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校园文化价值对高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大学校园文化价值呈现出各种不同冲突,这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为此,笔者提出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价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详细探讨大学校园文化价值构建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解构与建构是教育实践的价值主体,是实现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理想的存在方式,教育理论是通过解构与建构的交互过程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的。人的生命只有有了价值才富有意义,人是为价值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活着。关注人的生存环境、生存质量和生命理想成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环境文学在各种学说对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积极探索中应运而生,它以审美的方式唤醒人们的环境责任感和环境权利感,帮助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变得更优秀,更卓越,更富有活力,使地球上的生态景观变得更健全,更美丽,更富有生气。  相似文献   

4.
师范专业价值研究是回归价值追求,发展师范教育理论,指导师范教育实践之必须。而社会主导价值、教育行业价值以及教师价值是师范专业价值的基本界域,要提升师范专业价值,必须在认清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实现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6.
对生命价值的关注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一个永久性的母题。他确定了两种生命价值:一种是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一种是超越个体生命存在的精神价值。要使人的生命存在有意义,最主要的实践方式就是奋斗,精神价值可以超越生命存在价值而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7.
德育建构的说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家都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是旁观”“德育不应该满足学生教条式的掌握或套用,应该让学生在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环境中以原有的思想为基础,学会梳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等。强调德育的建构并不排除教师和德育的作用,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于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内在成长动机的唤醒.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进入自愿的、主动的充满挑战和精神充实的思想境界,简单地说就是德育要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构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观点认为个体某些领域的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制度的产物,或者说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下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社会建构论促成了知识从外部灌输到内部建构的观念转变,提出了学习共同体和情境学习等观点,并且重新诠释了师生关系。社会建构论对当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社会建构论过于强调主体的建构性也使其存在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生物数学模型的建构与教育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首次将“模型”知识列为课程的知识目标之一,模型方法教育是科学疗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生物数学模型的建构及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晓年 《继续教育》2010,24(5):16-17
终身教育的价值问题是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基本问题;终身教育的社会价值是指它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在终身教育中的个体和为了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对当前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终身教育组织建设是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组织基础;终身教育组织的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职业理想是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追求与向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和价值取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忽视。当前,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理论的教育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建构理论概述 社会建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西方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当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主导教育理论。社会建构理论是集合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学的社会互动理论为一体的教育学说。从语言哲学角度来说,它主张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人主动构建的、内化了的、再建构了的客观知识,是客观知识的主观内在表现。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的价值建构功能,因审美教育的独特性而凸现。将教育的社会化和美学的意识形态性结合起来,自然拥有了价值建构的效应;审美价值渗透生活中的一切价值判断,提供非异化认知模式;促使人用平衡协调的心理结构对美做出正确的反应,使价值建构潜移默化到人的心理图式中;施予人正确高尚的审美价值观,提升人的灵魂和境界,从而优化人的人格体系。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价值取向当代建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确定其建构路径,这一建构路径一要体现在唯物史观变革内容上,阐明唯物史观对历史上优秀价值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二要体现在唯物史观历史演变上,阐明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在唯物史观演变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三要体现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确立为唯物史观理论的基本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5.
"解放教师",是教师文化品格建构的核心策略,"让教师站稳儿童立场,让教师生成教育智慧",这是"解放教师"所期望达成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解放教师",是教师文化品格建构的核心策略,"让教师站稳儿童立场,让教师生成教育智慧",这是"解放教师"所期望达成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交往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对于师生的生命意义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的个人品质和教学品质是影响理解型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因素.师生双方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以及平等相处与相互关怀,是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课程建构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教育课程的建构既有由教师职业和专业特点决定的客观必然性,也有由教师教育价值追求决定的主观选择性.教师教育课程建构的价值追求不仅决定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也决定整个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甚至整个教育发展的方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既要变革中小学课程建构的价值追求,也要变革教师教育课程建构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利益.正是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呈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揭示了其所呈现的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对立的二元结构,利益与法、国家的关系及人的解放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利益思想,从而为马克思后期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其科学唯物史观的形成标志.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践智慧根植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其建构离不开教师的道德品性、自觉的实践理性和不竭的学习顿悟。在此基础上,教育实践智慧的价值在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和实践行为,使得教育生活更能呈现智慧的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