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致 “至”和“致”是表示不同意思的两个词,语音相同,但词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用。“至”当“到”字讲,如至今、至此、自始至终、至死不屈,其中的“至”都是表示“到”的意思。“至”用在至少、至迟、至上、至高无尚、欢迎之至等词当中,是表示“极”和“最”的意思。“至”还可以构成“至于”一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的意思,例如,甚至于、不至于、以至于、至于特殊情况另当别论、至于他怎么想我不知道,等。  相似文献   

2.
“相”、“象”、“像”三个字的字音相同或相近,由它们分别组成的词,有的词义也相同或相近,但人们难以把握,常常弄混。“相”是个会意字,《说文解字》:“相,省视也”。    相似文献   

3.
用词“合理想象”不可取焦凤鸣“骛”与“鹜”是古汉语保留下来至今仍作为成语的一个语素被使用。二者的声符相同,都是“”(WU),但义符不同,一个从“马”,一个从“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骛同“务”,从事、致力;鹜,鸭子。但对这两个意义调异的词,有人...  相似文献   

4.
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公布“像”不再作为“象”的繁体字,而成为规范字。为了更好地使用“象”“像”二字,首先必须抓住二字区分的关键,即“象”字不再用于动词(指现代汉语);其次,“象”“像”二字在分别作为名词语素构成名词时,仍有易混淆之处,故应予以研究。例如,是影象、图象、天象、旱象,还是影像、图播、天像、旱像?1989年版《辞海》第685页上对“像”字的义项中写道:“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透镜、镜、棱镜或它们的组合)后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据此,该书采用了影像、实  相似文献   

5.
混搭,即混合搭配,就是将由于地理条件、文化背景、风格、质地等不同而不相组合的元素进行搭配,组成有个性特征的新组合体.狭义上讲,"混搭"属于时尚界的专有名词,专指服装的混合搭配;广义上讲,"混搭"存在于各个领域,如中西合璧的混搭建筑风格、混搭音乐、混搭文化以及在语言领域的混搭词.混搭词,顾名思义,是指由不同语码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新的语码形式,"中英混搭词"也就是中英混形词.郭鸿杰把中英混形词分为5类:(1)汉语语素+拉丁字母词,如Q版、e时代、甲A、AA制、T恤;(2)外来词语素+拉丁字母词,如维C;(3)汉语语素+英语原词,如call机、服装show、小case;(4)汉语语素+英语缩略词,如BP机、IP卡;(5)汉语自创英语字母或英语词,如TCL王牌彩电.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 “微”时代。微言片语(微博和微小说)和微小短片(微电影和微视频)都在发挥着各个优势,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微电影和微视频几乎相同的特点,所以笔者用“微片”一词将微电影和微视频合二为一。本文更多的是以微片为主介绍“微”系列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扶养”和“抚养”两个词因读音相近,所以有些人常把它们用混。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8.
慎用“负”     
近几年书报中出现一个词叫“负增长”。这大概是借用“负数”——小于零——构成的。后来卫出现“负效应”或“负面效应”,就不知其构词的所以了。  相似文献   

9.
贵刊《新闻知识》第七期刊登了凌大同志的短文:《“参与”勿误用》。文中作者对“参与”一词在一些报刊上经常出现的误用情况,列举了几例,并予以纠正,虽说纠而正之,但我以为尚有纠正不妥之处。文中,凌大同志把“预”的含义解释为“预防”,我认为这只是简单的组词,而不是“预”这个字的本意。据商务印书馆1950年出版的《新华词典》第1030页,“预”  相似文献   

