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丰富多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物理难教、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原因是物理课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现象联系不够。学生很难把生活现象与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抽象的物理课程内容与形象具体的生活事例相联系,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产生亲近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介绍类比在日常规律现象与物理知识点间的应用,类比在物理新旧知识点中的应用,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记忆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续上期) 3 物理教科书要引领学生跨入科学的大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最基本的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令人心旌摇荡,自然界中蕴藏的奥秘莫测无穷,而物理学在探索奥秘、解读神奇的过程中带给人们的是加倍的乐趣和愉悦。所以,物理教科书应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把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这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4.
解初中物理计算题时,经常运用数学方法使解题简化,关键是用好物理规律和物理量之间的联系,能适当地选择数学方法和巧妙地运用数学变形技巧,可以解决一些特殊的物理计算问题.现就一道典型电学题谈数学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物寓理,抓住研究对象,以现象作为载体,来揭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物体之间的联系。探究现象及其隐藏的客观规律.必然离不开特定情景.而图和画则是对情景的描述和展现一种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物理情景绘图,可以说是学好物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作为一种辅助解题手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和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对于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有关知识明确模糊概念、解决疑难问题至关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科学的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使学生能结合生活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分析、推理上升到理性认识及应用.所以获取物理知识、规律、进而达到应用,是中学物理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用生活经验理解物理概念、用生活现象辅助理解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课堂演示实验素材来自于生活、课堂练习素材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设计,使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联系学生关注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愿学、乐于学。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知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来自于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伦振涛 《山东教育》2003,(26):48-49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使习题训练真正起到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习题训练就必须联系生活,联系生产技术,联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接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有什么用,知识的应用就是创新。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既有知识,又有见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习题训练中如何渗透STS教育?下面就习题设计和处理上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注重物理知识同生活的联系初中物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知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来自于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健 《中学理科》2007,(7):53-54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把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科学知识与方法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也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只有从整体上去把握结构,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物理学习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相互联系的,物理方法、物理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就形成了整体结构.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掌握物理方法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这里,介绍一种物理学中常用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变换法. 所谓等效变换法,就是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将复杂的物理事物的本身规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事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  相似文献   

12.
英克强 《文教资料》2005,(30):136-137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如果将物理学内容分成现象和事实、概念、规律和理论,则物理概念来自于纷繁的物理现象和事实,又成为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前者说明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必须给学生大量的、确切的、有感受的物理现象和事实,并且具备由现象到概念的抽象概括能力。后者说明物理概念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概念,就没有规律和理论。概念不清,就无法正确理解以及应用规律和理论。  相似文献   

14.
对比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的过程能使人们清晰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便于应用于物理知识.如速度、惯性、压强、比热容等概念,均是对比法引出的,现就对比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谈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通过观察、实验、抽象、假设、归纳等研究方法,并经实践的检验而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现象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高中物理知识的描述方式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从多个侧面观察、研究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同时又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而图像描述要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而且能直观形象地展示物理规律,使问题直观、简捷.为了更加系统地认识物理图像的教学功能,现做一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是不善于阅读教科书。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就是背公式、做习题,只要完成作业就可以了。阅读时,有的学生类似于看小说、翻连环画,一晃而过,不假思索;有的仅作朗读,有的死记硬背,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由于阅读方法不当,常使现象与概念脱钩,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17.
<正> 生物课同其它的自然学科一样,不仅具有自己的结构和体系,还涉及到物理、化学、数学等多种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研究生物学科的纵横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上联下挂,注意纵向联系。如在讲述遗传规律时,联系减数分裂的过程,就能使学生很容易地突破遗传规律的实质这一抽象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左牵右联,注意横向联系,如在讲述呼吸运动的原理时联系物理中的机械运动;在自由组台规律中的性状分离比中可联系数学中的“二项式  相似文献   

18.
多年教学实践中,颇感头痛的是,初中学生总是很难走出物理现象分析的"想当然". 一、"想当然"现象溯因 1.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比较高 "物理知识并非是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物质运动原原本本的照相,而是人们对它们进行思维加工、去伪存真、抽象出纯物理属性,抓住主要矛盾,构造出理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环境,进而用它们描述自然界物理现象和物理运动规律的一套理论."[1]物理大纲明确提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物理概念是某类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概括化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是物理概念的联系和发展.它们是物理学学科的基础,要想正确解释物理现象、真正解决物理问题,必须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学生之所以这么"想当然",就因为没有完全掌握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9.
禄克静 《考试周刊》2012,(42):144-145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规律在物理学中我们希望见到,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物理的学习难度。生活中左右手的运用就是一个例子。本文就把生活中的左右手和物理中的左右手定则联系在一起,用以阐述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冯国顺 《成才之路》2009,(19):56-56
物理知识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等组成,是人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乱套公式、张冠李戴、思维混乱等现象。本文拟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作以下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矫正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