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一、文化活动中编辑选择的意义人类文化的进步也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在人类文化活动中,社会各成员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参与文化选择,唯有编辑选择与众不同,它不是代表任何个体,而是以社会文化代表者的资格进行文化选择,而且它也区别于作者的文化选择,处于各种选择的最后、文化传播之前的把关选择位置上。编辑选择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人类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它以纸张书报刊和电子书报刊为载体,及时地传播着各种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对高品位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健康的文化消费机制,导引和规范着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使之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3.
编辑与传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世涛 《编辑学报》1995,7(3):161-164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因而倍受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谁掌握了最新的科技信息,谁就掌握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一种专门媒体,具有复合的传播功能,充当社会发展的先导。从传播角度看,作者是信源,读者是信宿,编辑则是传播媒体的管理者(也可称之为传播者),通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构成整个编辑活动,将信源(作者)与信宿(读者)自然而通达地导联在一起。编辑的神圣使命就是将信息聚集、加工,构造出最佳通道,进而对科技信息进行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4.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队伍是构成媒介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媒介组织最重要的构成主体.编辑队伍的构成、人员的素质及其选择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的行为均决定着媒介机构的工作绩效,决定着媒介物是否能在群雄竞起的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充足空间,并形成媒介物自己的品牌与强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编辑活动中的选择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活动是一种以优化为目标的选择活动。各种文化创造经过选择优化而得到传播和发展。文化就是经过选择得来的价值。在编辑活动中,选择优化更有特殊的意义,它是编辑活动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社会功能,也是编辑活动的普遍规律。一编辑活动起源于文化资料、文献典籍的选择整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编著逐渐分离,选择优化便成为编辑人员基本的专业活动,并贯彻于编辑过程的始终。选择与优化各自取得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地位。优化不仅是选择的目标,也成为编辑活动的一项任务,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在编辑总体构思阶段,编辑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广泛了解出版文化信息,汇集、选  相似文献   

6.
传播场也许是一个新问题。然而,传播场中的基本关系是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编辑天天与社会上的作者和读者打交道,其实就是和传播场打交道,所以这又是编辑人人熟悉的事。我们现在用一个新名词来概括,为的是使编辑学对社会上作者和读者的诸问题有一个总的概念,从而利于深入研究。实际上,无论是编辑影响社会,还是社会影响编辑,一般情况下,都必须通过作者和读者为其基本构成要素的传播场这个中间体。离开传播场去谈论编辑与社会的关系,就显得空洞,因而流于无益,而编辑的社会活动的规  相似文献   

7.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活动,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期刊是向社会、向企业传播文化的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创造具有独造性的智力产品的人。作者的思想、学识和风格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和价值,而编辑则根据期刊的宗旨,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书刊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稿件,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了可以传播和保存的刊物。作者提供的稿件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作品;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在读者群传播、交流,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决定了作者的命运,所以编辑的支持和帮助对作者很重要,作者可以根据编辑所提供的读者信息、出版信息,制订和修改自己的撰稿计划。另一方面,编辑...  相似文献   

8.
传播的流向有三:单向传播、回应传播和相向传播。编辑作为传播者,在这三种流向所构成的传播场中发挥作用。编辑作为出版部门即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管他是否与读者有直接接触,事实上他在整个社会信息传播和反馈体系中,和读者、作者是双边关系。单向传播,即传播者与接受者不发生直接的交流关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或许有不发生直接交流的现象,但间接交流的情况却是存在的,读者通过对社会群体的交流反馈或反射到编辑身上,这就构成了客观存在的回应传播。  相似文献   

9.
人对信息需要进行选择性接受、理解和记忆,选择性是人对信息的基本关系.编辑活动是为满足受众对信息选择的需要而进行的先期性选择.人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已有加工,编辑只有通过加工才能完成并提供适于传播的媒介.选择性法则和加工性法则构成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核心.此说具有惟一性、概括性、简单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编辑是在文化缔构的过程中缔结各种社会关系的。由于编辑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中介和桥梁,决定了编辑必须对作者负责,对社会、对读者负责,只应传播和积淀人类文化的精华,因而与其他的社会关系相比较,编辑活动中的社会关系更具有其特殊性、复杂性。那么怎样去认识和把握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规律?如何扮演好编辑这一社会角色?编辑组织又有什么特点和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层面看科技编辑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编辑这个角色已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随历史前进而前进,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是积极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参与者。作为社会角色,科技编辑有着编辑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和特点。如果说编辑这个角色是社会化生产发展后,分工细化的产物,那么,科技编辑就是在出版业大大发展后,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产物。如果说编辑活动是“对他人作品和资料进行搜集、选择、整理和加工,使之适合于传播目的与复制要求,以向公众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那么,科技编辑活动则是“对科技成果、信息进行甄别、鉴定、加工处理,使之适合传播目的与复制要求,以向公众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科技编辑即从事科技编辑活动的人员。  相似文献   

