权人提起的侵权之诉,这些促使出版社要妥善解决网络出版的版权问题。目前我国网络出版的版权方面问题主要有如下三个。1·出版单位和作者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里是否有网络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200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重新颁布后,才有了“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说法,也就是说,在2001年以前的图书出版合同里根本不可能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条文规定,因此,从…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种原因,并非著作权都由权利人直接行使。在实践中,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机构和代理机构在帮助著作权人行使权利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所谓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是指众多的著作权人通过一个统一的机构,并以这个机构的名义,共同向作品的使用者行使自己的权利。著作权的集体管理首先是针对音乐作品而兴起的。目前,世界上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对权利的管理,已不局限于音乐著作权,而扩大到美术作品的延续权和文字作品的影印复制权等。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接受著作权人的授权;代表著作权人同作品使用者谈判,并发放使用许可证;监督、检查作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