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基于知识管理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能力的知识属性、动态能力知识构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提出了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活动概念模型,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和演化的知识活动及其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各种类型的知识活动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来源,动态能力的演化依赖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组织学习机制是动态能力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研究知识获取与感知适应能力、知识整合与动态学习能力、知识创造与持续创新能力相互作用关系,构建知识流动与企业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模型。通过苹果公司案例,证明知识获取是企业动态能力的来源,知识整合是企业动态能力的导向,知识创造是企业动态能力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存在技术能力学习路径选择问题。通过借鉴Lyapounov函数有关复杂产品(系统)的稳定性描述,对产品开发与技术能力的协同机理、产品开发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产品开发需求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基础、技术引进必须服务产品开发这个中心、产品序列升级过程就是技术能力成长过程;通过对我国核电工程的协同分析,指出现阶段需把握好产品开发与组织适应性、技术先进性及知识管理的平衡关系,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保持技术能力提高途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视角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隐性知识管理理论,从隐性知识管理的视角,揭示隐性知识形成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机理,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同能力视角研究了客户知识管理过程对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机制。在理论预设的基础上,利用探索性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和考察了协同能力如何通过影响客户知识管理过程进而影响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机制。证实了吸收能力、协调能力和关系能力分别对于客户知识获取、共享及应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建立了"协同能力——客户知识管理过程——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的理论框架。研究结论对进一步理解协同能力对服务产品开发绩效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为企业通过协同能力提升客户知识管理过程,进而促进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卢启程 《情报科学》2008,26(3):448-452
在回顾动态能力理论发展,研究动态能力的知识构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提出了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活动概念模型,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活动及其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南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5):25-28,44
在Garud和Christensen等的研究基础上,对三种产品创新知识展开了深入的解析,并运用点线面结构描述产品创新知识的内在联系。针对产品开发绩效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类知识的产品开发组织“三要素”,并强调产品概念设计是新产品开发与管理的纲。  相似文献   

8.
沈克慧 《科技广场》2012,(6):165-171
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并以动态能力作为知识管理和组织绩效中介变量,分析动态能力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揭示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选取了6家电子通讯类企业与6家制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知识管理、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次研究对探讨动态能力培育路径以及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5)
以我国高科技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及影响结果。通过纵向追踪研究发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分权式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创业导向均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分权式组织结构和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均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实现;环境动态性在企业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组织面临的环境动态性越高,企业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正向影响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小娟  万映红 《软科学》2017,(5):99-102
通过文献回顾,提出企业协同能力、客户知识管理过程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假设,通过对211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模型及假设.研究论证了客户知识管理过程在企业协同能力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政策研究代表人物与核心文献可视化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春娟  侯海燕 《科学学研究》2008,26(6):1164-1167
 引文计量方法常被用来确定某一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与核心文献。以国际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权威期刊《科研政策》(Research Policy)的全部引文数据作为样本,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与文献共被引分析,确定了国际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与核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出科技政策研究领域代表人物与核心文献的可视化网络,为科技政策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庄越  于蓉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736-1743
 合作创新项目因其跨组织合作的特征,面临较大的关系风险。本文通过对关系风险认知、项目风险治理的理论回顾,提出了基于项目团队合作范式、风险治理结构,以及团队创新行为三要素的合作创新项目关系风险治理模型;基于来自国有控股高技术企业、跨国合资公司及高等学校为主导的三个合作创新项目团队的跨案例分析,证实了关系风险从感知、评估到控制的治理,对应三要素嵌入到合作团队创新管理中的过程,揭示了其中存在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基于三个合作创新团队合作方式、制度背景与文化氛围的差异,对关系风险治理的效果也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关系风险治理中,项目团队嵌入管理的具体策略与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蒋天颖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51-1556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初步确立了员工知识学习绩效的结构。根据该结构,结合访谈及开放式问卷所搜集的员工知识学习绩效测度条目,编制了员工知识学习绩效问卷。该问卷在5家企业中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修订问卷,重新选取73家企业的员工进行了测试,获得了517份有效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员工知识学习绩效结构模型是由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吸收以及知识创造构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确认与完善了该因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王则灵  尤建新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81-1388
运用"物理—事理—人理"的系统方法论(即WSR整合系统方法论),将研发联盟稳定性分为资源整合有效度、协调管理有序度、关系相处亲密度三个层面,基于知识特性的角度,本文认为知识特性的内隐性、复杂性、系统性三个方面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会影响研发联盟的稳定性,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所获得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胡贝贝  王胜光  任静静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20-1527
以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支撑,全球性的创业浪潮正在兴起。文章以创客的创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创业机会挖掘、创业资源整合、创业团队组建和创业项目开发等方面,对互联网时代创业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研究结果显示,在互联网时代所衍生的各类主体和平台的支撑下,创业活动中创业机会挖掘正在向长尾端市场延伸;创业资源整合和团队组建活动得到了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网络的充分支持;创业项目开发过程中,开放创新和用户参与成为创新研发的重要路径。这对我国在互联网时代创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随成  高攀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40-1546
构建了基于供应商网络的制造企业知识获取的框架,从知识类型、制造企业、供应商、供应商网络和协调机制四个角度对制造企业知识获取进行理论分析,提取了基于供应商网络制造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制造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提取出供应商关系管理、与供应商的互动、组织学习和供应商选择四个主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7.
魏江  周丹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71-1180
基于产业链视角,从产业链提升价值环节的价值与增强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两大方面,深入剖析产业链上生产性服务环节与制造环节的互动过程机理,研究发现,制造环节企业采取归核化、服务化、剥离三种策略,增加了自身价值,并通过服务外包、另立服务公司两种方式,刺激并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环节企业采取服务工业化、协作联盟两种策略,提高了自身专业化水平,并通过制造设备投资、另立制造公司两种方式,刺激并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最后,以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链为例,对该视角下两大产业的互动机理进行了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从集群中核心企业成长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核心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重新分析和梳理,分别从规模成长和创新增长两个方面,对集群理论中一直得到肯定的企业“集群化成长”理论重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集群中出现某种程度的行业性核心企业的背景下,现有文献思路中十分强调的集群因素已经不再是影响核心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且对企业的规模成长和创新增长表现出不对称的影响;反过来,研究发现,企业自身因素以及产业因素,才是对于核心企业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这一结果不仅不支持既有的“企业集群化成长”定论,而且显示出,集群理论研究的重心应该重新从集群层面回到企业层面上来,且需要更多地重视集群外部产业(行业)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面向低收入群体市场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小强  周江华  仝允桓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64-1570
金字塔底层(BOP)战略认为占世界人口2/3的低收入群体内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企业以该群体为目标市场进行探索与开发不仅可以获得足够的经济回报,同时还能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或生产能力等方式达到缓解甚至消除贫困的效果,创造出经济与社会的双重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低收入群体市场的参与者角色、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特质,进而从市场、价值链、制度、文化与组织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面向低收入群体市场的创新类型与影响因素,力图改变对低收入群体的传统观点,为企业在低收入群体市场的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曹雄飞  霍萍  余玲玲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31-1638
文章依据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理论,运用中国近十年高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人才面板数据,测算了29个省市区高科技人才区位商与高技术产业区位商,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选取了相关控制变量,利用STATA12.0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实证分析高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相影响,开放度、政策、交通等因素在区域层面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发挥不同影响;同时发现东部地区高科技人才集聚程度高,高技术产业发展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唯有陕西属于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是进入全国前十位的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