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已成为博士生入学方式之一的硕—博连读对于激励广大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缩短了培养周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由此联想到,能不能借用硕—博连读的方式,进行学—硕连读?甚至进而在某些特殊的专业实现学—硕—博连读?我们认为:随...  相似文献   

2.
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文章对某"985"高校近三年来1716篇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综合评价和分指标中的"创新性成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进而从博士生个体特征和培养方式的视角,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要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比对创新性成果的影响更显著。从个体特征而言,性别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并不显著,年龄越小、本科毕业于"985"高校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论文质量高。从培养方式而言,录取类别、选拨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年限、论文类型对论文质量的影响都比较显著,非定向、硕博连读、全脱产学习、学习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论文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新生见面会上,学校宣布了选拔硕博连读学生的相关事宜。硕博连读生在研二的时候转入博士学习,享受博士生待遇,学制三年。那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在硕士同学毕业一年以后,我就能拿到博士学位。由于报名期限较短,我简单地和家里沟通了一下,就报了名。8月23日,我们三个同时填报硕博连读的同学完成了学校的考核,取得了博士学籍,光荣地成了一名博士生。在安静的研究生学院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4.
《襄樊学院学报》2014,(8):F0002-F0002
马强,1981年生,河北定州人,中共党员,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200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轮机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于武汉理工大学轮机工程专业硕博连读,201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的基础上,重点以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式、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且构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分为三类:本硕连读培养、硕博连读培养和本硕博连读培养。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课程一体化建设应遵循连贯性、基础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文章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从学分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环节衔接四方面,探讨一体化课程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一篇《博士学位近在咫尺毅然退学为换专业再战高考如愿以偿重庆考生5年周折终入清华建筑系本科到底值不值》引发“刘立早现象”大讨论。23岁的刘立早是清华大学化工专业的“直博生”(硕博连读),原本可以在4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刘立早发现在化工专业学下去  相似文献   

8.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式是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重要类型,是目前国际上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用模式。文章首先对我国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产生进行分析,总结了既有关于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国内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目前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并根据这些问题,以经济学科为例,提出了完善我国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一些参考建议,即构建硕博连读研究生“五位一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2016)》子报告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对不同招考方式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读博期间硕–博连读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高于本科直博生和公开招考生,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博士生一、二年级,到博士生三、四年级这种差异逐渐消失。具体到各个学科,人文社科的本科直博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优于硕–博连读生和公开招考生,工学类的硕–博连读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强于本科直博生和公开招考生,但这种优势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至消失;理学类三种招考方式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安康学院学报》2008,20(4):F0002-F0002
孔卫青,女,汉族,中共党员,博士,1980年10月生于山东省成武县。1998-2002年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2—2007年在西南大学攻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并于2007年6月获农学博士学位。攻读研究生期间曾获“优秀研究生”称号,参与并主研了“重庆市教委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在《昆虫学报》、《蚕业科学》、《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统计学方法和计量模型,对1999-2009年获评的108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学科分析、地区分析和单位分析及动态研究。从学科门类看,工学、理学和医学获得的优秀论文数量最多,管理学、哲学和军事学最少,反映我国学科之间发展并不平衡。从一级学科看,自2005年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科研广度在逐步增加,科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北京、上海是我国科学研究的核心地区。论文数x和获得x篇论文的单位数yx存在一定的幂反比关系,即服从Lotka分布:f(yx)=0.17/x0.85。前10名单位获评的论文数量达论文总数的一半,我国的核心科研单位已经初步形成,"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平均获得的论文数量明显高于非"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学制缩短宜乎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国际接轨、提高效率的直接促动下,不少高校尝试将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由三年改成两年或更短。面对此等形势,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和规格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认为研究生学制改革必须与培养方案设计的改革同步进行,而且研究生学制改革方向应实行弹性化区别对行,而不是统一的缩短化倾向,如此才与大众化形势相符。因此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情况,学制缩短的改革举措宜乎慎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2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发现医学优博论文的学科分布存在"共生效应"。选取基础医学曹雪涛和临床医学汤钊猷两位院士领导的学科作为典型案例,从学科环境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采取措施,营造创新氛围来推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并分析了"共生效应"产生的机制。在分析典型学科的基础上,对今后如何改进学科环境,加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博士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中最顶端的层次,其培养的质量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博士生培养质量是通过终端的统计指标来体现的,而影响这些指标高低的关键因素贯穿在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之中,只有回溯博士生的培养过程,才能发现培养高质量博士生的实践逻辑。通过对10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质性访谈,‘再现了高质量博士生的培养全过程,所在学科领域的成熟程度、个人教育背景与研究方向的契合度、师生相处过程中的匹配度三个因素直接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正视起点、注重过程、因材施教”的培养路径是高质量博士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循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5.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体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由于生源质量和培养条件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同部委高校、东部高校相比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通过预答辩制度的设置,以及对预答辩功能定位、程序设置、审核要点和结论使用的优化,使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其探索示范意义明显,可供其他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that studying overseas or domestically plays in Taiwanese students obtaining a doctoral degree and, in particular, whether doctorates can be completed faster overseas than domestically. This featu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ture in the sense that previous studies focus mainly o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ountries of origin earning their doctoral degrees in a host program/institution/country and could provide a professional reference for main source countries with a great number of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a large data set compiled by the National Profiles of Human 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 we find that Taiwa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foreign schools (and who will come back to Taiwan) on average take 9.61 months (reflecting approximately a $60,000 opportunity cost) less than those earning PhD degrees domestically after netting out other controls. Other factors such as males, starting a PhD when older, younger cohorts, holding a master’s degree, school types matching, and studying in non-top tier univers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shorter elapsed time to a doctoral degree.  相似文献   

17.
博士生学费与博士学制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费与学费分离之后,对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析表明,博士生在非课程学习的研究阶段,学校没有教育成本付出,不应收学费。对博士生学习过程的分析表明,中间一年课程学习将研究阶段分割成两部分,从而造成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低效率,博士生学制因此应该变为6年一贯制,将研究阶段的时间相对集中。对现阶段博士生机会成本与未来收益的研究说明,博士生资助是当前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的博士学位标准对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博士学位获得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算是合理的呢?本文通过考察美国5所大学免疫学博士的课程设置,发现美国免疫学博士课程体系为博士生提供了坚实、宽广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结构。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博士课程设置应以聚焦专业知识为培养目标,优化硕士生基础课程,增设跨学科课程,实行实验室轮转,建立学术实践活动制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为了更好地促进博士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们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而正确认识博士研究生培养尤其是课程改革是其前提。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第一,博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管理与培养是两个不同范畴,不能简单将两者等同化,即以管理思维来化约培养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第二,无论是就历史还是就现实而言,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不是课程而是科研训练,为博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共同的知识基础是本科、硕士阶段教育的责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课程设计的权力应在基层培养单位而不是行政部门;第三,虽然在不同时期,实质性功用和形式性功用使探究性、个性化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成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之一,但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应在于培养目标的厘清,而非课程建设。为此,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相关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随之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因工程硕士教育有着项目的一些属性,本论文结合项目管理的理论来探讨工程硕士教育项目化管理,提出了利用项目管理工具WBS对工程硕士教育工作进行结构分解,实施工程硕士教育全过程动态项目管理模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