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区域协作研究、东西部地区校际互动发展研究”是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通过网络建立跨区域教育协作共同体,本文通过香港与南海之间的网络协作学习,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协作学习能力,促进学校的多元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教师进行合作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研活动提供了新空间,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网络教研也存内容形式单一、管理引导机制缺失等一系列影响网络教研质量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从当前网络教研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述了区域协作网络教研的基础优势,提出了网络协作教研三层信息架构以及以教研为核心的多分区内容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以网络通信技术支持教师在线专业发展,探索院校合作开展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注重城乡教师的协同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新趋势。院校协作的城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具有促进城乡教师自主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教师协同发展、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对话与协作、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与能力以及课程教研能力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现有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大多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如何提升中职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作为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补充,是破解传统教师“教研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难题的有效手段,可与教育专家和同行进行跨越时空域的交流、协作、共享,进行思维的碰撞,激发灵感。文章介绍了高职院校教师、中职学校教师、合作企业员工三方协同的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共同体,创新性地提出“四阶段六环节”的主题网络教研活动模式。在3年多的实践过程中,网络协作教研促进了中职教师的成长,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教研活动的创新有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要素。笔者通过讲述一次语文主题教研活动“PK名师:我心中的语文”,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活动的改进方面提出了三点思考:追寻理想教学境界需要“传承与对抗”名师;提升自我专业水平需要伙伴教师之间的“碰撞与协作”;提升教研活动效度需要切实有效的“平台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教研平台,引导教师开展积极有效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介绍基于微格教学的校本教研的内容、流程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基于微格教学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策略,即以观摩反思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以协作研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以同侪互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以建设立体化专业发展档案袋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的作用举足轻重,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整体发展.于是,寻求促进教研组整体与组内个体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组内成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帮助,从而形成各个教研组自己的特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明确目标.在对我校校本教研的发展作深入思考后,以"协作、负责、多元"为特色的教研组品牌建设的构想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的教师协作教研在质性的研究范式下,逐渐成为教师专业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活动.本文通过实践证实,教师网络社群内个体间因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多样性而产生的差异与教研绩效水平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基于地域、文化、世代等差异的学习方法的集合及相关技术知识,即基于差异的学习策略,考察在校际教研活动中互相启发对方的同时,相互地自我启发,将差异作为重要的认知资源,使那些原本分散的差异化知识在校际教师群体内部得以重组、归并和整合的过程.最后,本文审视差异(多样性)的正向和负面作用及由此对未来教师培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的作用举足轻重,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整体发展。于是,寻求促进教研组整体与组内个体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组内成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帮助,从而形成各个教研组自己的特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明确目标。在对我校校本教研的发展作深入思考后,以“协作、负责、多元”为特色的教研组品牌建设的构想应运而生。协作。强调教师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要把眼光关注到整个教研组建设上来,全体教研组成员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形成自己的教研组品牌而努力。负责。每一位教研组成员都能为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一、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概述“基于协作的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Cooperative-based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是指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教师基于个体专业成长的共同愿景,以教师个体的自身成长为关注焦点,围绕教师在职场中碰到的问题,在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撑环境下,通过各种社会性软件,在理论引领的沟通交流和新型教研活动的协作互动的共同活动中,使教师借助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交融共享经验与资源,最终实现互促共进的学习、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开展校际协作教研,是通过学校联动开展教研活动,将原本各自为营、孤军奋战的教研活动,联合成一个整体,使教学研究有了同伴,有了参照体系,实现各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学校之间的友谊、教师之间的交往,实现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阐述项目式教研活动及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分析项目式教研活动对促进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意义。对通过项目式教研活动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进行探究。提出构建项目式教研管理模式,让教研活动体系化;将项目式教研经验应用于教学,形成经验和风格;填写项目式教研检测表,对教研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与广大教师们频繁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们期望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进行协作,在共同行动中追求专业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要,我区开展了园内外的教师群体协作式教研活动,试图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师集体行为的转变。如今,回头看那段时间的工作记录时,我才发现:这是一条共同拣金披沙之路,走过这样的路,才会体验到由协作带来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和首师大附属小学借助院校协作工程,进行了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探索,具体实践包括:做好前期准备,制订专家工作计划;加强平等对话与合作,凸显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性;以教学实践为中心,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院校协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处理好两种文化传统的矛盾、"重过程"与"重结果"的矛盾、引领不力的问题以及教师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研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而产生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如何提升教师的参与热情,形成教师间的深度交互,促进有效资源的协作生成,使网络教研真正发挥实效是当前研究的焦点.本文以社会性服务软件WIKI为依托,分析了其以非线性和自组织为主要特点的知识链接机制,探讨了将教师的网络协作引向深入的环境支持,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教研活动的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网络教研的发展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促进教师教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属于一种教研活动,它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结合科学教学实践内容,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际上,校本教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校本教研下,教师也可以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将对依托校本教研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并充分运用校本教研对小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助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学校应从教研管理的角度入手,对通过数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学校管理者应从树立正确理念,实施教研兴校;开展教学研修,发挥教研作用;积极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施科研兴教工程,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助推学校发展,是摆在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不完全等同于教师本人的教研。它应是在学校层面展开的学校行为,是为了解决教师中带共性的问题或属于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校本教研往往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协作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协作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四种。1.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这种协作可以通过交谈、合作、帮助等途径来完成。通过交谈,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与经验,使信息在流动之中被激活,从而实现增值;通过交谈,教师共同探讨某个专题,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合作则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改、教研任务,在此过程中既关注每个人的个性与特长,又关…  相似文献   

19.
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研组是我国基层教师间协作的非行政性组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它使教师专业发展由外控走向自主成为可能。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为构建协作式文化的教研组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性特征,支撑着生态型教研组协作文化的构建;而构建协作式教研组文化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要促进教师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协作,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协作习惯是关键。为促进网络教研开展,广东省揭东县教育局以信息中心为硬件平台,搭建基于HDWiki的"揭东教育互动资源库"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们的网络教研行为进行相关的研究,为网络协作教研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