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等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学科的规划与建设不仅对高校自身,更对所在地区乃至国家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推动和辅助作用。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为案例,分析了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以及"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北京工业大学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就重点学科建设如何更快更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政策导引下的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重点建设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现实反映,是国家从国家利益出发重点发展一批高水平学科的意志的体现,也是高校间学科竞争与利益博弈的必然选择和结果。从1952年的院系调整到1986年以来的重点学科评选,我国学科建设制度经历了从雏形到确立再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而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和组织趋同中的模仿机制,则是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成为我国学科建设制度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代表了国内同类学科的最高水平,是实现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力量.文章分析了我国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使命,并对如何发挥国家重点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着重建设了一批重点学科.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基本经验是:实施重点建设,推动学科发展;坚持发展思路,开展重点学科建设;规范评选工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坚持改革开放,推动重点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及其象征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存在区域差异、校际差异和学科门类差异.国家重点学科分布象征着政治、经济、学术的结构同构性;象征着我国大学分层和学科分层;象征着政府建立高等教育中心的努力;象征着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政策的差异性分布和非对称性安排;象征着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政策的生产性.要实现国家重点学科的正态分布,政府要在考虑大学学科的"能力生长点"基础上,建立国家重点学科进退场机制,打破国家重点学科"终身制"和"大学所有制",采用"建设周期制"和"社会所有制";打破学科垄断,培育学科竞争力量,建立国家重点学科竞争格局;鼓励和督促国家重点学科"反哺"弱势大学的弱势学科,开辟西部地区高校学科建设"特区";大力扶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发挥系资料室优势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张锡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为发展高等教育而采取的重大举措。重点学科,是指具体培养硕士、博士生的专业学科,能够承接省、部、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有关专业学科或某些方面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学科。如何更好地...  相似文献   

7.
章结合高校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简述了学科馆员与高校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的关系,通过研究学科馆员知识组织过程,学科馆员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使图书馆的献信息充分发挥作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8.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五个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始终是一个关系到高校发展全局的问题.新时期,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应该遵循五个基本原则:第一,建设高校重点学科要以国家和高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来确定重点学科;第二,建设高校重点学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建设高校重点学科,要以群组集合为单位;第四,建设高校重点学科要占据学科理论与应用前沿;第五,建设高校重点学科要以综合性项目为基础运作机制,建设有机融合的高校重点学科群及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经费分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高校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绝对值有了稳步的增长,但由于受历史文化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经费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距、院校差距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分配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通过缩小中央财政教育经费和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比例,放宽相关公共政策,拓宽教育经费不足地区经费来源,调整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布局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3,(4)
本期访问的科学家是著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马建章院士。他是我国野生动物学科和野生动物管理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名誉院长、国家重点学科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学术带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转变,经济结构与人才结构脱节,生源危机加重,迫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民办高校需要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在办学特色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政府要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切实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创造良好的机制和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各类高校本科教育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应将培养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目标。近年来我校本科教育由以扩大规模为重点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质量和水平、突出优势和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本科教学工作重点是以扩大规模、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突出特色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创新环境和条件建设,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博雅教育,在耶鲁大学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由蔡元培先生在改革旧北大期间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本科通识教育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普遍践行的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在课程体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内涵。分析国外一流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我国有关高校的探索性做法,可以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继续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自身的内涵建设,构建适合实验教学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笔者通过剖析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各要素及其特点,结合学校发展现状,探索构建新形式下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下有不同的高等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较早的通才教育到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而实施彻底的专才教育,再从改革开放后对专才教育的反思到素质教育的提出,直至有创新人才观的提出,无不是高等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对当时社会发展需求的反映。为回应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迫切需求,正面临着转型、改革、创新和发展任务的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观必须与时俱进,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多样化的人才观;以此人才观为指导,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当依据各自的办学定位确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在学时数和学科门类上的比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6.
王虎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0):77-81
媒介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匮乏正成为阻碍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羁绊。文章建立在对新媒体的媒介属性和结构层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驻沪高校的相关专业和SMG旗下的新媒体企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能力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解决当前新媒体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间错位问题的关键,在于整合高校专业资源,注重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技术研发、产业营销等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创业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由于理论研究不够、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将创业教育精英化、功利化的倾向,政府、社会、学校等创业教育资源未形成合力。高校创业教育的这些误区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澄清对创业教育的片面认识。是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级湾区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当前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杭州湾区正值向创新型湾区经济体建设的关键期,已经在区域高等教育的协作建设上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对此,杭州湾区域高等教育协作建设应加强高科技、高学历人才的密切往来,打破区域界线、组织界限;重视高校和实验室等资源引领,建立资源共享、开放的平台;接受研发创投资金的供给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支持;针对湾区经济的发展阶段,动态调整专业与湾区所需的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私立高等教育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台湾地区私立高校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多元选才的高考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及明确的自身定位,对大陆民办高等教育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尧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5):101-103,110
近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不仅在规模、条件、实力、质量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60年来,高等教育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进步,经历了学习苏联、"革命化"、面向世界、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五个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