10.
赵丽莹  张宏 《编辑学报》2011,23(5):470-470
“营利”“盈利”与“赢利”这3个词,读音相同,词义相近,有时还相通,所以极易混淆。例如“根据期刊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分为非营利性期刊和营利性期刊”,“与非赢利的开放存取出版者PLoS的主要区别在于,BMC声称自己是赢利性机构,希望通过OA出版赢利”,“模式陈旧,不能实现产业营利”等句中画线词语的使用值得商榷,并有待更正。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任 《编辑学报》2008,20(3):234
问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些情况。“作”和“做”都是动词,读音也相同,可是用起来却十分棘手。用它们来组词还比较好办,比如“作法”与“做法”,“作人”与“做人”,“作主”与“做主”,“作为”与“做为”,等等,对不对,哪个对?拿不准时翻翻字典,一般就能够解决;但“作贡献”与“做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还“新闻策划”的本来面目彭鹰近来,“新闻策划”一词频见于报刊杂志上。然而,究竟什么是新闻策划,它的内涵及外延是什么,即始终是众说纷纭。由于“新闻策划”一词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而国外亦无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所以,有必要对它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新闻策划不是...  相似文献   

13.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其次,新闻与“新闻作品”不是同一概念,而是种  相似文献   

14.
“炎黄子孙”一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习俗称谓,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但仔细考究,这个词并不准确。据历史记载,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大约4000多年前的部落首领。这两个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下去,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体。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和群众现在的心理习惯看,由“炎黄”二帝延伸出来的“炎黄子孙”一词,显然应该是指汉族。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在一篇关于中国统一问题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炎黄子孙都希  相似文献   

15.
打开收音机或是翻开广播节目报,有时听到或看到“专栏”、“栏目”之类的词句,我觉得不合适.显然,这类词是从报刊移植过来的.尽管广播、报纸都属新闻这一行,有不少行话、术语可以通用,但“专栏”、“栏目”等词,是根据报刊有版面、页数之说,创造的专用术语.它们指的是“报刊按内容划分的版面”,或是报刊上“性质相同  相似文献   

16.
“炎黄子孙”一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习俗称谓,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但仔细考究,这个词并不准确。据历史记载,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大约4000多年前的部落首领。这两个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下去,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体。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和群众现在的心理习惯看,由“炎黄”二帝延伸出来的“炎黄子孙”一词,显然应该是指汉族。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在一篇关于中国统一问题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炎黄子孙都希  相似文献   

17.
"追星族"、"啃老族"既因媒体而生又因新闻而红,这些近20年来产生的新词促成了准词缀"族"的产生,而媒体与新闻有巨大的催生作用。其产生过程为:媒体将社会热点浓缩为语言中的概念;构词语素,提取概念中关键语素作为激活人们认知联想的支点;按语言结构组词,将语素按句法规律组合为新词语。这些新词语的产生,媒体所起的作用巨大,而一旦出现新闻语就有强烈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1月份刊登于北京某大报上的一篇文章。文中有三个小标题,其中第二个小标题是“行业服务:差强人意”。行文中又有:差强人意的行业服务使求职者饱尝艰辛,有时纵然跑了十几家职介所,付了上千元介绍费,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文中的内容,“差强人意”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让人非常不满意。可惜,“差强人意”的真正含义却是“大体上使人满意”。作者大概以为其中的“差”字是“很差”之意,所以整个词也由中性词变成了贬义词,殊不知,“差”却是“稍微”之意啊!  相似文献   

19.
我是“档”字,与“案”字结合组成“档案”一词,与“法”字结合就形成“档案法”这一有权威的法规名称,若与“事业”一词组合又形成档案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档案事业”一词,我还拥有一支人员众多的档案工作者队伍,要说我的“名气”够大了,“地位”也够高了,但使我深感遗憾和痛苦的是,在我尊敬的档案工作者中,竟有不少人把我的音读错了,我  相似文献   

20.
《河北科技图苑》2011,(2):20-20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常被说成"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尤其在影视剧中多见,也被大家所接受。那么,为什么应该是"度"而不是"毒"呢?这需要从古人使用俗语与成语的组词规律来看。古人常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对仗使用来组成俗语或成语,而"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一俗语中的"量"与"度"恰恰是一组意思相同的词。"量"的意思是能容纳或接受的限度,在此特指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