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探讨高中生体育价值观内涵及不同样本统计因素与体育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1)高中生体育价值观内涵可分为7大因素,即运动技能、抒发情感、娱乐功能、运动精神、人际关系、认知学习、运动习惯等;(2)不同性别学生体育价值观无显著性差异;(3)不同年级、不同运动频率学生体育价值观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高于乡村,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传统"项目上存在趋同性、在"时尚、现代项目"上存在差异性,中国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实物性、观赏性消费高于乡村;在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上具有人本化特征,在体育锻炼中断年龄上具有年轻化特征、中断理由呈趋同化;在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兴趣形成的社会化程度上,城镇高于乡村;中国乡村居民对"群体活动组织、引导,科学健身方法"等需求高于城镇.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设施、科技资源的非均衡性是影响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城乡居民思想意识、价值观不同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群体动力学角度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本课题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方式设计问卷,以河北省183个村庄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为调查对象,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五个假设:活动效应、交往动力、情感动力、价值观动力、宣传动力来判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结果5个特征变量均成立.对个体特征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效应在年龄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年龄愈大活动效应愈明显;交往动力在收入水平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情感动力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具有显著性,随年龄增长情感效应有递增的趋势,群体动力形成的情感效应女性高于男性;价值观动力在文化程度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宣传动力在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践行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实现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的目标,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基于社会实践理论对我国12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体育参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处在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资本,形成了特有的惯习,导致其在体育参与度、体育消费和体育价值观方面差异显著。建议从场域间的居民体育参与利益趋同、培养惯习和文化资本的融入方面缩小城乡居民体育参与度、行为方式和体育消费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及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和AMOS 7.0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内涵是由生理健康价值观、体育娱乐价值观、个性及信念价值观、民族及社会价值观4个层面构成.2)根据结构方程原理,发现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结构中4个层面对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效应大小分别为生理健康价值观(0.89)、体育娱乐价值观(0.74)、个性及信念价值观(0.83)、民族及社会价值观(0.62),其中,生理健康价值观对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直接效应最大.3)运用t检验得到,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及各维度得分的均值看,城市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水平要高于乡镇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水平.4)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体育态度等特征下,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学校因素是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大学生避免运动伤害的影响因素的认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风险因子认知的整体性偏高;男、女生在风险因子认知未具有显著性差异;代表队与非代表队学生在三个维度认知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受伤与未受伤学生风险因子认知中未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项课学生仅在"自我认知"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体育活动"自我认知"风险认知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依据统计结果,应对高校体育活动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减少学生运动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孙小鹏 《体育世界》2011,(10):24-25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和消费行为理论.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阶层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阶层上升呈现下降的趋势;2)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阶层的上升呈现上升的趋势;3)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健身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上层和中上层消费者主要体现在体育健身和社会交往功能上,下层和中下层消费者主要体现在娱乐和精神解脱动机上;4)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消费者在健身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随着阶层的上升而呈现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居民和江苏省农民体育价值观差异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了广州市居民和江苏省农民体育价值观取向内容、取向差异以及不同群体体育价值观取向特点,并依社会学理论对城乡居民体育价值观取向差异及其成因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重要的理论信息,也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示例。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的最终目标是缩小城乡群众体育之间的差距,让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体育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全民健身的目的。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能很好地反映城乡群众体育的统筹情况,对不同社会分层的城乡居民体育参与进行研究,找出社会分层与体育参与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职业声望、不同收入、不同学历的城乡居民其参与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城乡居民体育参与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就广西城乡居民对奥运会的认识和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城乡居民了解奥运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奥运会会旗和会徽;大多数居民不知道奥林匹克的名言,但熟悉我国的体育宣传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奥运精神的激励作用、举办北京奥运会的作用与影响持肯定的评价.但是城乡居民在奥运认识上差异显著,乡镇一级的居民较其它住地的居民存在更多的认识不足和偏差.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学者对体育价值观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在体育价值观概念的认识上,研究者没有形成统一界定;在研究取向上主要围绕社会、文化、个体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探讨,与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体育价值观研究相比,个体层面的体育价值观研究占主流地位;其次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除理论研究外,实证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研究对象多取自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而其他群体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职业男性体育人口较少、对体育的功能认识高、工作压力大、锻炼受场地设施影响较大、体育消费较低等。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城镇居民体育价值观念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体育价值观念的性别特征不明显,男女两性体育观念无明显差异,但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学历特征和职业特征.从年龄上,中年人的体育健身价值观较青年人和老年人强,青年人的体育娱乐价值观和体育交往价值观较中老年人积极;从学历上,体育价值观念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呈增强趋势;从职业上,教师和学生的体育健身价值观最强,以学生、科研人员、文艺新闻工作者为代表的脑力劳动群体较注重体育的娱乐功能,学生、管理者、职员、文艺新闻工作者具有较好的体育交往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的价值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旗 《体育学刊》2003,10(6):44-46
对山西省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的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小城镇居民在终极性体育价值观、社会性体育价值观和工具性体育价值观3个方面,受多种社会化背景的影响。其中,小城镇居民体育价值观在性别、化程度、户籍、小城镇类型上存在显性差异;小城镇居民年龄、化程度在体育价值观上存在交互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小城镇居民体育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演绎归纳法及文献资料法,从大学体育价值观的变化、大学体育功能的变化出发,对大学体育的时代性进行认识上的阐述,对如何能通过大学体育的教学更加有效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新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8所本科高校813名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健身娱乐、美育个性、情感促进、群体协作、知识技能提升等5个因子维度构成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因子结构体系,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和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独有人格特征、传统社会环境、心理-生理模式等是形成福建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和体育活动量评价表,对天津商学院150名研究生和4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人格特征、体育活动量情况、不同体育活动量群体在人格因素上的差异及研究生与本科生在人格和体育活动量上的差异。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生男生的主人格特征与本科男生相比,在6个因素上分别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两项次人格特征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研究生女生的主人格特征与本科女生相比,在4个主因素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两项次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男女生在体育活动量上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研究生和本科生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体育活动量的不同对男女生的人格特征有很大的影响,男生在3个主人格因素上存在着显著和非常显著性差异。在3项次人格因素上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女生在3项主人格特征和两项次人格特征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云南5个革命老区县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基层体育事业组织机构不健全及人员配备不齐;农村体育专项经费不足且来源单一;体育活动场所不足,活动开展形式及项目单一;农民体育意识差,对体育本质功能、体育消费的认知还不足;居民对农村开展体育活动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对体育活动的社会功能和娱乐功能认知上也不存在性别差异;参加乡镇开展的体育活动情况中存在性别差异,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X2=78.534,P=0.000<0.01),在参与体育活动中项目的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X2=107.555,P=0.000<0.01).针对存在问题,构建体育援助体系,通过建构体育援助体系主体,搭建体育援助网络平台,实施体育政策、体育科技文化、体育人才援助,有效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系较为全面,“体育为健康”这一理念在大学生中初步形成;广州市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概念认识比较清楚,对影响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选项和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的作用认识上有着较大的趋同性;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合理,男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整体上要高于女大学生;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观逐年出现分化,适度的“需求消费观”在未来一段时期会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有近75%的广州市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出现过对商品的不满意情况,体育类商品质量差成为他们不满意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同社会群体的体育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缓解压力、减少疾患的价值,已被不同人群所认识,体育活动已成为现代人生活质素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14项因素的调查统计分析看,老、中、青3个群体的体育价值观的认同值排序为老年〉中年〉青年,各年龄段的特点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老年人是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最高的群体;青年人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很不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