12.
大编辑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工作是媒体活动的中心环节,编辑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使者在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延伸,读者的导读,在人类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的编辑大多是集学者、作者、记者、传者、编辑于一身的文化智者,如孔子“编辑”《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生态学理论视野中,媒介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在这个有机生命体的生长过程中,编辑是最具有活力的功能性的核心要素,而体制生态系统、行业生态系统和受众生态系统构成了媒介的具体生长环境,也就是媒介生态系统.在媒介生态系统信息传播链中,编辑属于信息生产者,是信息传播的发起人,编辑不仅“决定着信息内容的质量和数量、流量和流向,决定着传播内容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还决定着媒介生态的状况”①.任何异化的编辑行为,都将导致媒介生态失衡,而作为“社会公器”,媒介的任何生态失衡都会对人类的信息化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从媒介生态系统的视角考察编辑活动,有助于运用生态理念规范编辑流程,有助于发现编辑活动的规律,有助于保护媒介生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薇 《新闻窗》2011,(4):129-129
新闻编辑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为满足公众的特定需要,运用独特的编辑手段和编辑符号,对社会文本进行选择、整理、优化、组合,使其构成特定的符号模式或文本模式,适于一定的新闻媒介的创造性活动,同时,也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与反馈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 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进入编辑系统的信息,大多与社会信息需求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必须依据各种信息特别是反馈信息,对其内容形式进行或多或少的改革,以纠正编辑系统的误差,实现其所需要的最佳目标。 在编辑系统中,由于社会信息需求目标不断变化,因而信宿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任何时区内,编辑系统所传递的信息对编者和读者具有不确定性,另一层是指相对于编辑系统来说,作者和读者群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追踪这些变化,就必须随时了解书刊出版后的社会反响,及时调整输出信息与社会需求信息之间的差距,依据反馈信息去调控编辑系统即可达到此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传播中还有没有编辑活动和要不要编辑,是目前传播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舆论、引导舆论的社会舆论机构,就需要有人代表社会来从事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更何况网上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的特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真伪难辨,只有严格把关、“沥尽狂沙”,才能为受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讲,对网  相似文献   

17.
编辑活动是一项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媒介文化创构活动。编辑参与媒介生成和信息传播,并与其活动的客体媒介或信息存在着一个交互作用的问题。这种交互作用性,可以称为"主媒间性"。"主媒间性"具有交互性、不平衡性和非对等性等特征,是编辑活动内在规律的一个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8.
所谓编辑工作,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事精神产品的征集、选择、整理、加工,促成其发表或出版,使之有效传播的工作。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包括了导向性、中介性和隐匿性。①编辑的中介作用是由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决定的。“编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代表社会的利益,实现特定的社会要求和期望,从事的是一种文化积累、文化传承的精神活动。它对人的发展起着手段性、工具性的作用”,②即中介作用。编辑工作的中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原始文稿向出版物转化过程中的中介,称为物的中介。第二是人的中介。在信息传播的系统中,编辑在编辑活动中面临着诸多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作者、读者、审者、编委会(主编)四者的关系。编辑处于四者关系的关节点上,无论是作为活动主体的编辑,还是作为活动过程的编辑,都具有典型的中介特征。学报编辑也不例外。在学报的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这个社会角色完全处于整个编辑活动的中介位置上,是一个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中介角色。只有充分发挥好其中介功能,才能使编辑活动有声有色,才能使学报永远具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编辑选择的限制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是文化选择、加工、传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是编辑活动的关键环节.选择不但决定编辑产品出版传播的价值,也体现编辑披沙拣金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眼光和智慧.然而,编辑选择又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化社会中,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面对纷纭繁杂的大量信息,编辑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编辑的信息意识是指编辑对信息量接收、筛选、加工和传播活动的本质、功能、方法、手段、效果等的认识、反映和评价系统。具有信息意识,要求报刊编辑随时具有收集、加工、利用各种信息的心理定式,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信息发生变化的规律,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